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鼓区
石鼓区位于衡阳市区西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江相望,南以解放路为界与雁峰区毗邻,西延蒸湘北路至蒸水桥并沿蒸水河而上与蒸湘区和衡阳县接壤,北依107国道前行与衡阳县樟木乡和集兵滩镇相邻,素有衡阳城区“北大门”之称。
2005年12月31日,石鼓区辖6个街道、2个乡,辖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28个行政村,43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石鼓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1乡7街道。
2013年石鼓区地区生产总值(GDP)92.91亿元,增长10.7%。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石鼓区
- 外文名称:Shigu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湖南省衡阳市
- 下辖地区:6个街道、2个乡
- 政府驻地:衡阳市北部石鼓路66号
- 电话区号:0734
- 邮政区码:421000
- 地理位置:衡阳市区西北部
- 面积:112平方公里
- 人口:24万人(2008年)
- 方言:衡阳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石鼓书院,石鼓公园,西湖公园,虎形山公园,来雁塔,衡阳博物馆
- 机场:南部有衡阳南岳机场
- 火车站:衡阳站、衡阳东站、衡阳南站、衡阳西站、衡阳北站
- 车牌代码:湘D
- 行政代码:430407
- 主要公路1:107国道、船山大道、合江路
- 主要公路2:南岳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
历史沿革
今城北区地域,古为抇越地。商属荆楚。周属荆州。春秋属楚。
石鼓书院夜景

西汉属酃县县治设蒸湘河流处,隶长沙国。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治所迁至酃湖东岸。
东汉献帝(公元196年)建安六年荆州刺史刘表割酃县南部东北境、烝阳县东境置临烝县,县治从酃湖东岸迁回原酃县治所。临烝县,隶零陵郡。
三国时,始属蜀,后属吴。西晋属湘东郡酃县。东晋酃县併入临烝县,属湘东郡临烝县。
南北朝时代,衡阳地域先后归宋、齐、梁陈各朝所有。属湘东郡,分别称临烝县、临烝伯国、侯国和新城县。
隋并临烝、新城、重安3县,始置衡阳县。州、县同治,属衡州衡阳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衡阳县置临蒸(改“临烝”为“临蒸”)、新城、重安3县,隶衡阳郡。七年(公元624年),州治从湘江东岸迁至境内。新城县入临蒸县。属临蒸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后,州郡并称,属衡州衡阳郡衡阳县。
五代,属衡阳县。
南北朝时代,衡阳地域先后归宋、齐、梁陈各朝所有。属湘东郡,分别称临烝县、临烝伯国、侯国和新城县。
隋并临烝、新城、重安3县,始置衡阳县。州、县同治,属衡州衡阳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衡阳县置临蒸(改“临烝”为“临蒸”)、新城、重安3县,隶衡阳郡。七年(公元624年),州治从湘江东岸迁至境内。新城县入临蒸县。属临蒸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后,州郡并称,属衡州衡阳郡衡阳县。
五代,属衡阳县。
宋,属荆湖南路衡州衡阳郡衡阳县。
元,确定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属湖广行省衡州路衡阳县。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分衡阳县东南复置新城县。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并新城县入衡阳县。属横州府衡阳县。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初二日,吴三桂在衡阳称帝,改衡州府为定天府,立都建宫境内(今衡南县政府所在地)。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以蒸水为界分衡阳县东南境置清泉县。属衡州府清泉县。
元,确定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属湖广行省衡州路衡阳县。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分衡阳县东南复置新城县。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并新城县入衡阳县。属横州府衡阳县。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初二日,吴三桂在衡阳称帝,改衡州府为定天府,立都建宫境内(今衡南县政府所在地)。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以蒸水为界分衡阳县东南境置清泉县。属衡州府清泉县。
民国初期,隶衡永郴桂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道制,属湖南省衡阳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湖南省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一日,析衡阳县城区和环城地域置衡阳市,为省直辖,设8个分区。第三区为今属地。
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后,境内先后称第三区、第二区。1955年6月称城北区至今均称属衡阳市。1980年2月20日经湖南省委批准,衡阳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城北区属市辖县级区。
1996年,城北区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约20万人,区政府驻司前街,辖6个街道:人民街道、五一街道、合江街道、青山街道、蒸湘街道、潇湘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北区常住总人口233674人,其中,人民路街道21985人、青山街道39665人、蒸湘街道87670人、潇湘街道33916人、五一街道30028人、合江街道20410人;此外,郊区的黄沙湾街道5368人、西湖乡27788人、松木乡17082人,衡阳县的角山乡24848人。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石鼓区因境内石鼓山而得名。辖原城北区的人民路、潇湘、青山、五一、合江5个街道和原郊区的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西湖乡的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建设村划归五一街道管辖,五一、友爱、江霞3村划归合江街道管辖)以及原属衡阳县的角山乡。区政府驻司前街42号。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划归蒸湘区。
2008年,区政府迁至衡阳市西外环路。2008年末,全区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余人。辖6个街道、2个乡:人民路街道、青山街道、潇湘街道、五一街道、合江街道、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角山乡。共有28个行政村、43个社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北城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司前街,辖6个街道:人民街道、五一街道、合江街道、青山街道、蒸湘街道、潇湘街道。
