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灵魂(黑塞作品06)》读后感1800字
本是一个安眠之夜,
被楼下人妻的控诉惊醒之后就再睡不着了。
从此至终,只有一方的谩骂,空洞凌厉,响彻天际。
那沉默的部分,无从知晓。
于是,清醒的看完了黑塞的《漂泊的灵魂》。
结局竟是如此。令人感慨的不是克努尔普最终因肺病咳血而死,而是他临死前对一生追忆后的遗憾,在有时间的时候没有正经的活,淹没了才华。
但我猜想,在爱情里,他应该是始终执着的。
我原以为他对自己流浪的一生,是充满笃定的主动抉择。但其实没有。他与杜拉斯发出“Very early in my life, it was too late.,在我很年轻时,一切已经太迟”一样,他也渴望14岁遭遇情伤时死去。
“我14岁时,法兰翠丝舍我而去。那个时候我应该还能做很多事情的。不过,从那以后我就被毁了,被打垮了。我变得一无是处——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说有什么错误,那就是你没有让我在14岁时死去!如果死了,我的一生就会像成熟的苹果般完美无瑕了。”
在皮匠家里,他遇见了一个纯情的小女佣,两人在夜里一起散步,跳舞,但最终她也没有能让他停留。在他的流浪生涯中,肯定还吸引了无数的女子,但每一个都不曾让他停下漂泊的脚步,过正经的生活。他内心深处,也许始终念念不忘的仍然是那个他第一次爱上但又伤他至深的法兰翠丝。即便到后来,他依然维护她,幻想着如果恋情顺利,人生的另一光景。
“即使到了今天,我还是认为如果当时我是错的,我也不觉得后悔。不要批评法兰翠丝,我不要别人说她什么。如果那些事情都顺利的话,也许我会有美好的恋爱和幸福的体验,也许我会和父亲以及国民学校都处得很好。因为——怎么说好呢——那以后,我也结交了不少朋友、熟人、同伴和情人——只是,我再也不相信人类的语言、不相信语言的保证,再也没有做过第二次了。我过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不缺自由和美,但始终是一个人。”
“如果她没有让自己空等一场,一切将会改观吧?克努尔普心想。他荒废了拉丁语学校的学业,那也是需要相当的力量和意志的。多么单纯、清晰的生活啊!那个时候他整个地自暴自弃,什么也听不进去。世间也配合他的情绪,对他没有任何要求。他站在世间之外,变成流浪者,变成旁观者。年轻时虽然风光,但上了年纪则一身病痛,孤独无依。”
他一生漂泊,孤独无依,只因她让他空等一场。
临死前,他重回故里,无非只有两个目的,法兰翠丝和父亲。他们组成他生命的全部,到死的牵挂。
当得知翠丝已死去后,一切便也随之消散了。
“他稍微问了一下,知道法兰翠丝已经不在人世,一切都变得兴味索然。他认为自己只是为了她才来到这里的。在这里的小巷和庭院之间徘徊、游逛,让认识自己的人满怀同情大声地同自己搭话和开玩笑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克努普尔而言,自我放逐的人生,仿佛被浪费掉了,毫无意义。
但作者以上帝的视角为他正名,并一次次试图唤醒他。
神说教道,“你想想年轻时的情景,想想在奥登华尔的夏天,想想在雷希休特登的时光!那时候你不是像小鹿般地跳了舞吗?不是感受到美丽的生命在体内震动吗?你的歌声,你的口琴不是让女孩们听得泪水盈眶吗?还记得在帕斯比尔的星期天吗?另外还有你的初恋情人嫣丽蒂,难道这些全都等于无吗?”
但他并没有改变什么,“那时候很美。当然,罪恶和悲伤也已经隐藏其中,但那是一段幸福的岁月是不会有错的。大概很少人能像我那时候那样的干杯,那样的跳舞,那样的庆祝恋爱的夜晚。但是,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就该终结了!在那里,幸福已经被刺伤了。我还记得很清楚。从那以后,那样美好的时光就不曾再有过。不,绝对不会有第二次了。”
那次年少的失落,使一个少年过早的凋零了
有些人,真的没有办法重生。当他第一次枯萎,一切便已经太迟了。
只是,神加诸在他身上的意义,应该是他无意义人生方式产生的附加价值—把自由的精神带给那些定居的人。
“我要的只是原来的你。你用我的名去漂泊,把一些对自由的向往和情绪带给那些定居的人。”
正如译者最后说的,“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芸芸众生带去对自由的一点思念之情。”
每个人对自由都充满渴念,但只有小部分人才能与之亲近。
克努普尔的一生也许是悲情的一生,但他的生活方式,确实给人类提供了另一种样式和可能。
漂泊与定居,总有它的理由。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去爱去尽兴的活。
当死亡降临时,不会遗憾的说,在有时间的时候,没有正经的活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