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_1600字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1600字

早些年喜欢读鸡汤文,每每颓废失意时喝碗鸡汤,顿觉神清气爽,感觉比服用乌鸡白凤丸都管用。不过后来,渐渐冒出一堆反鸡汤文的理论,“珍爱生命,远离鸡汤”;“来,干了这碗鸡汤!” 仿佛一夜之间鸡汤变了质,喝了之后会毒入五脏六腑最终不治而亡。以致于后来看到一些带有鸡汤味道的文章,都唯恐避之不及,恨不得得而诛之。

无一例外,一些宣扬美好品德和积极三观的文章也都被莫名扣上了鸡汤文的帽子。早年间,有道高考作文题,是“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这道作文题,也被某些人扣上了“根据心灵鸡汤论证美好品德/积极三观的必要性”的“美名”。

可是,现在反鸡汤看的多了,我开始反思,鸡汤和反鸡汤的界线在哪里?读到周国平这本书,《把心安顿好》,看到书名,就能感受到有股浓浓的心灵鸡汤的味道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可是,这可是周国平啊,教科书级的作家呀,他会写一本心灵鸡汤,教你如何安顿好一颗心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

书中记录的是作者对一些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感悟,价值观,平常心,内在生活,诗意栖居,大爱小爱,育儿哲学,道德信仰,两性,哲学等等。这些已被世人谈烂的话题,在大师心中,又是有着怎样的解读呢?

在《阅读是精神生活》一章中,作者对世界观和心灵快乐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心灵鸡汤的定义也进行了解读:“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至的某一种心灵状态。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至的心灵状态绝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绝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做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作者认为,哲学和心灵鸡汤之间的区别在于,心灵鸡汤是以心灵的快乐为目的的,而哲学,则有更深刻的内涵,只有具备博大的悲悯,深刻的批判,才能称其为成熟深刻的价值观。

作家很多,但是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作家却不一定那么多,在《学术的独立》一章中,作者对当今的学术界就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当今学界的根本问题是官场化,并且带进了当今官场的一切腐败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行政化的学术领导和管理体制。在学术密集之地的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决定一切,包括校长的任命、教材的编写、经费的分配等。在这种体制下,决定一个学者的地位和待遇的评定机制基本上是非学术的,起首要作用的是权力、人际关系等官场因素,辅以同样非学术的工作量指标。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府不像学府,研究机构不像研究机构,学者不像学者,权力与学术严重错位,学术气氛淡薄...... 对于这样敢于直指社会问题本质的勇士,我想说,中国的长远进度和发展需要的就是你们这样有良知和操守的知识分子。

对于育儿哲学,作者对目前教育的思考是:“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正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读到这一段落,当时的感觉是心服口服的,佩服作者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相对简短精炼的随感集,但是凝练的是作者的智慧结晶,是一本可以反复诵读的书。鸡汤也好,反鸡汤也罢,对于鸡汤的定义,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借这本书评告诉大家,其实真的没必要谈鸡汤色变,这样反而会错失很多补充营养滋养心灵的机会。废话不多说了,来,干了这碗鸡汤,一起来脱胎换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