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_1400字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1400字

茅塞顿开,良心之作!
这本书不是学术书籍,应该说是作者的苦心孤诣的科普读物,而且是以探讨公共政策为主题。对于社会问题,我们经常会说政府不作为,或者政府明知出台一个政策导致出的结果是这样,但还是会这样去制定政策,我们会说这是保护既得利益者,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往深处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本书里能寻找到当代中国的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问题的解决脉络。
作者第一个论点“警惕中国经济欧洲化,而不是拉美化”。吸引了我。一直接收到的信息是中国经济是否能跨过“拉美化”?是否能跨越中产阶级收入陷阱?但是作者抛出的经济欧洲化,对比欧盟的前世今生确实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参考和借鉴。在这里作者从欧盟成员国间的市场生产要素切入引出后面着重提出的人口和资源配置要素。
梳理一下作者的逻辑:1、城市化发展还没有到顶,预期也是70%-80%,但是现下的户籍制度将成为城市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所在。2、城市化有规模效应。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分散的,导致人口也是分散;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资料和市场出现急剧集聚,导致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而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制度跟不上。3、城市病的问题不是人口太多,反观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脉络(时间和空间维度),人口还在持续增长,问题在于我们的城市规划落后,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跟上不城市化进程。4、城市化的未来。目前的城镇化政策是无效率的,必然会导致大量财政浪费和重复建设,只有放开现在的户籍制度和人口政策,实施“农民工市民化”,起码在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上要平衡。5、中国经济地方主义严重,没有发挥出大国大市场的统一优势。6、户籍政策扭曲了市场对人口流动的配置效率,这也是导致城镇化效率低下的因素之一。7、中国作为大国,应该追求的是人均地区发展平衡,而非总量的地区发展平衡,也就是说应该按照人均统计方式,而非总量统计方式,这样才能显现经济发展效率。8、对于人口和土地两大生产要素作者给出的是允许工业用地指标跨省交易(人口迁出地和人口流入地),让市场来最大化实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配置(这也是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市场化解决方法)。
补充:
1、城市病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去解决。当人口密度足够大,能降低公共服务的人均成本支出。
2、城市化在中国还是会继续上升,如果按照现行经济发展下去,不出大篓子,房价在未来是将持续上升一段时间,然后稳定在某一区间。
3、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虽然不会像国外的种族肤色歧视那么严重,但问题不解决,也许将来会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阶层固化以及上升渠道减少的问题。
4、美国改变种族歧视政策死了肯尼迪总统和马丁路德金。
5、关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本书对我而言,有梳理了之前一直有影子但没有作者那么清晰逻辑的概念,果然用经济学问的角度去看问题世界是不同的。这本书在某些方面观点将体现在我的小说里。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想到前段时间朋友圈讨论的一个话题“世界500强只看211/985毕业生的简历”。也许人生是需要导师的,一个好的导师在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可能会给你推荐合适的书籍来看,而不是像我一样天天看诛仙了。另外作者提出一个“知识溢出”的观点,通俗点说是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和同一类人一起学习工作,获得的收益远远不止知识本身。而我现在在补以前的功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