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图文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吴晗《朱元璋传》书评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但是感觉名不副实。一开始是认真看了的,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换了本别的书看。看完了别的书后,纠结再三,实在是为了能够较为客观地写这篇书评,于是粗略地看完了后一半。
总的感觉,这部书是在写史而非写传。
不可否认,吴晗是一位明史专家,所以这本书的历史真实性程度非常之高,但是也正因为他是历史学家,导致了他被史料所累,事事处处都要有历史考据,从书中很多的“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因此这本书大多是在罗列历史事件,而且会事无巨细地罗列各种制度、政策、机构,不厌其烦地大量引用历史原文,甚至多到影响阅读。事实上说的越多越细,读者能够记住的越少,因为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几乎没有描写。比如第三章第三节《南征北伐》中,提到常遇春之死,居然只用了四个字“遇春暴卒”,这未免也太粗略了!然而像这样的“粗略”却充斥在全书当中,一份细致到极致的粗略。
至于人物塑造,更是缺乏应有的刻画,甚至对最主要的人物朱元璋的塑造都有很大的欠缺。看完之后只是了解了历史,而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等,由于缺乏细节描写,于是显得不够鲜明,读者也很难把握。看完全书,你会觉得这是关于朱元璋的一份极其详尽的履历,但几乎全部是在罗列,于是总有一种隔着一层玻璃去看一个人的感觉,很清晰很全面很客观,但又很遥远很冰冷很无趣。就像我们知道了有关这个人的全部信息数据,但就是没见过这个人。于是这个人就只是一个大数据,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注重写事、写史,注重历史考据,而不敢做必要的虚构,于是也就没有了细节描写,导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史书,而不是一本传记,于是文学性也较差。
所以,这本书不应该叫《朱元璋传》,而应该叫《明初史》。
此外,作者还犯了那个年代作家的通病,过分强调政治性。于是,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而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用现代的政治思想来衡量古代的政治制度。所以朱元璋成了背叛出卖农民阶级、依附利用地主阶级的坏东西,忘记了“革命”的初衷,走向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
总之,如果你不是想要研究这段历史,那么,大可不必读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