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冶游
冶游,汉语词语,拼音yě yóu,原指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后来专指嫖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冶游
- 拼音:yě yóu
- 解释:冶游步春露
- 出自:《子夜四时歌》
拼音
yě yóu
解释
1、冶通“野”。田野,郊原〖opencountry;theopen;suburb〗
万不料其背盟弃信,负义辜恩,更甚于冶游子弟。——《海上花列传》
冶游步春露。——古乐府《子夜四时歌》
是以时人谓之冶葛。——《北史·诸葛颖传》
不知身属冶游郎。——李商隐《无题》
2、野游;男女出外游乐。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
宋晏几道《浣溪沙》词之四:白纻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落英飞絮冶游天。
宋刘克庄《汉宫春·呈张别驾》:京辇相逢,忆茂陵临御,俱诣天官。绛纱玉斧咫尺,先引头班。桃花满观,与贞元、朝士同看。归骑晚,春城笳吹,冶游侵晓方还。
明顾大典《青衫记·郊游访兴》:看遍街头万户春,纷纷俱是冶游人,转觉皇都气象新。
清赵翼《美人风筝》诗之三:天路无梯一线通,冶游最好趁春融。
郭沫若《棠棣之花》人物表:其他卫士十余人, 秦 使随从二人,冶游男女及市民之群若干人。
3、旧时谓狎妓。
宋方千里《迎春乐》词:红深绿暗春无迹,芳心蕩,冶游客。记摇鞭跋马铜驼陌,凝睇认,珠帘侧。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唐宋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绝。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先拊膺痛哭,责其子之冶游,次齧齿握拳,数诸客之诱引。
阿英《关于》引吴东园《法京巴黎茶花女史马克格尼尔行》:何来亚猛冶游子,温柔乡里葡萄紫。一自梨园邂逅逢,从此花丛憔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