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化
风化一词在各个学科均有解释,常见解释归结如下:
1.俗语中风化一般指隐晦的社会公德和旧习俗,还指风俗、神会工地规範;
2.化学名词中的风化是指在室温和乾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3.地质学指使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本词条讨论主要为地质学中的意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风化
- 外文名:morals and manners;efflorescence
- 拼音:fēng huà
- 注音:ㄈㄥ ㄏㄨㄚˋ
- 涉及学科:地质学、化学、社会科学
- 作用:物质风乾[化];地表腐蚀[地]
地质学术语
定义
地质学术语,定义为:使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一般可定义为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条件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或蚀变。崩解和蚀变的区别反映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差异。物理作用涉及岩石破碎而不涉及造岩矿物的任何分解。相反,化学作用则意味着一种或多种矿物的蚀变。风化作用产生在结构或成分上不同于母岩的表层物质。

风化过程
风化过程十分複杂,通常是几种作用同时发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为方便起见,可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或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或机械)风化
热胀冷缩是岩石,尤其是热带荒漠地区岩石崩解的一个原因。许多不同类型的风化作用,包括粒状崩解、球形风化、剥离风化及层裂构造,都可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解释。但是,目前大部分野外证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论。粒状崩解、球形风化、剥离风化和层裂构造都已在远远超过太阳热力影响的地下深处发现。实验表明,仅仅依靠受热和冷却,风化的效果很小,进程缓慢,而当有水分存在时,则几乎立即产生影响。虽然一度认为层裂构造是日照作用的产物,但多年来业已承认它们是卸载,即压力释放的结果。不过,大量证据表明,卸载假说也并不处处适用。
地壳内的断层作用和侧向挤压,似乎可以作为层裂的另一种解释。在副极地地区,频繁波动于冰点上下的气温对地表岩石的影响很大。在这些地区对岩层的详细观察,证实了冻融机制的有效性。
化学风化
某些盐类,诸如氯化钠(NaCl)和石膏(Ca[SO4].2H2O)的结晶作用,也被引证来作为岩石,尤其是乾旱地区岩石崩解的原因之一。树根的生长无疑能把大量岩块推开,并扩大原有的节理。甚至地衣的菌丝也能穿透矿物晶体的界面和解理,完成一定的机械崩解。
许多矿物在相当程度上溶解于水。某些矿物,例如食盐(NaCl)和石膏(Ca[SO4].2H2O)等,能与水发生强烈反应,并溶解于水或形成可溶产物。甚至石英(SiO2),在某种程度上也溶解于水。许多矿物在盐水中比在淡水中更易溶解。在许多情况下,溶解作用可能是化学风化的第一阶段。由于溶解的矿物质(以及固体微粒)在风化剖面中的位移,形成了富含氧化铁、灰质、硅质或石膏的不同的层或盘。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片砖红土、钙壳和硅壳的堆积。水及其所含的根和气体与各种矿物结合形成新的矿物。这些过程称为水化和水解。例如,铁很容易与水和氧结合,形成各种氧化铁的水化物,许多风化剖面呈黄色或红色的原因即在于此。所有常见的造岩矿物,除石英以外,由于化学风化(主要是水化和水解)都会转变为黏土矿物。氧化作用发生于土壤的包气带,氧化物是表土中的常见成分。碳化作用是像长石这类矿物发生风化的中间步骤。碳酸虽是弱酸,但它是自然界的一种有效的溶剂。硅化和脱硅能使一种黏土转变为另一种黏土。因此,热带地区云母经脱硅化可产生高岭土和氧化铁,如果条件有利,还可能进而形成铝土矿(三水铝石)。
生物风化
穴居动物为其他营力尤其是水分开闢了通道。如同物理风化的情况一样,化学风化往往也得到生物作用的助力。腐殖酸通常能促进风化。腐殖质往往有助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以各种方式加速风化作用。
制约因素
制约岩石风化的类型和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断裂型式、气候、侵蚀和地形条件、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等。
结果利用
关于于风化作用的结果,对整个人类而言,土壤的形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诸如铁、镍、铝等矿产的聚集也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根据地质观点,风化作用作为侵蚀和搬运的前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概念
风华带称为表土或残余土。
风化作用的下限称为风化面。
风化,也通用于艺术品饰品等岩石质器物的表面改变。岩石类美玉类人居环境中的器物,年久存放、佩戴、把玩所致变化表现。在矿石(包括玉石)器物方面,风化的含意更多是指化学作用,通俗讲,同老化;其性质变化为水土沁蚀,人体分泌物腐蚀等,多种因素所致其表面脆弱变化,容易产生细微崩缺纹理化,在此基础上,还会因为受到空气乾燥的影响发生粉解化,所致结果通常是阴阳点状相对规律缺损,归结为一种或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风化作用的下限称为风化面,这与使用器物更加贴切。
硬度脆性相对高的玛瑙表面,风化表现为结构不可见状微裂变,脆弱易崩缺,主要为马蹄状纹痕,鸡爪状纹痕,为使用碰撞所致崩缺,或者是沁蚀为多点纹。自然界风吹流动沙撞及沁化会出现皮皱状态纹痕,后者也会表现在多种矿石器上面。
化学名词
