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山(河南禹州市方山古称)
龙山是北京十渡风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在风景区的中心,有一条横跨十渡南北的小山脉,长约3华里,宽约60余米,自北向南婉蜓低落而下,到拒马河北岸陡然而止,宛如一条巨龙伸出长颈饮水,形象活灵活现。山的东侧均是悬崖峭壁,在石缝中松柏野花丛生,五颜六色。每当晴空万里的早上,日光出映时,山水间烟雾缭绕,呈现出粼光闪闪的景象,似长龙击水,尉为壮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龙山
- 地理位置:河南禹州市
- 占地面积:74平方公里
- 着名景点:登封少林寺
- 别名:方城山
简介
古代龙山,现称方山,又名方城山,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部。
地理位置
方山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部山区,地处中原八百里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东距京广线65公里,北距省城郑州110公里,西距中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外方山),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登封少林寺40公里。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万人。涌泉河、潘家河、颍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纸坊水库、杏山坡水库、白沙水库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环绕镶嵌在群山之中。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渔沟镇亦有一龙山,产灵璧奇石。古时灵秀非常,苍松翠柏,清泉流觞。曾修龙山渠,尚存。今有《入龙山》诗:“灵秀髮天然, 怪石生岗间。 掘得金蝉子, 冰冻十日寒。 登高极远目, 不曾见长安。 当年天渠曾引水, 泉清松碧云满山。”
历史沿革
方山,亦称方城山,古称龙山。清《禹州志》载:方山有“五龙壁”或“九龙壁”之称,故呼为“龙的故乡”。因地处中原人类始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着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庙、轩辕洞、八卦台、观月台、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启母洞、红庙、长寿山庄、溯源亭、纸坊水库等。
华夏源泉
方山,古称龙山,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族裔生息繁衍的发源地。方山北麓,中岳嵩山的南麓两山之间,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地,中华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夏禹国的诞生地,夏初都地,后称阳城(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迁徙至方山东麓的颖水之滨,夏都夏邑,后称阳翟(河南禹州)。方山颖水,是华夏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