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惠阳市中国旅行社

惠阳市中国旅行社

惠阳市中国旅行社,位于惠阳市淡水镇长安中路64号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惠阳市中国旅行社
  • 地 址: 惠阳市淡水镇长安中路64号 
  • 总面积:1262平方千米
  • 联繫人:杨伟东 

旅行社介绍

地 址: 惠阳市淡水镇长安中路64号

联繫人:杨伟东

惠州市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中下游。总面积1262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淡水街道金惠大道,。

惠阳古蹟

古井  惠阳有一古井,在淡水镇西南方的卢屋山脚下,相传始建于宋代。井平面呈不规则形,沙底,井栏用石构筑,长约8米,宽6米,深约1.8米。井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源源不绝,四 季常溢。因水清且淡,故名“淡水古井”。今之淡水镇亦因此而得名。
相传某年大旱,一农夫戽水灌田。中午骄阳似火,其妻往田里送粥。途遇一蓬头垢面、步履艰难的老翁向她讨粥充饥。见他可怜,遂舀粥给他。老翁喝完粥后,递给妇人一节竹筒,转 身而去。农夫饥肠辘辘,正等粥喝,不料其妻只送来一节竹筒。听了妻子的叙述后,农夫大怒,将竹筒掷出数丈远,骂道:“此废物耳,何用之有 ”忽然,竹筒落下的地方,水声哗 然,泉水自竹筒源源不断地涌出。农夫这才知道老翁是仙人。人们因此在这里筑成此井。

古墓

惠阳现存古墓1座。在马安镇新乐村。据考古专家鉴定,此墓建于晋代。墓占地宽广,构筑雄伟。

古建筑

1、烽火台
在霞涌镇东南1.5公里的烟墩岭上,面临大亚湾。相传建于明嘉靖年间,台用花岗岩构筑,呈圆台形,高2米,底面直径4米,顶面直径3米,出烟口直径1米。
2、清泉寺
在霞涌镇北一山沟间。今貌为砖木构筑,平面宽10.8米,深18米。传说寺后曾有清泉绕寺而流,终年不绝,故名。相传该寺建于明末。原寺内有尼姑,建国后还俗。“文化大革命” 期间该寺被毁。20世纪80年代,霞涌有善男信女若干,集资重建此寺。
3、上排城堡
在永湖镇上排村西1里处。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41米,高4.8米,墙厚1.3米。四角筑长方形角楼,均为风化石垒砌。城墙隔3.6米处上下均有一孔,上孔内呈方形,外呈长方 形,下孔圆形,可作监视、射箭之用。东、南面各设一拱顶城门,青石条砌筑,高3.8米,宽2米,两侧设有栏桿。城外西、南、北距城30米处有一护城河环绕,河宽20米,深10米,城 南有一吊桥,现已失落。据最早在当地定居的黄姓族人相传,其祖先于清顺治年间来此开基时,已有该堡。
4、文笔塔
在矮陂镇蔗布村。建于清代。相传自康熙之后,蔗布人中举者接二连三,文运大开,乡人为彰其迹,建塔纪念,故名。塔平面六角形,3层楼阁式青砖构筑,高14米。分3层,每层高 4.13。塔基边长2.3米,墙厚1米。北面开一门,高1.9米,宽1米,门柱用麻石条建造。塔身用砖叠涩出檐,檐角上翘。2、3层每面上部各闢1个小窗。塔顶为六角攒尖,上施覆 钵、琉璃宝珠组成塔剎。现塔腔原构已毁。
5、崇林世居
在镇隆镇大山下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属客家围堡式建筑,平面长方形,通面宽155米,通进深134米。正面分设3个大门,中门石砌,高3米,宽2米,上有“崇林世居” 石匾。左右两门距中门各47米。门前有一口池塘。围墙四隅建有角楼,楼平面方形,边长10米,高13米。中门后面有一牌坊,上刻“为善最乐”四字。堡内主祠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 筑为硬山顶。中门两边墙上嵌有两方石碑,大小一致,高0.78米,宽0.5米,一为惠州知府关于调解争水事端的宣谕;一为大山下村叶姓族人自订的乡规。
6、文昌庙
在淡水镇猪行街。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平面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琉璃瓦剪边。前殿面额15米,进深6米。 中有天井,宽6米,深5米,后殿高9米,面阔3间12米,进深3间12米。现存尚好。
7、魁星阁
在新圩镇约场墟内。平面呈长方形,宽10米,长13米,高11米,共3层。中间层东墙嵌有三方石碑,碑文阐述建阁原由、时间、经过及筹款数额。清嘉庆十八年(1813)兴工,光绪十 五年(1889)完工。
8、盘古宫
在新圩镇约场毗邻东莞的白云嶂(海拔1060米,惠阳最高峰)上,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平面呈长方形,宽22米,深13米,高11米。分二进,进间有天井,第 一进为长方形厅堂;第二进横排3厅,每厅都有神座。右厅神座为盘古王、玉皇、药王;左厅为盘古姑、冯莲祖、张新姐;中厅为盘古婆。该宫毁修多次,原貌已失。民国17年(1928 )重修。“文革”期间罹毁。1980~1981年,一些善男信女筹资重建。
9、祖庙
在淡水镇祖庙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初重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通面宽13米,通进深15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正殿屋脊装饰有 双龙戏珠陶塑。相传祖庙是詹、李、戴三姓人家的墓地,后为避免纠纷建成此庙,有“祖庙在家第一雄”之称。
10、碧潋楼
在秋长镇周田老围村,三进、三门、四角楼,沿中线展开对称型构筑。通面宽135米,通进深120米,每进相距15米。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匾额为进士江逢辰 题写。据叶德来族人称,该楼乃叶德来捐银所建。

