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精装版)》读后感_900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精装版)》读后感900字

转自雪之书友。
换一个思考角度,形成不一样的认知
——读黄仁宇先生《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感
有人说,人这一生就是不断调整、提升认知的过程。十分同意。所谓认知,无非就是对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思想的把握和认识的程度,真实反映认知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深度以及人生态度。
黄先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大历史的角度,用先生的话来说“中国过去百多年来的动乱,并不是所谓道德不良,人心不古,也不是全部军人专横,政客捣乱,人民流离。”由于我国大陆政治初期早熟,"以熟读诗书之士统治大量农民,无法应付变数“,也就是说政治制度早熟,但后来的经济制度等始终没有发展变化,不能整体配套,于是造成社会动荡更迭,以致于从第一帝国走入第二帝国,最终走向第三帝国之后还是会灭亡。这些有很多是源头就决定了的。
换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则认知自然调整。看待历史事件,从长远的角度自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再重新思考认识时,就会不再简单归因,不再轻易妄断,不再一味批判。这样的改观带给人的冲击是巨大的,原来自己的认知存在着如此的片面、误区与短板。
重新修正了的认知角度,再来思考中国在上个世纪初开始的救国图存探索,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图强道路,就会有新的收获。惟有四个全面深入开展,唯有全面深综改一体化改革才能推动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昂扬向前。
诚然,认知突破的收获不仅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在生命意义的认识上也是一种启迪。把大历史的角度放在人生上来考量,即放眼生命的长河来看经历的事件,那些曾经给历经者造成的挫折、困厄与劫难也可能变成一种收获与财富,会让人重新思考自己曾经做人的偏狭,做事的偏颇以及认知的局限。如果能够及时修正观点,调整行为,谁能说前面不会有艳阳天的等候?
今日,重新反观黄先生的这本书,虽然我的历史积淀还不够深厚,不能完全清晰书中的每一个涉及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事件,但是阅读所得已经超出了书本本身,开始映射在生命旅程中。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井口看世界。因为重新认知而豁达,因为深切懂得而慈悲。不仅对历史,也是对人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