石鼓区人民政府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石鼓区因境内石鼓山而得名。辖原城北区的人民路、潇湘、青山、五一、合江5个街道和原郊区的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西湖乡的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建设村划归五一街道管辖,五一、友爱、江霞3村划归合江街道管辖)以及原属衡阳县的角山乡。区政府驻司前街42号。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划归蒸湘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鼓区辖6个街道、2个乡。
行政名称 | 下辖 |
---|---|
人民路街道 | 环北、人民、湘北、向阳、陶沙、蒸阳、常胜7个社区 |
青山街道 | 易赖街、牛角巷、十家村、下横街、西湖新村、西湖二村、向群路、西湖一村9个社区 |
潇湘街道 | 陕西巷、华光、石鼓、桑园、演武坪、长青、司前街、蒸水8个社区 |
五一街道 | 草桥、杨家坪、建设新村一、建设新村二、望城路、电厂、来雁塔、畔湖路9个社区 |
合江街道 | 合江路、同心路、合江村、柏树嘴、七里井、五里牌、江雁7个社区;五一、友爱、江霞3个村 |
黄沙湾街道 | 望城坳、沈家湾、黄沙湾、辖神渡4个社区居委会;团结、进步14个村 |
角山乡 | 三星、旭东、莲花塘、杨岭、角山、五星、杨泗、小云山、银杯、茅茶亭10个村 |
区划调整
2015年,衡阳市石鼓区乡镇区划调整,将松木乡、黄沙湾街道成建制合併设立黄沙湾街道。调整后,衡阳市石鼓区共撤销1个乡级建制,现辖角山1个乡,青山、人民、潇湘、五一、合江、黄沙湾、金源7个街道。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人口23.8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黄沙湾街道(原区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石鼓区地处衡阳市城区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水相望,西北与衡阳县为邻,南以解放路与雁峰区接壤,西与蒸湘区以蒸湘北路为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
石鼓区
地貌
石鼓区以丘岗山地为主,属丘陵地形,土壤主要为紫色页岩风化粘土、第四纪红壤粘土,粘性较重,酸性较强,沿河主要以河潮泥为主,属砂性土。
气候
石鼓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1300mm,平均蒸发量1173mm,最大风速为12.7m/s。
水文
石鼓区,区内湘江流程10公里,蒸水流程5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石鼓区土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16.8万亩),水田3.55万亩,旱地0.98万亩,林地3.2万亩,森林覆盖率43.5%,区内地下水充足。
矿产资源
截至2014年,石鼓区地下矿产,主要矿藏有盐、钠长石、芒硝矿等10余种,其中岩盐为华南之冠,储量达140亿吨,芒硝矿储量达4.4亿吨。
生物资源
截至2014年,石鼓区内有野羊、野猪、白骛、山鸡、鸟雀等生物。
人口
1996年,石鼓区总人口约20万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石鼓区总人口233674人,其中,人民路街道21985人、青山街道39665人、蒸湘街道87670人、潇湘街道33916人、五一街道30028人、合江街道20410人;此外,郊区的黄沙湾街道5368人、西湖乡27788人、松木乡17082人,衡阳县的角山乡24848人。截至2008年末,石鼓区总人口为24万余人。
石鼓区鸟瞰图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位 |
---|---|
陈竞 | 石鼓区委书记 |
黄辉 | 石鼓区委副书记 |
肖立建 | 石鼓区委副书记 |
赵伟 | 石鼓区委常委、副区长 |
王敏 | 石鼓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
邓昌旺 | 石鼓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郑建芳 | 石鼓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 |
尹腾芳 | 石鼓区委常委、人武装部部长 |
叶强 | 石鼓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
周文源 | 石鼓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
陈平阳 | 石鼓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
经济和社会发展
石鼓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複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领先”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含松木经济开发区,下同)141.65亿元,增长9.0%,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7.48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8亿元,增长11%。全区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2:19.4:77.4,其中,一、二产业较上年分别下降0.1个和1.7个百分点,三产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全区经济成长贡献率分别为1.3%、6.3%、92.4%。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3万吨,增长0.88%;蔬菜总产量为5.62万吨,增长-18.4%;瓜果总产量为1100吨,增长-17.3%。畜牧水产业方面,出栏肉猪9.8万头;出栏牛360头;出笼家禽96万羽;水产品2530吨。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完成3.3万亩;种植商品蔬菜面积完成0.2万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完成0.2万亩;争取农业专项资金1064.9万元。
全区新增农业企业5个,共有各类农业企业27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农业加工企业8家;建成农产品基地5个,建成蔬菜基地6422亩,建成无公害种植面积1414亩;建成标準化生猪养殖场11个;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现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463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9.75亿元(平台数据),轻工业实现总产值8.93亿元,增长-24.8%;重工业实现总产值30.82亿元,增长5.2%。按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2.76亿元,增长18.0%;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35.40亿元,增长-2.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1.59亿元,增长-38.0%。
