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华帝国的衰落》读后感_800字

《中华帝国的衰落》读后感800字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看了不少历史专著,视野不同,风格迥异。有吕思勉《中国通史》的严谨庄重,有二混子《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图文并茂,有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的幽默诙谐。《中华帝国的衰落》是魏斐德汉学生涯当中一本不可忽视的历史读本。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不仅涉及中国明清的王朝政治、人事制度、经济贸易、国防军队、世界秩序、人口增长、社会变革、民族革命等宏大背景,而且牵涉到皇帝、宫廷、政府官员以及绅士、商人、农民甚至马夫游民等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用这 些“中国社会变迁的内部资源”,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了富有见地的解剖和透视。在作者的笔下,这个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中华帝国,在王权高度集中强化的同时,帝国的行政管理的网络末端同官僚中枢日益脱节。而且,其体制与秩序内部,存在着 帝制衰微悖反的倾向!例如,科举制。科举是“帝国政府的一项创造”,但是随着明清两朝“政府严格控制入仕的人数”,考试制度“变得复杂难懂”,读书人的挫 败感越来越强,“不得志的生员经常在社会反抗中寻找出口。许多叛乱,甚至大的暴动,都是由不满的下层绅士或是花了多年时间在更高级别考试上的有抱负者发 动”。原本帝国人才的征引制度,不想走向了帝国的反面。再如团练等地方武装的设立。团练,原本是为了对付国内的农民暴动而成立的应急之策,却打破了满汉平衡,开始了地方军事化的进程,等等。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管理弹性日渐消散的躯体,一个日暮黄昏、强弩之末的专制帝国,特别是到了后期,腐败滋生,盗匪横 行,起义不断,当外力干预如同“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整个国家系统不堪一击,摧枯拉朽就成了不可避免和无可挽回的事情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