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淸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謚文襄,明朝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一淸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454
- 逝世日期:1530年
- 职业: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 性别:男
生平
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以父丧徙丹徒观音楼巷圆通庵北。父亲是化州同知杨景,致仕后,居住于巴陵。杨一清少年时代,被称为神童,14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弘治末年出任陕西巡抚。明武宗即位,受命三边总制(延绥、宁夏、甘肃)军务,升为右都御史。后因不附刘瑾,获罪罢官。之后劝宦官张永揭发刘瑾罪恶,瑾因此被杀。不久,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参预机务。后因为江彬等擅权,辞官而去。与焦山寺僧妙福禅师为友。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南巡,路过京口,特访杨一清家。
嘉靖初年,再次复出,并在大议礼中帮助张璁等人击败当时位高权重的杨廷和,之后以兵部尚书的职位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不久召还京师,加任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大臣。晚年与张璁、桂萼不合,最后反被张璁攻讦去官,晚年常偕友同游焦山,最终郁郁而死。谥文襄。着有《杨文襄公集》、《关中奏议》、《石淙诗钞》等。
评价
明史中,称讚杨一清为“其才一时无两”、“比之姚崇”。其博学善权变,尤其晓畅边事。一生清而隐宫,貌寺人,无子。
注释
1. 《焦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