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3)篇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作者:成甲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 第(1)篇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最流行了吧,那时还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如今,有各种反面的例子驳倒曾几何时的名言警句。

看过《好好学习》这本书之后,对昔日名言新解,到底知识怎样改变命运,显然读的书又快又多会起到一些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那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在未来需要立足,就需要动脑思考,思考什么?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知识,怎样去做,才能改变命运?

这样看来,我需要分三部分与大家分享,知识?改变?命运?

一、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作者书中所说,该学习临界知识,是作者自己起的名字。

我的得理解临界知识并不难发掘,它其实就是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则,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现象的本质,也就是哲学,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你可能惊讶了吧!!这些我们都学过啊,没见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啊。对的,没错,我们仅仅是学了而已,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带来改变。

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运用起来,才能对生活起到变化,拿概率来说事,比如带钥匙出门,每天出门都会检查是否带钥匙,带钥匙出门的概率很大,我们也要同时防范小概率事件,那么就是没带钥匙出门,那需要准备个备份钥匙放在某处,在没带钥匙的时候可以使用,防范未然。这样最大化降低了没带钥匙不能回家的风险。

我们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公共基础课就是我们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商务礼仪,资料保存等,这个层面就像士兵踢正步,瞄准射击的军事基础一样,

专业课是我们选定的专业方向,是指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需要跨学科思考问题,我们的思想更像一个指挥官,精确恰当的调用,步兵,炮兵,坦克,狙击手

通用必修课,就是要认识事物底层的结构和规律,掌握临界知识,就像理解战役为什么会爆发,会以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

抗日战争初期,多数人还在讨论中日之间的武力差异时,毛泽东就思考到了底层的规律,中日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和日本需要速战速决的压力,所以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成为经典的战略著作。

二、怎么改变

说了那么多,大家最想看的就是这部分内容了。正确的训练,洞察出规律,应用规律便可掌握和预测未来,进而创造惊人的结果。

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开始训练之前,我们先理顺一下心态,给自己开放的心态接纳任何人给予你的意见,对事不对人。打通知识阻塞,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吃透问题本质。

1.升级读书法,和已有的知识建立关联,不要求快,要求掌握,写书评。

要学习临界知识,就要从知识的输入开始,读书是基本又重要的方式,可我们读了很多书,也没有发现和掌握临界知识,其中一个原因是,读书方法有问题。

读书方法2.0版本,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最容易理解的说法,写书评,书评通常是对书中理解加上自我生活的连接,才会写出书评,读书笔记除外,往往写书评的过程中就会去思考,如何写,写哪些,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该怎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与我的生活有哪些关联。

放慢速度阅读,不要着急读的又快又多,刻意的和已有的知识模型建立联系,概率论,复利等,作者的做法是,当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章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方案背后是否有我所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到哪个领域。

2.写反思日记,内容慢思考,对标,记录

一个是向内求,今天什么事开心,什么事不开心,为什么?假设这样做会怎样?

一个是,每做一个决定解释整个思考过程,并记录下来。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别的办法,我是否意识到对手的威胁,有没有考虑过不同的布局?

再一个,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训练反思的办法,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我们读书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本书,自己就可以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3.以教为学,这个很容易理解,注意的是,除了查阅支持自己论点的相关书籍之外,也要查阅不支持自己论点的反面案例。

4.刻意练习,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训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心里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刻意练习是一本书,日后会分享此书书评,再与大家详细解读。

5.定期回顾,坚持写日记,并定期回顾,月度,年度,五年以上回顾,可参考使用手机软件,印象笔记。

6.买书,买时间。买书,大量书籍中穿梭,买时间是购买付费课程进行学习。

三、关于自己的命运

哪些地方比较容易产生临界知识呢?是可信度高,适用面广的硬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

解决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高的方法去处理。存在即是真理。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无意义的,我们学会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天赋。

关于天赋兴趣,很多书中都有提及,在此再强调一下,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天赋了,试着去想想在哪个领域你的能力或者天赋超过了九成的人。

1.找到自己天赋,从自己喜欢的领域入手,学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找到重要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尽管我们可能发现了事情背后的规律,但是这往往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寻找这个规律的事实的原始出处,这个步骤很重要。

然后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把临界知识和日常生活建立了联系。

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生活决策中,如果你坚持这样训练,也能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这个过程需要深入专注耐心。如果我们能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学习临界知识,就事半功倍。

努力寻找天赋,找不到兴趣凑,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你所有想做的事情,写下那些让你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哪里隐藏你的兴趣,你的热爱。

方法和技巧永远知识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2.应用自己临界知识

简单来说,知道和做到的差别

刻意练习,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大量的持续练习。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预见性认知很关键。预见性认知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你能够了解一件事的基本发展规律,比如人人都会死,你就能做出一些关于未来的判断。如何获得预见性认知,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掌握临界知识,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

结构性反应是思考导致某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由各个元素组成,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是结构。如复利或者临界值便是一个结构,便能预测增长极限,掌握这些规律,运用到生活中,便预见未来。

