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方正典》读后感_1200字

《西方正典》读后感1200字

哈罗德・布鲁姆的这部巜西方正典》是一部比较文学的巨著。它囊括了整个西方的文学发展史。说是比较文学,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作品的比较、作家的比较、作品中人物的比较、作家所处时代以及政治环境的比较。在相互比较中,作者最终从作品论上得出的结论是,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都是在莎士比亚和但丁的经典之作的基础上向外延伸的,当然,这样说有些片面,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很复杂的因素,比如环境、政治、时代、文学思潮的流变等。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自然有他的内在意义,作品离不开作家,作家离不开时代,时代又铸就了不一样的环境,环境又脱离不了社会和政治因素。我们看到的是,布鲁姆将这些因素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有些是个人的,有些是时代的;有些是作品的,有些是作品中人物的,有些是宗教的,有些是文学的;有些是宏观的,有些是微观的;有些是作品与作家,有些是人物与环境,有些是环境与时代,相互交错,错宗复杂。虽然布鲁姆并不是开比较文学之先河,但他对经典作家与作品的理解是深刻的。从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史来看,布鲁姆将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时期:神权时代、贵族时代、民主时代、混乱时代。就我个人角度,神权时代类似西方古典时期,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柏拉图、普林尼等,他们几乎囊括了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历史等自然科学的所有范畴。当然,布鲁姆所讲的神权时代并没有古典时期那么漫长,在时间上布鲁姆也没有给出很确切的坐标,这与通常所说的古典时期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在作者的解读中这一时期的作品当然离不开《圣经》,而且布鲁姆将《圣经》的文化地位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圣典,而且是整个神权时代经典作品的核心。贵族时代所标榜的是精英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拉斐尔、塞万提斯、拉伯雷、蒙田,尤其是莎士比亚,在作者看来,这一时期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更堪称是史诗级的经典之作。所以,布鲁姆在本书的末尾发出:整个文学发展史“除了《圣经》,就只有莎士比亚”的惊叹。民主时代是杂乱无章的,同时又是热情奔放的,饱含了深切的革命赞颂情怀。尤其以惠特曼的《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最具有代表性。混乱时代可能也是作者最拿捏不准的,布鲁姆也在作品中表明“有待商榷”。之所以被称为“混乱时代”,作者有可能是想表达各种文学思潮的碰撞。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拉康派,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派、新批评、形式主义,每一种思潮都有其代表性和文化意义,不禁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相互攻伐互相指责,充分体现了“混乱”的意义。但我认为作者的这个“混乱”只是个中性词,他更多的是想表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性特征。总之,研究西方文学发展史、比较文学、作品论、作家论,《西方正典》是一部绕不开的作品,它也是一本研究经典作品的教科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