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鸿翔(历史学家)
张鸿翔,原国家经贸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首席培训师,美国认证协会认证高级培训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经销商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企业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鸿翔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 出生地:河北廊坊
- 职业:大学教授
- 毕业院校:辅仁大学
-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史、明史研究
个人记录
张鸿翔,历史学家,长于少数民族史、明史研究,严谨治学。河北廊坊人。毕业于辅仁大学史学系,师从陈垣。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史学专业,师从清史大家孟森(当时,商鸿逵、单士元、吴丰培也从师孟森),1935年获硕士学位。他与妻子盛代儒是同学,两人不仅精于历史和目录之学,而且还结成了夫妻,相伴为学,同成大师。张鸿翔先生曾执教于辅仁大学。建国后的高校院系调整时期,辅仁大学併入北京师範大学,他也转到北京师範大学,教授中国古代史。1975年逝世。着作有《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柴德赓主编,荣孟源、单士魁、张鸿翔、刘乃和、陈桂英、刘次溪共同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出版)《河北通志稿旧志》(源流一卷,孙鹏/撰;关隘考二卷,张鸿翔/撰,民国二十四年[1935]排印本)。吴丰培撰有《史学家张鸿翔先生传略》。
明代蒙元后,一大批北方少数民族或受迫于明朝统治者的压力,或迫于生存,或仰慕汉民族先进文化进入中原,他们基本上被安置于各地卫所里,构成明代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的显着特点。学界对这批少数民族的研究由来已久,较早且具成效者当属张鸿翔先生。他先后发表了《明外族赐姓考》及其《续考》(《辅仁学志》第3卷第2期、第4卷第2期),对那些为明朝的建立做出贡献而被赐与汉姓的少数民族包括鞑靼、女真、瓦刺、回鹘、兀良哈、阿速、古里、安南等族的历史人物,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澄清了有关历史文献中的人物实为少数民族但载录的却是汉族姓氏而引起的混乱,也使少数民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为得以彰显。
而《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更是张鸿翔先生的力作。他自1931年起,用了四十余年的精力,涉猎典籍一百六十七种,查证明代各民族人士入附中原、并在明朝任职的三千二百六十七人的资料,写成此书。吴丰培先生慨叹:“盖六十余年之精力,尽在于斯。”
论文目录
明北族列女传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四卷第一号,1934年出版
长城关堡录 《地学杂誌》 1936年
明外族赐姓考 《辅仁学志》3卷2期,1932年
明外族赐姓续考 《辅仁学志》4卷2期,1934年
奴儿哈赤受明封赏考实 《燕京学报》第38期,1950年6月
明史中丙兔宾兔辨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 1957 年第1 期
明代工匠出身的建筑家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 1959 年第5 期
明代必里卫考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 1963年第1期
人物评价
我与张鸿翔先生同学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建交于三十年代之初,同研明史,共读《明历代实录》于北平图书馆善本室,朝夕相晤,质疑问难,视为畏友。先生师承陈垣先生治学之法,擅长簿牒之学。勤学苦研,手不释卷,即在病危之中,仍再三嘱亲人,一定要善于处理旧稿和藏书。盖六十余年之精力,尽在于斯。惜于七五年逝世,遗稿盈架。夫人盛代儒同学亦精通元史和目录之学,撰有《清代名人千家着作举要》,不日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是继史学大师顾颉刚、萧一山两先生后,一部极有价值之作。但因年迈,现年已九十有三,无力整理先生旧稿,哲嗣昆季均专攻化学,于中国文史非所素习,难于整理,而我也编研边疆史地极忙,无暇及此,爱莫能助。兹从其旧稿中选出《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及《明代设卫考》两书,较为完整,稍事加工,便可问世,兹先选前者为之改名、润饰、计得二十余万字,敢进一言,以述其重要。国家兴旺发达之一,端赖民族团结,共同建设,而旧史学者,忽略于此,乾嘉之际,均以训诂、考据为主。道鹹之际,虽渐有边疆之作问世,而于民族团结之作则缺而未见。今逢盛世,排除大汉族主义的固习。强调了民族团结之重要,而先生之作,适不谋而合,更足以说明明代民族融洽之关係,发前人所不及,供今人採用,自有其现实性,余忝列民族研究之列,详读此书,觉其广收博採,涉猎典籍竟达一百六十七种,着录人物三千二百六十七人,又将同名异人,一一分列详注,为研究民族史者,提供极好资料,希早出版,以应急需。此书原名《明代新氏族同名录》,以与内容不恰,今取得盛代儒同学及哲嗣同意,改为《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似较贴切,原序也略事润饰,不失原意。书中均存原貌,未敢擅动,设老同学地下有知,勿斥为妄动,则幸甚了,谨以此作先生逝世十六周年的纪念。学弟吴丰培拜读后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