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25.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专利申请量226件,授权专利量93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申请56件。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28.06亿元,增长0.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2.06万平方米,增长-3.6%。年末建筑业企业合计20家,按资质类别分,施工总承包企业15家,专业承包企业1家,劳务分包公司4家;按资质等级分,一级单位3家,二级单位10家,三级单位7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4亿元,增长2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8.73亿元,增长19.7%;5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完成投资97.7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3%,亿元以上项目42个,新开工亿元项目26个,投资92.2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21亿元,增长38.7%;房地产销售面积71.90万平方米,增长68.7%;年末房地产企业有47家,按资质等级分,二级单位3家,三级单位20家,四级单位9家,暂定资质14家,其它1家。
五、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28亿元,增长12.0%,增速位列全市第二。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零售业综合零售类增长7.2%;食品、饮料及菸草类增长20.4%;服装及日用品类21.0%;文体用品类增长15.8%;医药及医疗器材类增长23.7%;汽车类增长14.0%;家用电器类增长24.8%;五金材料类增长18.6%。
全年进出口总额1462万美元,其中出口1449万美元,进口13万美元。进出口额同比负增长33.5%,列四城区第二。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67万美元,增长14.36%。实际利用内资到位资金20亿元,增长14.95%。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3公里、水渠修建4公里、塘坝维修15口、公共环卫及绿化项目1个。专项整治超限超载并联合执法6次,超限检测站点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3%以内。
全区共接待游客478.52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28.49亿元。制定了《石鼓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并开通“衡阳石鼓旅游”微信公众号,以“生态农业小镇――角山”为主题向省旅游外侨民宗局申报第二批“湖湘文化风情旅游小镇”,被列入备选笼子。
七、财政收入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3亿,突破22亿元大关,增长1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税占比为94.61%。总量位居全市七县五区第二,同比增幅、税占比位居全市七县五区第一。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1.93亿元,增长22.52%。其中民生支出7.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2.02%,同比增长23.13%。
八、教育文化
全区现有国小35所,中学6所,在校学生17772人;幼稚园44所,在园幼儿7037人。现有在职教师856人,共96.3%以上国小教师拥有专科以上学历,83.3%以上中学教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全区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获国家级28人次,省级137人次,市级228人次。组织9个学校的课题获得省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所学校荣获湖南省国小数学课例点评与分析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全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发放教科书工作,惠及辖区30056人次,合计201.51万元;资助幼稚园孩子1136名,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56.80万元;资助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280名,发放助学资金17.5万元;为区内37名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总计贷款31.34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1794人,合计206.5万元;投入1665万元化解5个“大班额”建设项目;投入1229万元用于《2016年石鼓区中国小维修改造计画》,预计改造面积47045.2平方米,进度达85.8%。
全区现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个,即来雁塔、摩崖石刻(含石鼓书院)、市博物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3个,区级非遗项目19个,囊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五个方面。
九、卫生和公共服务
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83所,医疗机构床位数3201张;执业(助理)医师384人,护理人员3086人;共建居民健康档案规範档案化人数18.9万份,建档率86.85%;活产数2172人,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2%,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6‰,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3.41%。
全区完成社区“三清三建”工作,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新增铺设沥青5.7万平方米,硬化路面2.6万平方米,人行道火烧板1.2万平方米,安装路缘石0.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3户,其中低保、五保等困难户占比35%,资金补助户均11956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常住人口22.40万人,出生人口2576人,死亡人口101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36%,人口出生率11.49‰,人口自然增长率6.9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7.24:100。其中,流动人口5.85万人,流动人口电子健康建档率86.2%,办理生育证及再生证2168个,被评为“全省计画生育工作优秀单位”。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6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77人,占比65.3%;新增创业主体1163个,带动城乡就业人数235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28人;登记失业率为3.7%;完成扶贫开发工作90件;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万元;完成职业鉴定272人,职业培训4758人。