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小书由哥伦比亚著名女画家艾玛在1970年代初写给赫曼·阿西涅加斯的23封信组成,信里记叙了艾玛从两三岁跟着“玛利亚女士”生活到十多岁逃离修道院的童年往事 。虽然受翻译文本的限制,我无法领略艾玛据说自成一体、特别生动的文字表达魅力,但是她的经历本身就已经够传奇生动了,读了她的故事,我更能理解为何同在那片土地、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会写出那些被人们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来了,因为艾玛笔下的很多经历和感受在我看来就是很魔幻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位非常有魅力和生命力的了不起的女性。在书的1993年的后记中,赫曼·阿西涅加斯总把艾玛同南美的另一位的传奇女性——弗洛拉(高更的外婆、并且据说是玻利瓦尔的私生女)相比,她们一样“历尽地狱般的苦难”,却也令人惊佩地“练就了一股反抗的力量”,“永远保持着那样的叛逆、警觉、好奇和通透”。有这样个性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成就大小,都是传奇。
我在秘密生长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这是一本有点奇特的书,因为它是由23封信组成的。书名取为我在秘密成长,为什么成长还需要秘密呢?当我看完这本书,我被艾玛悲惨的童年所深深震撼。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仿佛局外人在跟我们讲故事,但平实的语言后面,是血与泪的真实,是各种痛苦的挣扎,是对生活的各种绝望,让我不忍卒读。
从波哥大到瓜特克再到弗萨加苏加,然后两姐妹被遗弃在火车站,最后被送进一座女修道院。每一处地点的转移,都是一份痛苦的折磨,偶尔的快乐竟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对比艾玛的童年,我们的童年简直就是掉进蜜罐里,幸福无比。最终艾玛勇敢地逃脱了,走向了未来的新世界,终于和黑暗告别,我和艾玛一样感到庆幸!
艾玛定居巴黎后,为什么选择把她的不幸的童年以书信的方式向好友倾诉?这无疑是揭伤疤式的告白。我想艾玛应该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她想告诉世人,在当今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很多角落里,还有许多不幸的儿童,也许她们过得还不如艾玛,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遭受不幸的童年,毫无幸福感可言,甚至连温饱都没解决。真心希望现代社会在各种疯狂发展时,暂缓匆匆的脚步,关爱下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可怜人。
我在秘密生长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我不是基督徒,一直以来却对基督耶稣充满好奇。大学期间,也曾跟着同学去过教堂,他们信奉耶稣,脖子上戴着十字架。也是今年我才知道,他们戴的十字架与东正教十字架的区别。我不明白信仰,但我听说过没有信仰的人很可怕,因为我们不怕上帝的惩罚,不期待死后能升天堂,人死了,不是就火化了吗?所以现在社会有了那么多杀人的变态。这些言论,我不信,但我相信信仰确实有约束力,假如你相信上帝无处不在,你就会“慎独”,这又与道德观不谋而合。然而,本书又揭露了基督徒最底层的人悲苦的生活,作者文笔幽默轻松,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童年那些生活的种种艰难,甚至有些明明是悲剧的内容却让你发笑,然后再重新心疼一下剧情中的人物。我沉醉其中,意犹未尽,然而故事终有终点,闭上眼睛幻想她的童年,不知不觉间,多了一份怜悯,少了一份对耶稣的崇拜。无论多神圣,始终是权利的游戏而已,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