遗蹟

1、湛怀德墓遗址
在沥林镇沥林村西面的鹅岭山上。“文化大革命”期间,村人毁墓取砖用于修水利,今仅留遗址。墓长6米,宽4米,碑高2.8米。湛怀德,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湛若水之祖。生 平事迹无考。
2、叶梦龙墓遗址
在良井镇楼阁乡牛草湖村北面的一座山腰上。墓分左右两室,各长4米,宽2米,高1.2米。墓前100米处有一石龟,长1.2米。相传数千年前,从石龟至墓室有两行石人石马相对排列 。民国34年(1946),村人盗掘此墓。今仅存遗址。
3、霞涌宝塔遗址
在霞涌西南1000米处的海岛上。底平面直径5.5米,高40米,分5层。相传该塔可“镇邪”。塔建于明初,毁于1958年。今只留遗址。
4、潼文塔遗址
在潼湖镇中心的宝塔山上。建于清初,“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今仅存遗址。塔基直径5米,原塔高18米。相传塔附近为多雷区,人畜常遭雷击。建塔后,因塔可避雷,雷害减少。 今军垦农场在塔基上建一亭,亭上竖避雷针,雷害甚少。
5、永平村窑址
在潼湖镇永平村东约2公里的石场路边,距东江约80米。因挖筑路基,暴露出5座圆拱形馒头窑。各窑相距1~2米,窑室高1.3~1.5米,宽1.1~1.2米。窑壁用黄色粗砂粘土筑成, 厚5厘米。在地面和窑穴中残存不少陶罐残片。採集的器物只有四耳罐一种,胎呈深灰色,陶质坚硬,卷唇短颈、平肩、鼓腹,整体造型显得体肥身矮,腹上部贴附四耳,器身有明显 的轮制凸棱弦纹,施淡褐色釉。从器物的造型及製法来看,该窑属唐代遗址。
6、蚬口角遗址
在潼湖镇广和墟潼湖卫生院前的一冲积台地上。遗址高于东江水面约3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80~100米,南北宽约40米,属贝丘遗址类型,堆积厚约0.4米。採集的器物有 打制石斧、石锛,磨製石斧、夹砂细绳纹陶片和夹砂陶器座。磨製石器主要在刃部磨光,个别为通体加磨,器身留有较明显的打琢痕迹。器物的特徵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新石 器时代中期遗址接近,故该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6000年。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惠阳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和史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7、焚船角与杀人崖
民国27年(1938)10月,日寇占领三门岛,将过往三门岛的船只截住,拖到妈湾西面烧毁;把船上的人们赶到妈湾一崖上杀死。烧船之处,今名“焚船角”。杀人之处,今名“杀人崖 ”。

名人旧居

1、邓承修故居
2、邓仲元故居
3、叶挺故居

革命旧址

1、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旧址
2、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部旧址
3、路东国事座谈会旧址
4、路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5、路东农民抗敌同志总会旧址
6、新桥战斗旧址
7、廖仲恺先生纪念碑
8、淡水革命烈士纪念碑
9、大岭下革命烈士纪念碑
10、芦洲革命烈士纪念碑
11、牛郎径税务革命烈士纪念碑
12、滩头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