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侯岁稳

侯岁稳

侯岁稳

侯岁稳,男,博士,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气孔发育的分子机理和蛋白磷酸酶1的功能研究,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首次揭示了植物蛋白磷酸酶1调控赤霉素信号转导、生长素极性运输和光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发现了调控气孔图式发育的关键组分——甾醇和RNA聚合酶II。

2018年5月,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侯岁稳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教授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90.9-1994.6 西北师範大学生物系,学士;
1994.9-1997.8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导师陈宗莲研究员;
1999.9-2004.5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贾敬芬教授;
2002.1-2003.1 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访问学者,导师 Alex Webb 教授;
2005.3-2008.2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李文建研究员。

工作经历

1997.8-2000.5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
2000.6-2004.5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2004.6-2009.5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9.6-现在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工作

《植物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责任编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植物器官发生分委员会委员、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外事处副主任,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担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等。

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细胞生物学》课程,研究生《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专题》、《博士生前沿进展讲座——细胞生物学专业》等课程,曾讲授研究生《细胞信号转导进展》和《专业英语》、本科生《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已经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10位、硕士学位研究生54位,指导70余名本科生毕业论文。

科研情况

研究方向

1、植物蛋白磷酸酶1(PP1)的功能。通过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拟南芥蛋白磷酸酶 PP1 调控赤霉素信号转导、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光信号通路。磷酸酶TOPP4通过对GA信号通路抑制蛋白DELLA去磷酸化修饰,促进其降解,正调控赤霉素信号通路(PLoS Genetics, 2014);证明TOPP4可以对生长素运输蛋白PIN1去磷酸化,调控生长素在表皮细胞内外的极性分布,控制扁平细胞的形态建成(Plant Physiology,2015);发现TOPP4与phyB在红光下对PIF5进行磷酸化修饰,调节PIF5的降解,参与了植物的光形态建成(Plant Physiology,2016)。目前深入阐明PP1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机理的工作。
2、气孔发育的分子机理。通过正向和反向遗传学方法,研究拟南芥、水稻表皮细胞发育图式和形态建成的内在调控因子和信号转导机制,已经克隆到多个参与气孔及表皮细胞形态建成的基因。发现植物甾醇早期合成途径调控气孔系细胞的命运维持和决定,参与气孔的图式发育(Plant Journal,2013);发现RNA聚合酶II的亚基NRPB3、NRPB2对于气孔图式和分化是非常重要的,NRPB3通过与FAMA和ICE1直接作用,扮演了气孔图式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信号接受器的角色,这一策略与肌肉细胞的发育机理类似(Development,2016)。目前主要开展单子叶植物(水稻和玉米)气孔发育机理的研究。

项目成果

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2项科技部“973”计画项目、4项农业部转基因专项,主持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生物技术专项等。

所获荣誉

  1.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度)
  2.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
  3. 兰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
  4. 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年)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2006年)
  6. 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
  7.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
  8. 兰州大学隆基中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奖(2009年)
  9. 兰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07年)
  10. 兰州大学第二届“教学新秀奖”(2000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