对问题的预见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基础规律就是临界知识

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就是对问题的界定,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作用临界知识界定问题,需要培养提问的能力,多问为什么,掌握背后的规律,才能形成预见性。20年前打印一份文件需要专业的打字员,而现在你想要的几乎任何功能,互联网都能帮你实现。过去我们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更多的是在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提升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行动的效率,却几乎没有关注将知识底层结构打通,而对临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帮助我们构建底层认知,进而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力。

3.找到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在这个领域里,你要比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做的好。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瞄准,扣动扳机。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 第(2)篇

我们经常强调认真学习这件事,却极少思考如何认真学习“学习”本身。-n本书作者成甲是知识管理领域IP,他在此书中介绍了他如何解读“知识管理”,又如何将理解化为运用。而在新时代、新趋势下,对“知识管理”的充分理解和实践,对个人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精进,会带来全方面、深层次、高效率的指导和帮助。之所以想到阅读这本书,源于我在学习混沌大学,其中一堂先导课《思维模型》的讲授者正是成甲。他在那堂课程中介绍了他做课程笔记的方法——5Q笔记法。所以,接下来,我就按照5Q思路来重温本书。-nQ1:这本书核心内容是什么?n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即如何学习“怎么学习”。-nQ2:笔者成书逻辑是什么?n本书有四个大章节,分别是“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和应用”。【第一章节“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n1、认知优势,已经跨越了比拼知识数量、知识获取速度的阶段,来到比拼知识深度的时代。2、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认知深度,进而改变行为模式。3、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这样的规律或定律,我们定义为“临界知识”。4、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如操作某种工具);(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围绕某一领域的所有相关知识);(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底层思维)——本书介绍的仅是(3)n【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n1、避免“低水平勤奋陷阱”,改进知识输入(这里此书中没有展开,但混沌课程里有介绍,在此补充——阅读是知识输入的主要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三方法:(1)“熔断不读书”-遇到启发点,中断阅读深入思考;(2)“关键词读书”-关注封、序、目、尾;(3)“里应外合、知人论世”-结合生活找对标n2、两个心理准备:(1)“绿灯思维”-避免“自我防卫”,积极面对新观点;(2)“以慢为快”-在真问题上必要下慢功夫n3、底层思维学习三方法:(1)“反思”-不是反思结果,而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思考过程、心理过程等)进行分析,可从小事入手、生活案例化、写反思日记;(2)“以教为学”-通过多种方式(讲授、写文等)向他人输出知识,从而丰富内化、反馈输入;(3)“刻意练习”-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认知过程能力。4、持续提升学习能力三技巧:(1)记录-强调如实记录细节和过程(每个影响你决策的因素),再通过联想、启发、归纳、演绎,调用所有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2)定期回顾-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3)付费购买-买书和买时间。【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n1、对临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帮助构建底层认知,进而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力,对长期使用学习和思考也是效率最高的。2、寻找自己的临界知识(技法层面):第一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第二步,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第三步,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第四步,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另一种思路,利用外部资源(如很多知识付费)n3、寻找自己的临界知识(情感层面):在天赋领域、兴趣领域、热爱领域、让你觉得比他们更强大的领域中寻找n4、如何应用临界知识:抓住问题的本质,大量练习,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5、用临界知识构建自身“能力圈”:首先思考“我在哪里领域做得比90%的人强”,再到清晰界定“能力边界”确定“能力圈”,并仅在“能力圈”内做重要决策。同时通过不断提升能力,扩大能力圈。【第四章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和应用”】n1、复利效应: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两大影响因素-利率和执行次数。2、概率论: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从长期来看,一直投入最大赔率的事情,终究会有回报。3、黄金思维圈:多问“为什么”。从what看到why,再去思考hown4、进化论:在缺少冒险基因的情况下,“精益创业”和“模仿同级别最优者,可以更好地把知道变为行动。5、系统思考:穿过what和how,探求背后结构——系统运作的why。训练四线索:(1).关注“关系”而非“事物”;(2)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4)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n6、人脉管理与二八法则:20%的关键人脉是谁?和我们拥有差异资源的人脉n7、安全空间: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应该构建安全空间。构建安全空间三思路:(1)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2)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3)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nQ3:疑问和启发?n-nQ4:笔者背后的思维模型是什么?n-nQ5:我有哪些可以实操?n写了这篇内容算“以教为学”了……然而写不动了,先写到这,下篇再续。-n最后,如果能看到这儿,绝对是真爱小伙伴。再次向你推荐此书,好好阅读,欢迎讨论,期待收获。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赏析 第(3)篇

利用在地铁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都是一些很实用的知识。

作者提到一个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那就是人需要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于我而言是需要把知识分层。有一些是十分具体的专业知识,可能无法迁移,但很有意思,也能获得经济回报。而另一些则是在生命过程中自己领悟总结下来的一些方法论和准则,是可迁移的。还有另一部分既不专业也无法迁移的,那是自己知道的杂谈,能让自己变得生动有趣,所有的这些构成了我们自己。

之前一边在读原则一边在读好好学习,有尝试过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但发现无从下手,太杂了,那么下一步就从有意识的搭建框架开始,让自己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这样也才知道自己如何进步是最有效率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