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州区(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

海州区(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

海州区(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

海州区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位于阜新市主城区的中心位置,北接细河区、南连太平区、西邻开发区、东携高新区。

全区总面积97.6平方公里,辖1个镇,10个街道,1个经济转型实验区(管委会),共57个社区。人口28.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6.1万人。2016年,海州地区生产总值为56.2亿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州区
  • 外文名称:Haizhou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辽宁省阜新市
  • 下辖地区:10个街道、1个镇
  • 政府驻地:海州区街心路7号
  • 电话区号:0418
  • 邮政区码:123000
  • 面积:97.6平方公里
  • 人口:28.2万人(2015年)
  • 气候条件: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海州庙
  • 车牌代码:辽J
  • 行政区划代码:210902

历史沿革

海州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全国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经当时僧侣多方寻察,认定现今的海州区西山南坡是一块风水宝地,并在此建庙。因蒙古语将“山坡”称为“海州”,所以这座寺庙就被命名为“海州”庙,海州由此而来。
海州区海州区
海州清末属阜新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海州区。
1948年改阜新市第一区。
1980年复设海州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海州区下辖10个街道、1个镇:新兴街道、和平街道、西山街道、河北街道、站前街道、西阜新街道、五龙街道、平安西部街道、工人村街道、东梁街道、韩家店镇。政府驻地海州区街心路7号。
海州区海州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州区位于阜新市主城区的中心位置,介于东经121°33′-121°42′,北纬41°54 ′-42°1之间,全区总面积97.62平方公里。

气候特徵

海州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偏高,日照偏少,降水偏少。

自然资源

海州区资源丰富。煤层气储量220亿立方米,日产量13万立方米。煤矸石储量10亿立方米。煤炭储量5000万吨,可采量3700万吨。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海州区常住总人口270757人,其中:新兴街道24545人,和平街道17469人,西山街道40281人,河北街道45834人,站前街道26711人,西阜新街道24884人,五龙街道24351人,平安西部街道30338人,工人村街道10330人,东梁街道6820人,韩家店镇19194人。
2013年年末,海州区总人口达到27563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
2014年末,海州区总人口达到2759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6‰。
截至2015年,海州区人口28.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6.1万人。

民族

截至2015年,海州区居住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大多数。

经济发展

综述

2013年,海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7亿元,比2012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亿元,比2012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0亿元,比2012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比2012增长19%。
2014年,海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6亿元,比2013年增长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3亿元,比2013年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5亿元,比2013年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亿元,比2013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比2013年增长12.1%。
2010-2015年,海州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56.2亿元,比2015年(下同)下降9.8%;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下降5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同比下降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6元,同比增长7%。

第一产业

2014年,海州区围绕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範带建设,全区实施现代农业项目15个,建设面积3800亩,流转土地2620亩。1000亩粘玉米生产、300亩都市农业等6个项目落户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元,比2013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比2013年增长10%。
2015年,海州区围绕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範带建设,实施果州农业观光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面积850亩,流转土地550亩。

第二产业

2013年,海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4户。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8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8亿元。煤炭产量完成130万吨。
2014年,海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56户。工业总产值完成100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7%。年产5万吨岩棉保温隔热材料项目、年产3000吨精密无异音圆头滚针项目和2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项目的竣工投产。
2015年,海州区设立15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新兴产业,6户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编制完成海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海州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工业总产值5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亿元。

第三产业

海州区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总规划面积573万平方米的海州中央商务区被列为全省重点支持的20个服务业聚集区之一。
2013年,海州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1亿元,占GDP的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
2014年,海州区海州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比2013年增长20%;站前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比2013年增长42.9%。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0户。商品房销售面积3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7亿元。500余户企业延长营业时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亿元,比2013年增长14.1%;服务业增加值46.5亿元,比2013年增长11.5%,占GDP的66.3%。
2015年,海州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增长10%。站前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增长20%。
2016年,海州电子商务中心入驻电商企业104户,线上交易额突破3亿元。新增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限上企业6户。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4.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海州区全年教育总投入1.73亿元,最佳化整合二十七中学与十一中学教育资源,完成滨河路国小学区调整工作,改造校舍1.7万平方米,新建社区书屋23个。
2016年,海州区全年教育事业总投入1.73亿元,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铁路中学体育馆、海州校外教育培训基地主体完工,第十一中学东校区教学楼启动建设。
2017年,海州区全年教育事业总投入1.4亿元,第十一中学东校区教学楼主体及附属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维修改造校舍8000平方米,北师大幼稚园标準化建设通过市级验收。
海州区部分学校名单
阜新市第十一中学
阜新实验中学
圣鸣艺术中学
阜新市蒙古中学
阜新市第七中学
阜新市海州区中学
海州区铁路中学
阜新市第十七中学
阜新市第五中学
西华园国小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海州区共有10所医院。
2017年,海州区11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

基础建设

2014年,海州区对50个老旧小区和19栋单体楼公共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示範带项目开工3800亩。投资127万元建设示範带配套水利工程5处、饮水安全工程3处、自来水维修养护工程2处,解决1160人饮水安全。
2017年,海州区原平安矿、原王营矿供热联网10千米主管线以及3个换热站维修改造工程竣工。红旗小区12栋老旧危楼房屋徵收工作稳步推进,557户居民签订徵收补偿协定。40余个老旧无物业小区下水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

2014年,海州区城镇实名制就业完成11563人,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成1997人,新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2536人。
2016年,海州区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79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10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866人。22446人纳入城乡低保範围。10172户贫困居民享受供暖费减免待遇。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户。
2017年,海州区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335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5%。22393人纳入城镇低保範围。9904户贫困居民享受供暖费减免待遇。完成350套棚改任务。274户困难居民入住公共租赁住房。完成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到12%。

文体事业

2016年,海州区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演出58场、全民健身活动13次。免费放映电影108场。区文化馆全天向社会开放。
2017年,海州区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年累计接待公众1万余人次。放映公益电影110场,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演出39场。韩家店镇南瓦村文化服务中心等3家示範点建设通过省市验收。

交通运输

海州区交通便捷。阜新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两大人流、物流节点汇集海州,南距锦州港140公里,西至瀋阳机场180公里,与辽西北各城市均在2个小时车程以内,沿阜彰和沈彰高速公路与瀋大高速公路可南下大连,经阜铁高速公路和沈彰高速公路可北上吉林,通过巴新铁路可辐射蒙东地区。京瀋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到北京仅需2小时,到瀋阳仅需30分钟。

名胜古蹟

海州庙
海州庙为蒙语,汉译为“山坡”,因依山而建得名,原名弥勒菩萨成就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阜新市区内唯一尚存的一座藏传佛教古剎建筑群。鼎盛时有喇嘛300多人,占地20多亩,筑法相僧院、时轮僧院、关帝庙、前殿、后殿、大雄宝殿等庙宇600多间。每逢重大节日、法会,信众云集,热闹非凡。当地各族民众每遇婚、丧、喜、寿等大事,也要到此焚香礼佛。
海州区(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
该寺自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修复以后,历史上曾多次翻修,后因种种原因失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该庙宇及古文物受到严重的破坏,场地被侵吞,周围非法临时建筑四起,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二层被拆,下层变库房,使本来就年久失修的构体成为危房险房。1997年被批准为佛教活动场地。1999年8月修复了大雄宝殿。原样修复工程于1999年10月动工。投入资金人民币260万元,于2000年10月完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