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读后感2700字
《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2-2do
【美】斯图尔特·布兰德(2016.7)
◆ 第三章 都市新希望
菲利普·朗曼(Phillip Longman)2004年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全球婴儿衰退潮”(The Global Baby Bust)的文章,2004年出版的《空摇篮》(The Empty Cradle)这本书里,朗曼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当越来越多的人迁往城市之后,在城市里生更多孩子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好处,同时妇女也获得了经济上的机会以及节育方面的帮助,就会使得抚养孩子的成本增高,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全球有59个国家,也就是几近全球44%的人口,现在都没有足够的婴儿来防止人口衰减。这一现象在持续蔓延。根据联合国的最新预估,到2045年,全球人口总体生育率将会低于人口更替率。”
⊙1962年地球人口是33亿,到2007年,地球人口达到了66亿,最后一次人口婴儿潮。墨西哥的生育率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6.5下降到2008年的2,并且仍在下降。菲利普·朗曼认为,到21世纪中叶,“青年在墨西哥人口中的比例将会低于美国”。另外,在中东和印度,因为生育率下降得非常迅速,那里的老龄化速度是美国的3倍。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其当前的生育率为1.73,正在走向人口结构老化。因为到了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将会严重缩小,并且其国民的人均年龄将会大于美国国民的人均年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很容易就会随着世代的更替,每一代人老去都会让这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减少20%~30%
②在那些早已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国家,平均生育率为1.56,有些地方甚至下降到1.2。
【人口趋势】
①2050年,俄罗斯、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国民人数将会少于现在的水平,这些国家的国民大多数将会成为老人:不再具备生育能力,也不再是处于可以高效生产财富的年龄,很少甚至没有孩子来照料他们,而整个国民经济会因为缺乏年轻人而走向崩溃。
②巴西生育率为每个妇女生育1.3个孩子,这将会是对热带雨林最好的保护。1.3生育率将会使得该国人口在45年后减半,并且在之后的45年里继续减半。爆炸被消除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的破坏将会随之急速下降。
“孩子本来应该是我们的未来,但现在人们却把孩子当成是当下的一种负担。” ——教皇本笃在2006年的时候就曾抱怨过
③在北半球,你看到的都是老城市以及老人;而在南半球,则会看到新城市和年轻人。在北半球将会出现缓慢的经济增长,然后是经济停滞乃至衰退;而在南半球则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新机遇。2009年以前,所有人都对中国年均10%的经济增长表示惊叹,印度同期有8%的经济增长,非洲则有7%的年均经济增长,龙头是南非。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了2.2%,法国经济增长了1.8%,日本经济增长了1.9%。我们可以静观哪个国家在经历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会最先而且最快地恢复过来。南半球正在进入人口红利期……
“我们生活在一个年轻的世界。全球接近一半的人口小于24岁……有85%的15到24周岁的已达到工作年龄的年轻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2006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
“年轻人(在创新方面)更有优势,是因为他们不需花时间来忘掉那些已经失去意义的东西。”
○可以预估到一点:我们不是相互残杀,我们只是生得更少一些,我们选择更低的出生率而不是更高的死亡率。——科技分析家克莱·舍基(Clay Shirky)
趋势的心理
○生活在南半球的一些人会选择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们把矛头都指向浪费、贪婪、殖民主义以及过度排放二氧化碳的北半球居民。
○走向城市化的南半球的年轻人发明出他们自己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并且最好是和北半球的人合作。
新城市主义就成了城市规划里的一个占主导角色的力量,他们力推高密度、混合使用、步行、公共交通、不拘一格的设计以及区域化的设计理念。其主要的灵感来源之一就是棚户区。
卡尔索普创立了新城市主义,其他几位创始人分别是安德烈斯·杜安尼(Andrés Duany)、伊丽莎白·普莱特–齐伯克(Elizabeth Plater-Zyberk)等。1985年,他在一篇发表于《全球概览》的文章《重新定义城市》(Whole Earth Review)里提出了“步行的可行性”这一概念。
“晚上6点钟以后,要允许小贩占据城市里的闹市区,因为那样可以给城市带来活力。”——巴西库里提巴市市长雅伊梅·莱纳(Jaime Lerner)
⊙棚户区是绿色的: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会通过步行、骑自行车、坐人力车或者本地的私营小巴(这些在各地有不同的名字,在肯尼亚叫马踏途,在坦桑尼亚叫达拉达拉,在加纳叫途罗途罗,在菲律宾叫吉普尼,在泰国叫突突,在海地叫踏踏,在罗马尼亚叫马斯的士)等方式出行。
《经济学人》有文章报道说:“拾荒者横扫河内街头,寻觅有用之物,就像马普托街头的小鸡从垃圾堆里觅食一样。在亚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人以回收旧的包装盒为生,并形成产业。”——《地球清道夫》(The World’s Scavengers,2007),作者是马丁·梅迪纳(Martin Medina)
卡尔索普在他发表于1985年的文章里提出了“步行的可行性”的观点,这一观点至今依然令不少人觉得惊讶:“城市是对环境破坏最少的人居形态。比起居住在密度更低的地区的居民,城市居民人均消耗的土地、能源、水都更少,他们所排放的污染也更少。”——2004年的《纽约客》杂志曾发表了戴维·欧文(David Owen)撰写的一篇文章《绿色曼哈顿》(Green Manhattan)
“城市里由于人口以及商业的集中,使得人们可以大大降低单位用水、排污、道路、电力、垃圾回收、交通、医疗以及建学校的费用。”
How?高密度使50%地球人口生活在2.8%的陆地面积上,挑战80%的人口居住在3%的陆地上呢?
【方案】马克·伦敦(Mark London)和布赖恩·凯利(Brian Kelly)著《最后的森林》(The Last Forest,2007)提到了亚马孙森林的现状,巴西北部的一个靠政府补助的城市马瑙斯就“回答了我们应如何阻止森林砍伐行为的问题”。⊙Answer:是给人们好的工作。有了工作,他们就可以买得起房子;有了房子,他们的家庭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关注未来。
【现状】10万人居住在马瑙斯城里生活,从事诸手机和电视等行业的工作,而不是到森林里去砍树。
do:
①保护那些新近荒芜起来的村落;②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的份额。 ——2004年发布的一份联合国报告
⊙我们关于城市生态在不断进化中的理念框架认为,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景观,也是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社会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当中的生态服务使得社会与生态系统在多个层面得以衔接起来……
⊙化学环境的改变、不加处理的污染物、简化的地理结构以及被人为变更的城市水体流动状况,其合力形成了一种城市流动“综合征”,表现为低生态多样性、营养高度密集、营养维系能力降低,以及主要生产能力提升……要应对这样的一种综合征,我们也许要放弃恢复原先水体流动的想法,转而去设计一个符合我们愿望的生态系统……要设计一些平衡生态,当地的生态也许会经过大幅度的改造,以使其适合人类使用,这些地方在地理上要合理分布,要有人管理,使得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提供经济上的好处,以及生态系统服务。
2019.2.27
s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