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第一部)(上卷+中卷+下卷)》读后感700字
满怀期待阅读这本书,本以为是一本比较客观的历史读物,其实是一本过分演义的著作。
其中商鞅是作者的亲儿子,为了让商鞅英雄光环加深,作者把引荐商鞅的内臣景监,演义成在虚构的“六国谋秦”的大功臣。
在河西之战中,商鞅假借和谈,杀害友人公子昂。作者为了让商鞅杀人看起来合情合理,过度丑化、蠢化公子卬。
在战国这个讲究个人诚信的时期,商鞅把阴谋公开化,骗杀昔日好友,明将公子昂,自然受人唾弃。
作者将商鞅之死,美化成为了大义。实际商鞅是逃亡而死,想逃到魏国,魏国因他骗杀公子昂而拒收。最后逃回封地,被围攻合杀,尸体被带回车裂。
如果不是阴谋骗杀公子昂,商鞅本可以逃往其他国家,继续出将入相,比如吴起逃魏入楚。
商鞅本是卫国人,而非秦国人,本没有那么强的忠国思想,最终他要逃亡,想活命也是人之常情。
从“公孙鞅”“中庶子卫鞅”“商鞅”到最后的商君,商鞅最终通过自己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商鞅提出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基础。欧洲曾经和中国类似,也是天下共主,最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我们的政治体系。
中央集权郡县制,保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卫鞅也在完成使命后,被嬴驷卸磨杀驴,死于他助力“集权”的国君。
书中演义的女性角色,如白雪,玄奇,为嬴驷自杀的黑妹,感情线突兀,不自然。
给这本书打分的时候,一直在纠结给三星还是四星,给四星是因为作者描绘出了生动的战国时期的风土人情,让我收获颇多。给三星是因为突兀的感情线,以及某些过分失实演义。
最终,考虑到很多读者把本书当成正史,给出三星,以给后来的读者做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