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逃离》读后感_800字

《逃离》读后感800字

这是需要慢读的一本书,毫无疑问。

上学时最厌烦的事就是“归纳中心思想”,所以,每当有人问某本书讲的是什么,我都回答不知道。一本书,一个作者,当然有他的风格,比如门罗此书中的“人性之不确定性”“宿命感”啦,比如“跳跃性的叙事风格”啦,实在是没什么好谈的。对于读一本书,我从来就认为,首先是自己读出来什么就是什么,前提是“自己读”,而不是看什么“中心思想”。这不是多少个哈姆雷特的问题,是“读”的问题。

我被吸引的地方,在于她处理内心活动的方式。善于描写内心的作者,茨威格给人的感觉是裹挟式的持续喷涌,让读者不由自主,随着作者的饱满激情前进。太宰治则有一种勾引式的慽怨,让读者同情心爆发,跟随他如泣如诉的自怜自艾。门罗的心理描写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平淡,有点若即若离又似乎藏着一个漩涡,要么你游离于情节之外不知所云,要么你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在处理情节的方式上,我想到的是卡佛。卡佛的小说大多是一个封闭式的场景,抹掉人物的内心活动,繁琐描述一小段时间的场面细节。门罗的小说恰好相反,内心活动丰富,场景开放,时间跨度大,经常跳过一大段时间抹去一些细节。

看资料的表述,发现门罗和太宰治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活轨迹,或者说写作版图相对较小,只是在家乡周围那一块。所以她的小说也没有那些走遍世界的作家笔下那种大场景,大时代的场景,或者说,缺乏“深度”和“广度”。但是门罗的小说之“精度”和“细度”又是尤为杰出的,她的小说有点“不重故事情节”的意识流的写法,读起来有些费解,但是她在捕捉人物心理的准确性这一点上,在描述人性的复杂和不确定性,相当厉害。

如果非要讲“门罗的小说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这又要扯到“哈姆雷特”了。反正我觉得是值得多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