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汉语词语)
1.在水里漂蕩,或顺水势漂游。
2.引申谓流转各地,行蹤无定。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3.犹放浪,放纵,无拘束。
4.犹轮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流浪
- 外文名:Stray
- 拼音:liú làng
- 注音:ㄌㄧㄡˊ ㄌㄤˋ
基本信息
【词目】流浪
【拼音】liú làng
【注音】ㄌㄧㄡˊ ㄌㄤˋ
【基本解释】居无定所,不断迁移,生活不固定。
引证详解
1.在水里漂蕩,或顺水势漂游。
晋 孙绰《喻道论》:“鳞介之物,不达皐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识流浪之势。”
2.引申谓流转各地,行蹤无定。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唐 于逖《忆舍弟》诗:“饑寒各流浪,感念伤我神。”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母子二人半饥半饿,在凄风苦雨里,流浪好些年。”
李二和《流浪的梦》:“拖着流浪的梦,苟延残喘着。睡着的时候总以为醒着,醒着的时候总以为睡着。”
3.犹放浪,放纵,无拘束。
唐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尤少纨之略史》:“尤烈字少纨,放诞流浪,喜大言。”
4.犹轮迴。
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汝无始以来,迷己逐物,为所转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脱。”
流浪汉
特徵
由于现在很多都是片面的追求流浪的精神层面,而忽略了真实的流浪。有必要说一下流浪汉的三大特徵:
1.离家在外。
2.自食其力。
3.居无定所。
不要忘了,你所在的城市里很多很多乞讨人员,他们也在流浪,流浪的方式很多他们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流浪的界限很模糊,仔细划分并没有什幺意义。一般理解的就是带着行囊四处漂泊,没钱叫乞讨但也是流浪,自己在路上一边挣钱一边走也叫流浪。
像许许多多所谓心在流浪、灵魂在漂泊之类的说法还是歇了吧,这太矫情了,流浪是身体在行动的,不是整天闲下来没事做幻想的。
在路上,总是要遭罪的,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困难。
真正在流浪的人都渴望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地,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所以他们背上包去寻找,去搜寻,但是结果大多都是回到了起点,就是那个他们曾经离开过的家。他们都明白,真正的幸福就在这个起点上,只是自己曾经没发现罢了。
生存方式
流浪歌手
流浪歌手歌手分两种:职业的和非职业的。职业的流浪歌手有着齐全的装备,除了吉他或者别的乐器之外还配有音箱,话筒,节拍器等等等等的物件,他们的另一个名字是职业卖唱人,他们同样符合流浪汉三大特徵:1.离家在外,2.自食其力,3.居无定所,职业流浪歌手通常会考虑要去哪里唱会更来钱。而另一种流浪歌手只有一个乐器没有各种各样附带的设备,一把吉他、一个手鼓,再或者一个口琴、一根笛子……他们比职业的流浪歌手更随性,更洒脱。职业卖唱对设备的性能比较在意,而非职业的却只需要一个出声的物件,有时候两个罐头瓶也可以敲出美妙的鼓点。
流浪画家
画家这个不用多说,一块画板、几张纸、几只铅笔或者颜料,街头画像,比较有技术难度。
小贩
他们靠卖东西来维持生计,身后的大包里面除了衣服更多的是商品,他们走走停停,城市的街边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廉价的商品,操劳的身影,这是属于他们的写照。
打工仔
他们没有做生意的头脑,也没有流浪歌手的喉咙和流浪画家的手,他们只有一项手艺,甚至是连手艺都没有。在陌生城市里打工,今天在码头卸货明天在街头等活。
地区性闯蕩(北漂)
如“北漂”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
列举这4个比较常见的生存方式,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相关文章
流浪,形容一个心灵流浪,天涯海角,喜欢浪迹天涯的人。
流浪,就是居无定所,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去他乡寻找生路;流浪者,从表面意义上解释--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四处漂泊谋生的人,其中有无劳动能力的乞讨者,被抛弃的弱智儿童,被子女赶出家门的年迈老人,从小就无依无靠的打工仔等等。一个共性的特徵就是没有家可以依靠,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露宿者(流浪汉)问题是社会问题,在社会有一些人没有固定的屋,居无定所,因为经济能力不足。他们在城市中流浪,行乞或当苦力等临时工人,在公园、天桥底、住宅后楼梯等处睡觉。近年又有被称为野宿族的,也是一种流浪。
流浪给人的感觉是很自由、很洒脱,不受约束,但是每个流浪汉必须符合这三大特徵,否则就称不上流浪。
现在这个社会,太多的压力已经把流浪给蒙上一层浪漫的色彩;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流浪自由自在这一方面,而更多的忽略了流浪所带来的后果,前途渺茫、生活受困、身体遭罪、精神折磨等等。
许许多多的文章里都写流浪多幺多幺多幺的浪漫美丽不羁等等,但是他们大多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待流浪,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不得不流浪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