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红茶为豆科植物南非红茶 Aspalathus linearis (Barm.f.) R. Dahlgren 的叶与小枝,为一小灌木,叶呈长针状,开黄色蝶形花,生长在非洲南部。300 年前,非洲南部山区的居民发现南非红茶长针状的叶可以製成使人焕发精神的茶饮,并将採集的叶子堆成小堆发酵,经日晒乾燥后加以贮存。1772年,欧洲植物学者 Carl Peter Thunberg 访问了好望角,报导了南非红茶及由此製作的茶饮。南非红茶外文名“rooibos tea”,由于沖泡后色泽呈茶红色,极似红茶,故名“red tea”。1930 年左右,南非红茶已在当地广泛栽种,并作为商品销售。近年来,由于此茶清香可口,不含咖啡因,鞣质含量低,相关科学研究不断阐明其对健康和防治慢性疾病的种种作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
动脉内部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可使动脉变窄或变硬,是动脉硬化的关键,而南非红茶中含量较低的金圣草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可以抑制动脉内部平滑肌细胞的移行。瑞典学者研究,当饮用 400 mL 南非红茶在 30、60 min 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in-converting enzyme,ACE)被显着抑制,而 ACE 的抑制剂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人们每天饮用 6 杯南非红茶,连续 6 周,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一些生化指标会显示好转,并使机体能抵抗血脂的氧化损害[9]。40 名志愿者每日饮用 6 杯经发酵的南非红茶,连续 6 周,生化指标均表明:其脂质状态和氧化还原状态都得到了改善,可减少心脏病患者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控制糖尿病及其併发症
南非红茶可抵抗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因此研究者提议将南非红茶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特别是糖尿病所致血管的併发症,如保护眼膜系统的过氧化作用。南非红茶中所含特殊性成分aspalatin能帮助改善 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aspalatin 还能刺激胰腺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改善这些动物受损葡萄糖的耐受力。为此,南非 Prof. Elizabeth Joubert和 Dr. Johan Louw共同申请了一项国际专利(2007 年)用于发展及生产一个抗糖尿病的南非红茶提取物,他们的发现为aspalatin和芦丁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提供了新线索。
对肠胃道的作用
南非红茶传统上常用于胃肠道疾患的治疗,因而研究者希望能通过现代科学揭示其机制。研究者用兔空肠组织实验,结果显示南非红茶中黄酮等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对消化系统产生镇静作用。因而研究者认为南非红茶通过钙通道调节而产生活性,适用于治疗肠胃道疾患,如肠痉挛。关于民间用于炎性肠道疾患,日本学者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连续给予南非红茶,结果由于抗氧化活性的增强,使得因氧化作用的 DNA 损伤得到持续的缓解,这项研究阐明了南非红茶抗炎作用的部分机制,而且这也是一种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安全而又实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