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感觉有点难以界定是儿童文学,虽然里面写的都是一堆小孩得成长;然而里面的传达的感情却是那么深刻,那么感人;放在小时候看,能够被理解那么多深意吗?尽管如此,但是这本书确是值得看的,不管是小孩还是我们这样的成人,里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体味,去感受,也可以回顾自己的童年。
我是一个93后,而且来自农村,小时候自己的成长跟这里面的孩子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本书确实唤起了很多很多童年的回忆;特别是在小学学校里的事情,很多事情慢慢在脑海里一一浮现;再看看读研的现在,好生感慨。小时候,我们学校也是跟桑桑他们一样,很多集体劳动要做;看着桑桑他们一起去拾麦穗那一段,我就感觉好像回到当时每周的劳动课一样,大家都在家里拿锄头簸箕来学校的情景;还有很多,在放学后在田野里追鸟,在草地里约架等等。有时候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把小学的同学往小说里套,居然发现没有太多的别扭。
整本书里面最喜欢的人物是细马,杜小康,桑桑。
细马那一段,让我发现好像我们很多人都会有一段时间在经历很多东西之后一瞬间突然长大的时候。喜欢细马跟邱二爷学游泳那一段,一种很细的情感仿佛就这样钻进来的感觉。还有细马弃学为了家里,看起来居然没有一点伤感,挺为他开心的是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在杜小康那里就体现得特别好,完全印证了我的想法。
红门这两段,看到了杜小康的成长,那种坚韧让人感动。特别喜欢在芦苇荡里的那一段,杜小康在那里对苦难得咀嚼,对寂寞的忍耐,最后转化为他一生的财富,这么小的孩子,让我们感动。最让人心动的是他给桑桑的一筐子双黄蛋,其实在那里我还以为他还是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一个孩子,但是在他跟桑桑分享他的想法后,才让我拚弃了这种想法。这里的桑桑也让我更喜欢,从他对杜小康的帮助开始,我完完全全觉得这是一个很完美的人。
桑桑真的很好。尽管他很多事情处理得很怪,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桑桑让我好像看到似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路线都是这么的曲折。几十年来我们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这样的童年,完美不完美,善良与恶,热血与自私等等相互参差交错构成了我们这一路。
桑桑带柳柳去看城那一段也是让人感动到落泪的。死过一次的人,很期待他的成长。
每次都写不出心里的那种感觉。唉,真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