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時11小時10分鐘,在清明節前的午夜,我讀完余秋雨的《借我一生》。這部回憶錄秉承了作者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知識淵博、思想深刻的一貫風格,又將自己的人生軌跡與生命思考呈現給讀者。讀過余秋雨先生的好幾部書籍,我喜歡他的文筆。我被他用生命去探尋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創舉而震撼,被他「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格而吸引,被他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才情與氣魄而鼓舞,被他創作出無與倫比的珍品佳作而手不釋卷、意猶未盡。也正是因為此,我購買了《文化苦旅(新版)》、《中國文脈》、《山河之書》、《何謂文化》、《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極端之美》紙質書,外加《霜冷長河》、《千年一嘆》、《文化苦旅》新版老版等多本電子書。余秋雨的作品,我已也讀了好幾本。買他的書是為了閱讀,是為了紀念,也為了鞭策和警醒自己。《借我一生》讓我走進余秋雨先生的一生和家庭,讓我感受了那個荒謬的年代和這片苦難的土地,這種感覺,在現代,依舊在延伸。真心欽佩他的內心強大,在困境中篤定信念,成為文化人中的實踐家,探險家中的學者教授。仕途亨通之際卻卸下功名,甘願回歸純粹,願用一己之力探尋中國文脈。穿越大山大河、荒漠戰地、廢墟城池,與鳳凰衛視一起涅槃重生、千年一嘆、行者無疆。誹謗的是與非,不是我關心的重點。我記住了他在苦難歲月中的堅守,在口誅筆伐中的文化探險與創作。借我一生去讀好書、走好路、做好人。我喜歡他的雋永文字,喜歡他的遣詞造句,喜歡他的深刻思想。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開拓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內心,鼓起了我的勇氣。讀書、旅行,我已在路上,帶著余秋雨的作品,伴著那陣陣書香!n
借我一生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十五章之前太苦了,谢谢他们低声的自诉“算了吧,都过去了”痛苦被他们葬在了心底;十五章棒极了,学术性,逻辑性极强,从广读世界经典,到戏剧的大总结,再到美的探究疑惑,然后是舞台戏剧表演,从大到小,然后从小到大,研究的方向确定,又沿着这条路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整个标准的学术研究历程,棒极了。后面三章是从政之路,最年轻的文科教授,最年轻的高校行政一哥,大好的前途啊!这个读书人放下了,大毅力,大勇气啊!到了十九章又沉闷了,文革遗风又在吹,文化苦旅有巴金先生和黄佐临先生的单独介绍,怎么说呢,中国从古至今就不缺这样的大污蔑,从抠字眼到文字狱,从苏轼的流放到清庭的诛九族,流放宁古塔。二十章之后又活泼起来了,从敦煌到西域,从西湖到天一阁,还有老家的小矮山,从希腊到埃及到伊拉克到印度到尼泊尔到西藏(千禧之旅追剧最好了,一大堆西方地名人名,,,),然后是欧洲的美第奇贵族气质,德国哲学家们理性的思考,近代西方的科技大发展,英国的中庸之路,西方人真正的平等尊重态度,享受生活的生态模式,还有冰岛巨石从骑士的复仇到和平的橄榄枝,到守卫和平的荣耀契约,最后是欧盟,打的最乱的欧洲,率先和平携手发展的也是他们,不同于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希腊埃及巴比伦早已沉默,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只是路在何方,秋雨老师们当领路人,我就跟着走了ヽ(‘⌒´メ)ノ,最后三章一下子又沉重起来,跳出个想法,这个社会还在吃人,挑好的吃
一直以为写了广为人知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文化散文的作者一生会是怎么样顺风顺水,却料不到余秋雨在30岁前那么坎坷。更料不到他们一家在文化革命时期,受尽折磨,他本人也到农场从事体力劳动很多年。本书对文化革命的控诉,比季羡林《牛棚杂忆》、巴金的《怀念萧珊》加入更多控诉新内容。还有他成名后,一些眼红者对他无尽的谩骂,造谣,甚至余杰直接写《余秋雨 你为什么还不道歉》,把他写成文革的反动文人。鉴于以前对他的喜欢,我一直不太信这些中伤他的谣言,但三人成虎,说得多了,感觉真有点点神秘感,本书还原他本人的真实情况。想起李开复曾经为了证明方舟子对他中伤,不得不花了巨大精力 把自己在美国大学的聘书找出来,证明自己没有说谎,最后说了句,很讨厌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诽谤余秋雨的人,也是信口雌黄,偏偏很多人就信了。让他感觉精疲力尽。作为公众人物,如果他沉默,别人就觉得他默认:他反驳,会被认为小气,像对别人的话耿耿于怀,无论怎么样做,都错了,只能说树大招风!历史的暗角,常常是小人在窜动。不过,穷学生时代,我欠作者一本正版的散文集,买的是盗版的。下次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