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8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6元,增长9.9%。城市低保月保障标準420元/人;农村低保月保障标準220元/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月保障标準60元/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月保障标準50元/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2057.91万元,征缴养老金14539.07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发放10638.73万元,征缴10864.6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发放468.98万元,征缴35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950.2万元,征缴174.4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2936.39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缴3405.72万元,新农合征缴2135.58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86.84万元;失业保险累计征缴基金75.65万元;全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2%。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本年度活立木总蓄积量61696立方米,增长4.2%。全年空气品质达标率90.6%(三项监测指标),地表水质量达标率97.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4%,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804吨标準煤/万元。
全区全年共开展社会调查48例,接收社区矫正250人,解矫189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0件,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65件,调解率达100%;调处成功857件,调处成功率99%。
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起(均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13.71万元,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0起,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9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16年与2015年同比结果。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4年9月7日,石鼓区记载拥有19所学校。
合江中学 | 同兴明德国小 | 旭升国小 | 都司街国小 | 建设新村国小 | 草后街国小 | 黄沙湾街道中心学校 |
成章国小 | 童星幼稚园 | 角山中心校 | 下横街国小 | 荷池路国小 | 演武坪国小 | 松木乡中心学校 |
童茵幼稚园 | 五家巷国小 | 五一路国小 | 合江国小 | 人民路国小 |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石鼓区共有2个乡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科技
2009年石鼓区,农业科技新建了角山乡五星村矮晚柚种植示範基地、松木友谊村的大雁人工养殖示範基地和朝阳珍稀水果种植示範基地。这些基地共引进推广百香果、大利枣、86-21高产红薯、矮晚柚、良种板粟、红松、大雁人工养殖等10余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石鼓区

交通
石鼓区是衡阳城区的北大门,衡阳市各交通大道纵横交错,南岳高速公路和泉南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107国道贯穿南北。石鼓区紧邻京广铁路、京广高铁,距衡阳东站仅15余公里。
历史文化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唐元和中(806-820年)李宽中于石鼓山寻真观结庐读书。刺史吕温曾访之,并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日记其事。
石鼓学院

宋至道三年(947年)宽中族人士真据其故事,复修书院,“会儒士讲学”其中。景二年(1035年)知州刘沅(一作刘阮)秦清仁宗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额,遂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其后,改为州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中学堂,三十一年改称南路师範学堂。民国时改为女子职业学校。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今闢为公园,尚有明清碑刻留存,有明新版《石鼓书院志》3种。

石鼓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罗含、郦道元、齐映、宇文炫、杜甫、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
风景名胜
石鼓山
石鼓山位于石鼓区境内蒸水和湘江汇合处,海拔68米,面积4000多平方米。一山雄峙伸入江中,东南北三面临水,拱湘揖蒸,形若半岛,江水猛涨时,水断西端,便成一圆形山峦,波涛击岩,浪花飞溅,有如鼓鸣;一说山形如鼓,一说浪击石崖若鼓鸣,故名。
石鼓区

青草桥
俗称“草桥”。位于中山北路北端的青草桥,横跨蒸水,靠近蒸水注入湘江的河口。此地原有渡口,称青草渡。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四月,衡州知府薛柏瑄始建木桥于青草渡,费银800缗,米70担。
1944年,日寇犯衡时被炸毁,后架木桥以通汽车。1949年5月9日,木桥被洪水冲垮,仅余桥墩。衡阳解放后,在旧桥墩上架设临时木桥。1956年7月,衡阳市人民政府拨款在原临时木桥下游10米处新建桥墩,加高路基,桥面扩宽至10米,其中车行道宽7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5米,成为石墩石拱、8孔中型公路桥,长166.35米,1957年元月15日竣工通车。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该桥数次维修加固。2009年大修一次。距今青草桥已成为市区内重要交通要道,是石鼓区境内临江风光带的主要景点之一。
青草桥

来雁塔
来雁塔位于城区北部3公里的合江套下矶头。据《衡阳县誌》载:此处水流急湍,矶碍舟行,为利济河道,明万曆十九年(1591),衡阳人礼部尚书曾朝节倡议除矶兴塔,以城南有回雁峰,故此处取北雁南来之意而名来雁塔。清同治十年(1871),衡阳人兵部右侍郎彭玉麟重修此塔,并书“来雁塔”三字嵌于正门之上。该塔高28米,七层八棱,拱门劵窗,石雕飞檐,石板楼面,斗拱楼顶,正门东南向,左右两侧门;基层门内,端坐石佛一尊,塔内石级,分两路盘旋,可上顶层;塔旁建双练亭。来雁塔拔地撑天,庄重雄伟,是衡阳市仅存的明代大型砖石结构建筑,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4年因日寇侵犯衡阳而脱落的半截铜製塔顶,现存于市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