定义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例如,日常生活中硷块(Na2CO3·10H2O)变成硷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
作用表现
由于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外界条件的影响,有的晶体只失去一部分结晶水;有的晶体可失去全部结晶水;有的晶体先失去一部分结晶水,再逐渐失去全部结晶水。可见风化并不一定都是失去全部结晶水。因此,有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七水合碳酸钠(Na2CO3·7H2O)和一水合碳酸钠(Na2CO3·H2O)的存在。
结晶水合物的风化与自然岩石的风化不同,前者是失去结晶水,而后者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複杂的化学反应,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的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社会科学名词
基本解释
教育感化;风俗教育
风者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诗小序》
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汉书·礼乐志》
至今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汉书·韩延寿传》
引证解释
1.犹风教;风气。
《诗·豳风·七月序》:“周公遭变,故陈 后稷 先公风化之所由。”
《后汉书·第五伦传》:“光武 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权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 蜀 ,风化肃然。”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二:“风化渐开,始有用贝代币者。今 美洲 土番,犹有螺壳钱,即 中国 古时之贝,可为风化初开之证。”
《诗·豳风·七月序》:“周公遭变,故陈 后稷 先公风化之所由。”
《后汉书·第五伦传》:“光武 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权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 蜀 ,风化肃然。”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二:“风化渐开,始有用贝代币者。今 美洲 土番,犹有螺壳钱,即 中国 古时之贝,可为风化初开之证。”

2.指风俗。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明 陶宗仪《辍耕录·廉使长厚》:“此亦厚风化之一端,故记之。”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明 陶宗仪《辍耕录·廉使长厚》:“此亦厚风化之一端,故记之。”
3.指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规範。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那里是正押《毛诗》韵!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周庠 ﹞因将女作男,事关风化,不好声张其事。”
瞿秋白 《文艺杂着续辑·关于女人》:“正像正人君子骂女人奢侈,板着面孔维持风化,而同时正在偷偷的欣赏肉感的大腿文化。”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那里是正押《毛诗》韵!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周庠 ﹞因将女作男,事关风化,不好声张其事。”
瞿秋白 《文艺杂着续辑·关于女人》:“正像正人君子骂女人奢侈,板着面孔维持风化,而同时正在偷偷的欣赏肉感的大腿文化。”
4.指将人或物暴弃于自然界,任其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天明,岭上差人下来,将 解珍 、 解宝 尸首,就风化在岭上。”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后记》:“其俗先将死尸盛船棺,悬于高山绝壁,听其风化。”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这个报告在几点钟以前早就教人家看熟了,现在便同风化了的戏单一样,没有一个人再望它一眼。”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后记》:“其俗先将死尸盛船棺,悬于高山绝壁,听其风化。”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这个报告在几点钟以前早就教人家看熟了,现在便同风化了的戏单一样,没有一个人再望它一眼。”
5.教育感化。
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郑玄 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
《汉书·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
《汉书·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
6.运气术语。指六气的变化之一。
《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乃风化。”厥阴属木主风,故厥阴司天则风化。
其他学科相关
1.大气学术语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岩石失去原有的强度,这种现象叫风化。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岩石失去原有的强度,这种现象叫风化。
2.中药鉴定学术语
有些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
有些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