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的马尔堡病毒杀死莫内的场景,真的很难平度我的心情。从最初面部失去活力、眼珠呆滞瞪视、皮肤变黄、有显眼的星状红斑,再到黑色呕吐物、血液一边凝固又一边流出七窍,然后到内脏已经变成一团模糊的粘液,最后血液混着肠壁组织从肛门向外喷射,整个人被瓦解成一团血肉模糊的肉浆,而这一切不过短短10天左右的光景。癫痫帮助血液更快更远地喷射到附近的人身上,病毒开始进去下一个宿主继续复制膨胀。
一般感染病毒的细胞都会死亡,而埃博拉病毒的区别在于:被感染的细胞是炸裂死亡。这么想想就能明白,为什么被感染者会不断流血不断呕吐,因为他身体内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每个滴血液每一个细胞都会变成病毒的孕育者,都在膨胀炸裂,被感染者从一开始就无药可救,只能被这种痛苦支配直至死亡,这种痛苦可想而知。
突然想起小的时候看了一部《异形》,被异形侵蚀的人类看起来只是在沉睡,表面也无任何症状,主角拍醒了她试图拯救她,她突然睁开眼睛却求主角杀了她,主角在救她的时候,突然她面目狰狞,胸腔炸开,从里面出来一只异形,然后她死了。最开始她虽然没有死,身体却成为了异形的孕体,她的五脏六腑早就被异形的幼卵吃光。这部电影成了我的童年阴影,至今我也不敢看任何一部外星人的电影。没想到埃博拉把这些场景变成了现实,感染埃博拉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团行走的病毒集合,任何流出的血液和组织都是病毒向新宿主伸出的魔爪。
即使已经能在饭点若无其事地看《行尸走肉》,也很难对这段文字产生免疫,因为最可怕的不是场面有多血腥,而是这种血腥的场面真实存在。
如果说马尔堡病毒、苏丹埃博拉和扎伊尔埃博拉杀死人的方式凶残又精准,那是因为还没看到雷尔顿埃博拉....因为雷尔顿埃博拉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如果一个人已经被感染,那么全栋办公楼的人都会因为中央空调的空气互换而被感染埃博拉,而且病毒还有潜伏期,无法通过肉眼辨认出患者并在有效的时间内隔离。
神奇的是雷尔顿埃博拉和扎伊尔埃博拉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蛋白质,而雷尔顿埃博拉只杀死猴群而不对人类有所伤害。而这也是最可怕的--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异。如果有一天它变得既能迅速杀死人类,又能通过空气传播,那么全世界的人大概会像《行尸走肉》一样,短时间灭亡很大一部分,这应该就是世界末日。
从新闻里听过不少非洲埃博拉的新闻,却一直没有传到国内。这也是埃博拉神秘的地方,它总是毫无声息地突然带走一小部分人,却又毫无声息地退回森林尽头躲起来。尤其是科学家们到了埃博拉产生的源头--奇塔姆洞,去寻找到底是哪种动物携带了这种病毒,甚至带了很多健康的动物去洞里试图让它们被感染,却一无所有。没有人能找到埃博拉的源头在哪。但是雷尔顿病毒的发现地是在亚洲,这说明埃博拉很可能已经布满全世界,它只是在等一个机会突然卷土重来。
虽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不相信有上帝支配人类的说法,但是面对这种无法摧毁又无处可寻的病毒,只能感叹大自然也许就是上帝。所以书中从头到尾都在强调大自然让病毒存在是为了清除人类: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而书中人物的对话也说明了很多接触过埃博拉的科学家也是这么认为:
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是安德洛墨达毒株——高致死率,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而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呢。
换个角度想,如果地球是宿主而人类是病毒,人类会用各种免疫系统去清除病毒,而地球会用什么方式清除人类呢?
看完这本书感觉末日可能真的不远了。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赏析 第(2)篇这是一本故事型科普书,让人一开始就沉迷,想一口气看完,不过不得不说,对于我来说,作者书中对某些风景的描述显得赘述了,这是我对整个故事性的评价,不,它不是故事,它是真实事件,之所以用故事比拟,是因为它比故事更具震撼,恐怖,跌宕起伏,令人深思。
作为一名生物行业从事人员,所以被这本书吸引,但很惭愧,我对埃博拉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看了这本书不得不震惊于人类在地球上真是最弱不禁风的生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类是食物链最顶端生物的优越感,因为,一粒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能被称上古老的微粒就足以把你变成肉泥。
再者,对从事于坚守在一线的科研人员表示敬佩,虽说自己是生物行业从业者,但自己只是就业于二级生物安全区,对于那些穿着太空服似的,还要操作解剖尸体,分离病毒等精细活我很佩服,最主要是还是处于没有治疗方法且未知的高危微生物环境中,还是那句话,不要说是前进,我们能活着都是站在好多人巨人的肩膀上。世界上总有那些忘我的,为了人类美好生活而负重前行的人,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就像书中写到的“如果我感染了埃博拉,我就可以生活并工作在隔离区了”我称之为伟大的自我安慰。
最后,作者提到他的见解,他说,近年来之所以各种高危病毒爆发是因为地球在发挥它的免疫系统来清除人类这个寄生生物,因为随着人类不停的增长,不停的给地球增压,它已经在超负荷运转,并且人类为了自己的小营小利却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可以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源于人类自己所作所为,最后还是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己做起,小事做起吧,哪怕是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既是防止病源传播,也是为减轻地球负荷出一份力!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赏析 第(3)篇从来没有觉得一种疾病离自己这么近过,前段时间的新闻刚果再次爆发埃博拉疫情,看到有评论推荐这本书就找来看看。作者的描写非常生动,仿佛跟着病毒在人间走了一遭。如果只是单纯百度一下埃博拉,绝对不会对这种疾病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从自然宿主转移到人类的身上的,人是如何发病,病情如何发展,在发病后寻求帮助的路上,又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给别的人,最后如何在医院爆发身亡,都如同身临其境,让人毛骨悚然。埃博拉这条河流,可以孕育生命,也可以让病毒沿河肆虐。书里写了埃博拉病毒的三个亚型(后来还发现了埃博拉-科特迪瓦型,但书中没有写),老大扎伊尔埃博拉致死率9成,死状真是非常恐怖。老二苏丹埃博拉致死率大概5成。作者写雷斯顿埃博拉用了最多的篇幅,这个在华盛顿郊区发现的病毒和它的大姐扎伊尔埃博拉结构非常相似,恐怖的是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庆幸的是它不传人,只在食蟹猴之间传播。如果它有它大姐那么凶猛,那必将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这种古老的丝状病毒仿佛在嘲弄人类的渺小,只要轻微变异就可以非常恐怖地肆虐人间,玩弄人类于股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