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轻有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读后感_1100字

《轻有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读后感1100字

先看两段有意思的文字:
米德描述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代沟现象:“就在不久前,老人还能说:你要知道,我曾经年轻过,可你却从来没有老过。可现在,年轻人可以回敬说:你从来没有在我的年轻时代里度过你的年轻岁月,你也不可能了!”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有一段文字:“天下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下面这本书中解释: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的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相反,原因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显然,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后者,而90后恰恰更像前者,他们总是会先挑最好的葡萄吃。不同的是,对于坏葡萄,他们不会留到最后,而是直接扔掉。
言归正传。带过团队的朋友都知道,对团队成员,特别是团队新成员,首因效应和刻板印象是带队过程中的两大魔障。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年轻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本泛泛之作,但是当我翻看了几页之后,发现它的角度还是和原先听到的、看到的一些观点有所区别的,而市场上又比较少有系统性论述这个群体的书籍,所以它应该还是有价值的。我把我所理解的这本书的一些印象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特别是90后。
整本书我觉得它的立论依据是:
人类的需求分本能需求、社会性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三个层次,60后完整接受红色教育,螺丝钉精神、作一块革命的砖的教育使他们压抑来本能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放大了社会性需求;90后正好相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促使他们抑制的是社会性需求,而本能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两者相当旺盛;
人类文明有三种传承模式:后辈复制前辈的后象征文化、同代人相互学习的互象征文化和前辈需向后辈学习的前象征文化。90后已经进入到前象征文化时代,和80后追求主流社会认同,要求利益诉求不同的是,90后活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中,求的是权利。
由于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网络时代,90后从小接触的信息量是几代人中最大的,他们习惯性的多线程操作,获取结果的速度比几代人都快,所以几代人中,90后的延迟满足能力相对较弱。
基于以上三条,很多人在讲的:90后自我、稳定性差、抗压能力弱、要求高这些“缺点”就解释的通了。而这些因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形成的特点,如果说是缺点,那也只是因为代际的有色眼镜,在前象征文化时代,前代人要做的是适应和学习而不是对抗和教育。比如,针对延迟满足能力弱这一点导致的稳定性差,就可以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尽快给予满足感。
总体上来说,这算是一本有趣的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