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1300字
一读道德经
《道德经》全篇81章,其中上篇37章,下篇44章;总字数5284个,其中上篇2902个,下篇2382个。平均每章65.3个字。 最长的是39章,134个字。 最短的是40章,21个字。自古至今,名家圣贤研读释义版本好几百,短短五千多字,流传两千多年,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5亿中国人有15亿老子,60亿地球人有60亿老子。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领悟,老少皆宜,就像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读《道德经》不是读一本书,是读自己的人生阅历,每到一个人生阶段,都应该捧着品味,历久弥新。他的智慧将随时间继续流传,将随国度继续传阅。
初略学来我所得“四无四不”。即“无知,无为,无欲,无敌。不言,不争,不先,不辩。”
无知是为无不知。无知是有知的开始,人生而无知,要立世所以不断模仿学习,自幼模仿父母,启蒙学习老师,理事学习他人,学习世道,学习书本知识。常告诉自己无知,才会不断去学习未知,以便获得真知,也才无不知。
无为是为无不为。无为指欲望,心态,方法,手段下的无为。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让人为的结果达到有为。不刻意去做一些事,当你得到时是上天的赏赐,就算得不到那也是正常。
无欲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寡欲,不贪欲,懂得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知足。没有过分的欲望,我们才能尽自己之力去达成欲望,获得无数的小成就,才能构建人生大成功。没有过分的欲望,我们才会过得轻松。欲望过大,我们便成了欲望的奴隶,徒累一生。大多数有成就的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都是因为贪欲。
无敌是为无敌于天下。做人做事应心中时常不与人,与物为敌。不是敌人,就成了朋友,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阔。行走江湖靠朋友,交朋结友得无敌。人定胜天,你能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你也就无敌于天下了。
不言不是不说话,是少说话,多倾听。人没有两个嘴巴,却有两个耳朵和两双眼睛,所以少说多做,少说多听,少说多看。言多必失,失言失信,就会被人孤立。所谓汤多不入盐,话多不值钱。沉默是金,金口玉言,言而有信,信以为本。不言而喻,行不言之教,才会以身作则,立世无人。
不争为做最后的争取,永久的争取。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纳百川。就是要不争而争,虚怀若谷,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才能取得最后的也是最长久的“争”。
不先不敢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风折居高木。不先是老子人生三宝之一。不敢为天下先是想最后为天下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先者虽有虫吃,但先者被鸟吃。勇于先者,在工作中被视为过于表现自己,两会得到同事的排挤和鄙视。所以不先不是退后,是后来居上。
不辩不是做哑巴,有苦不说,有理不辩。而是不去过多争辩,与己辩者,让他赢,你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获得对别人的尊重和别人对你的敬重。辩得脸红耳赤,输了和气,赢了生气,于人于己都不利。善者不辩,友善的人不去争辩,天下事本就多数言不清道不明,唯有在法庭上才为真理而辩。
此为初学,有点荒诞。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携道德经于怀,如与智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