《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1200字
2018/10
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磨磨蹭蹭耗时一年,利用各种碎片时间,我终于终于跟着木心一起走完了这场文学的远征。
这一年来最大的感受便是深刻体会到了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识有限,这场远征我走得很艰难,合上书的那一刻,尽管真正吸收进去的和期望获取到的相比仍只是皮毛,但是这四十多万字依然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看到很多人质疑它的文学性、客观性甚至是真实性。严格来讲,这本书无法客观公正的作为文学史来参考查证,支撑着我无论穿插着看完多少本书也还是忍不住再回来继续啃这一本的理由只有一个:木心。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可怕?一个天才下起苦功来。世界上什么事情第二可怕?一个天才被时代埋没起来。他说他曾模仿塞尚十年,和纪德交往二十年,信服尼采三十年,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多年,其实他自己也本应成为一个真正的伟大的精神领袖,书中屡次讲到“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出自福楼拜,恰好也是对木心最好的诠释了。从古希腊神话开始,文学回忆录一讲便是五年,备课两百多万字。他讲故事、谈文学、聊自己,会温柔的建议、善意的提醒,但不强求。态度只有一个:我讲我的,你听你的,认同也好,不认同也罢,这些都不要紧,来了,听一听,总归是好的。他常常会聊到他自己,哪怕有许多血淋淋的人生指南可讲,他还是选择用温和平静的方式尽量将那些往事叙述成一段趣事,仿佛人生所有不好的遭遇只是为打一个比方提供素材而已,痛过之后还是善,苦过之后还是热爱生活,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这也是我在先生身上学到的最受用的一件事情:如何自愈。
如何自愈?在木心身上我找到的答案:活得通透。因为通透便会温和,温和便会坚定。人生中“遇”到木心的时间点很巧,正好是我真真正正踏入成年人的世界那个节点。我挺幸运,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为我引路。那时候接连看完先生的七部作品,只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唯恐不能至,然心仍向往之。不夸张的说,在迄今为止的短暂人生里,最低靡的时期,是他一字一句将我解救出来的。
写到这,想引用先生的一段话:
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
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听到贝多芬的一段,看到歌德的一言,心动:我也如此感觉,我也这样想过,只是没说出来,或说得没这么好——这就是踏向伟大的第一步。
我想我找到了我精神上的亲属。
虽然大海和旷野将我们隔开,我们仍然是共赴圣山的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