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爱的进化论》读后感_1900字

《爱的进化论》读后感1900字

《爱的进化论》

通过拉比和柯尔斯腾的故事,以时间为轴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坦诚与隐瞒,冲动与理智,接纳与监督。每个单拎出来,都可以做仔细的研究与分析。不仅如此,还涉及到我们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有些准则,可以蔓延到人类的所有感情中,比如爱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阿兰德波顿绝不负才子之名,是一个兼具魄力与智慧的作家。而此书,可以列入一读再读的行列了,也就是作者所言的“学会少一些厌烦和惯性思维,重新认识旧日子”


这本书以非典型的小说方式呈现,前几章像看说明书,每当男女主角发生什么,作者就会跳出来,以独立成段的方式评头论足。虽然说的颇有道理,但让人有些厌烦——作者话可真多啊,他不应该把这些委婉地融入小说中吗,怎么像偷懒一般全都铺给我看?我难以投入双方的故事,因为我能时刻感到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再往后,像看了一部平庸的电影,男女主这一路也没有多少细节可供玩味,作者只粗略地涂了几个拐角点——相遇,相爱,求婚……而最精彩的,是它的弹幕。那何必增设人物呢,作者直接写行动指南就好。但当到了反对这一章,平静的水突然沸腾,在双方的争执中,之前或隐藏或收敛的情绪有了正面交锋,他们突然活了过来,之前的一切,都是画龙,这章是点睛。我终于明白男女主角存在的意义——他们创立具体场景,成为了我们理解与寄托感情的容器。


看完书之后,我一度郁闷,感性来看,爱情与婚姻就难解,作者从理性分析,怎么也这么困难。但沉淀一天,再回头看,十多年的爱情与婚姻被他浓缩成了巨大的能量球,在几个小时之内去接受十多年甚至一辈子都要面对的,自然难受。再有,作者描述的,是区别于浪漫主义爱情观的,更切实的问题。不是人人都是徐志摩,唯爱而生为爱而死。但许多仿佛都受了其的蛊惑,要轰轰烈烈,要刻骨铭心,再不济,也要辗转反侧,深夜痛哭。否则不能称之为爱。我承认,这是专属于爱情的疯狂之处,但我们是否太过强调这一块的意义?除此之外,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温不火地往前走时,会碰到什么?毕竟,“杰克与露丝”之后,变成了“弗兰克与爱波”。婚姻的后来,由男人的充耳不闻与女人的一厢情愿组成。在这前与后之中,即便理性能干如男女主,为何还是问题丛生?


作者给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比如“当伴侣很少再提及那些令我们害怕、震惊或厌恶之事,便是我们需要开始警觉之时,因为它也许便是最明确的信号,不管对方是因为善良,还是出于令人动容的担心、担心失去爱情,都表明我们不再被坦诚相见,或已被屏蔽在幻想之外”……


而在这一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问题——“婚姻的必要条件是性的忠诚吗?”作者最开始提出种种理由为出轨辩护,一成熟的人,不应企图占有对方。二真正的爱,应该让对方幸福,即便这幸福中没有自己参与。三夫妻角色承担的含义太多,人们难以真正享受性。四婚姻制度本身的缺陷。他甚至说,极少有婚外情是源于对配偶的漠不关心。通常都是太过在乎,才会导致背叛。而这些理由,尽管难为人接受却不失其合理性。但这与其开头所言。“婚姻是束缚的不合理的,但这是成熟的前提。”这一观点,有隐秘的冲突。再有,我们不禁追问,如果出轨是合理的,那后续可能带来的问题应如何解决?人可能只是偶尔不忠吗?在这次不忠中又生发了新的爱情呢?约炮的起念也许是不一样的,但到最后结果其实还是一样的。


行文至后半段,作者才指出,尽管有诸多理由,但“我们必须承认,婚外情该当被唾弃,因为任何一个受害者都不能幸免于这种彻底的伤害。这种毫无意义的冒险行为确实有摧毁一切的力量。”——“成熟,意味着承认浪漫的爱情可能只是狭隘的、也许是相当刻薄的情感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主要集中在寻找爱,而不是给予爱;是被爱而不是爱”比爱与被爱更重要的是,是明白得失,并选择。因为人不可能既做一个浪荡子又做一个已婚者。波特有一个道德推理模型,若人的实际行动与价值标准,信奉的伦理准则与忠诚归属是自洽的,那么即便不认同对方的行为,也应尊重对方合乎伦理准则的理性。

而婚内出轨,便是一种不自洽。在跳入婚姻这个体制之后,我们便应遵守。而真正问题来临,我们选择坚守。“选择坚守是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就;他们感受到对自己久经沙场、伤痕累累的爱情一片忠诚。”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在原宿后街,我同一个百分百女孩擦肩。”

如果我真的与那女孩搭话,我才知道,那百分百只存在相遇的刹那。

当我们成为彼此心中的六十分男孩女孩,或者乏味的百分男孩女孩

如何回到那天早晨,是我们爱与婚姻的意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