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之死》读后感1600字
劉心武這本書共收錄8個中短篇,包括《曹叔》《七舅舅》《繡鴛鴦》《妙玉之死》《白牙》《黑墙》《如意》《潑婦雞丁》每篇讀後都是力作,給人以啓迪和暇想,并隨作者穿越時空回到故事發生的年代,體驗當時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矛盾糾解,了解和認識歷史,給人以反思和評判。很久前他的成名作《班主任》曾經影響了我們一代人,他主编的《人民文學》是我們上大學時最搶手的課外讀物之一,至今記憶猶新久久不忘⋯⋯
對於這8篇作品有幾篇印象深刻:
《妙玉之死》是劉心武做為紅學研究著名學者專家之一的傑作。作者潛心篤研《紅樓夢》一生,對於作品中的每個人物、每個角落、每個情節都爛熟於心,特別是對於妙玉結局,在查閱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作者本人對故事發展的理解,按照曹雪芹的思想脈絡傳承,經過自己的再加工和藝術提煉,濃縮這部中篇《妙玉之死》,把妙玉這個人物在《紅樓夢》沒有敘完的人物結局進行了更為詳細的演義和終結,使妙玉對寶玉有情有意、行俠仗義,痴情暗戀、終生不喻,舍身救主、悲壯大氣的人物性格,得到了更加充份的彰顯。作品無論是敘述故事,還是描述景物都不遜曹雪芹原著,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文化素養,讓讀者在思考中與原著《紅樓夢》中的妙玉人物有所交織、又異曲同工一脈相承、并耳目一新,使讀者盡一步深刻了解妙玉人物的特點,了解曹雪芹對諸多《紅樓夢》人物的交待。暇想空間增大,人物性格豐滿,有意猶未盡之感⋯⋯
《如意》這篇也是神來之筆,小說以石大爺之死為引,以為之寫悼詞為憶,筆力細致,而且清析的反應了"文革"時代的真實歷史故事。在大多作家尚未涉及到那斷敏感歷史的創作題材下,劉心武敢為人先,用一個受愛情故事揭露那個時代鮮為人知的生活環境、政治氣氛、人物心裏、社會矛盾和慘烈的派系鬥爭。從客觀真實的角度,用作者經歷或曾經經歷,記錄了那場血雨交加、雷霆萬鈞的十年浩劫。作者用筆、用人物、用故事對那個時代進行了犀利的控訴,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和認識歷史,這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小說對人物描寫細膩生動,有血有肉,主線劇情石大爺和格格戀愛交待清楚,副線人物個性鮮明、恰到好處、相得溢彰。作品把人、物、事無痕迹的串聯,形成完美的視覺盛宴,使讀者在享受快感品償的同時,在歷史的認知中受教。"如意"是權力的象徵,也是愛情的信物,更是底層的平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為題,作者偶心歷血,良知滿滿。
《七舅舅》是以中國共產黨黨史為背景,以七舅舅為人物原形,講述了在建黨初期投身革命的人物歷史。反應了那個時代國共兩黨的矛盾,人們對信仰的追求和堅守,從幾個家庭的人物關係變化,反應了國家的歷史進程。人物個性突出,情節平淡真實,矛盾心裏刻畫得入目三分,也影色的作者的家庭背景和出身,根紅苗正。
《潑婦雞丁》寫的是近代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生活真實。作品用一個小區影色整個社會宿影,用小區飯店做為煤介,貫穿整個人物社會及矛盾,有保安與打工妹之戀、有"團長"與獨身女人之情、有開發商與住戶的產權交易糾葛和權、色交易的利益輸送,及刻扣底層弱勢工人工資的矛盾激化、有物業管理者的陽奉陰為和畏上奴下的兩面嘴臉、有飯店老闆的熏心市儈、有保安不潔的監守自盜,把現實的底層民眾描寫的淋漓盡致。藝術真實來源與生活真實并高度概括,這就是作者筆力獨到之處,讀後真實可親。
總之,讀劉心武作品賞心悅目,上至達官貴胄、公子王孫、格格丫環,下至職業經理、貧民百姓、打工一族,上至亭臺樓閣、王府香謝,下至花草魚木、小街市井,筆到之處都是游韌有余、細致入微,眼到即是讀到,就是享受。劉心武在中國近代文壇是有一習之地的,不僅他背景深厚、筆耕勤奮,主要是他能以歷史的高度去揭示歷史真相,用他筆下的人物和事件啓迪讀者心智,講常人不講之道理。他的作品正面、真實、不苟且、不獻眉,是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作家,因為作品能經得起歷史的撿驗,所以他幾十年始終受到讀者的愛戴。希望在當代中國的今天,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