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溪桥
泰顺廊桥之东溪桥,“在泰顺县泗溪镇东溪上,系浙南闽北廊桥群中的典型之一。廊桥基本层工艺由编木拱梁而成,外加髹红护板,侧望宛如曲虹,其映水影形酷似倒写‘八’字。溪东桥总体结构有三层,分而言之,自下而上分别是编木拱梁桥(基本层)、素柱红板长廊、藻井阁楼。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博导杨鸿勛在为刘杰、沈为平着《泰顺廊桥》所写《序》中提出,地处百越之乡的浙南闽北多越裔,富有区域建筑特色的泰顺廊桥,其文化根基深远,和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所反映的高度水準的木结构成就(乾栏)有着历史渊源关係。”(《载敬堂集》) 陈志岁《东溪桥》诗:“万山深处越人乡,拱木安流起丽廊。歇听飞檐翘角雨,行蹂崇堍末阶霜。 曲虹映八波中漾,层构划三云里藏。衍进乾栏祖先术,蜚声世界列桥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溪桥
- 景点:泰顺廊桥
- 初建:1330年
- 相关:《载敬堂集》
泰顺廊桥
东溪桥与北涧桥合称泗溪姊妹桥,同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泽湖石桥
初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跨东西、成字两圩,桥为拱形,明永乐中李传等重建。成化三年里人丁原吉、顾昶等鑒于“东溪桥距湖不半里,风涛作时,川圯低隘,行人苦之。顾昶捐资六百金,移建于内(今址),改为东新桥,为镇上诸桥之冠”。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里人重建,复为东溪桥,习称大东溪桥(以别称普安桥为小东溪桥)。解放后将拱桥改为钢筋水泥搁梁平桥,曾将原来东溪桥界石碑一块横砌于北侧桥墩西向中部,界石上部雕凿“东溪桥”三字楷书,下半部分十二字较小,分列三行,每行四字,为“大明嘉靖四十年正月吉日立”。此明代石刻,虽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该桥为镇东通道,旧时,桥面上装有木栅门以资防卫。桥北堍东向沿河房舍,清代曾在此设立厘卡,对过往商船收取税金,至民国初撤销。东溪桥坐落在镇区东隅,管钥水道出入枢纽。登桥东望,同里湖口罗星洲绿荫粉墙,飞甍崇阁,尽在指顾间。明代里人吴骥续定同里八景中的“东溪望月”即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