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台北人》是在当当读书的客户端完成阅读的。
阅读此书的时候,音响里循环播放的是莫文蔚版的“月圆花好”,外面下着大雨,阳台的雨搭有节奏的被雨敲着,窗子被风吹的呼呼作响。
直至今日此刻,完成了阅读。感悟什么的,总怕说的太肤浅了,愧对了白先生的心血。可是,千人千面。本猪终归也是有自己想法的虚度者。
扉页上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已经表明了作者的写作高度,这是一个哲人般的已然通透人生的高度。
下面肤浅的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把青”里的那个曾经令人见之忘俗的朱青,从第一次面对突然别离的呼天抢地,到坦然周旋在几个男人间的从容,对现状接受的彻底令人瞠目。
不管生活在上海的尹雪艳,还是台北尹公馆里的尹雪艳,终归是摆脱不了既定的命运。
金大班对曾经的月如的怀念都融化在最后那轻轻柔柔的“一二三,一二三……”里。
借着丽儿舒缓对故土、对亲人思恋的王雄,在丽儿长大挣脱他的保护后,终是选择了决绝的方式了结了已经残缺不堪的灵魂寄居的皮囊。
顺恩嫂最后一声声凄厉的“少爷仔,少爷仔”的呼唤,终究也唤不回往昔的旧时光。
冬日的暮风吹动一院落的紫竹,沙沙作响。在这声响中,朴公的孝孙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愈加凄楚,却又带着微微光亮,以给人希望。
总司令对在娟娟身上看到了过去的五宝,也看到了娟娟最终的命运,这番撕扯不清的关系也许跟故园里那个被锁在猪圈里的疯阿姆的结局一样,被注定了。
青梅竹马,各自散落天涯。断了念想的卢先生,抛弃了灵魂的圣洁,选择了肉欲,最终郁郁离世。
满园子的“一捧雪”开的再艳,可也逃脱不了菊花的象征意义啊。
孤独的“教主”被四周滚滚“掐死”,只能选择一个“差不多”的小幺儿就得了。
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醇厚,火热的躁动灼伤了蓝田玉的嗓子。“游园惊梦”最终只能永远的留在故园南京。
台北的冬夜总是伴着冷雨,湿湿的空气钻进了余教授的膝盖里,年少轻狂的岁月通通埋葬在了北平,包括自己哪位曾经如莲花般美好的“凌波仙子”。
国葬中的最后一句“敬礼”,终于生生的把人的眼泪逼了出来。
时光不为任何一人流动,也不会为任何一人,久留一刻。
虚无的人生,终是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