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外语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的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7月,改建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1960年3月,更名为浙江教育学院;2010年4月,升格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总占地面积556亩,建筑面积17万2千平方米;建有11个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4个,4个高职专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91人,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8545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浙江省
- 学校官网:http://www.zisu.edu.cn
- 中文名:浙江外国语学院
- 外文名: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简称:浙外(ZISU)
- 创办时间:1955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语言
- 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宣勇
校长:洪岗 - 高职专业:4个
- 本科专业:32个
- 院系设定: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等11个学院(部)
- 校训: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 校歌:《浙外校歌》
- 校庆日: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 地址: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299号
- 院校代码:14275
历史沿革
1955年初,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筹备成立;同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在该校基础上筹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6年7月,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原浙江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研究室、浙江省扫盲与国小教师进修学校同时併入。
1958年,学校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
1960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批覆同意改浙江文教学院为浙江教育学院。
1961年至1978年1月间,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更名,隶属关係几经变更。
1978年,恢复重建浙江教育学院。
小和山校区

1982年,学校开始举办高师业余本科班(仍为成人高校,以高职大专为主,本科发的是浙江师範大学的文凭)。
1984年,开办函授本科教育。
1993年,学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
1994年,首次挂靠浙江科技学院招收全日制普通师範本科生。
1999年,学校首次招收普通高职生。
2002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学校创造条件,由成人高校改为普通本科高校,并同意学校选择合适地块建设新校区。
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浙江科技学院原求是套用技术学院终止办学,由该校全面接管。
2007年始,学校招收非师範类普通本科生。
2009年12月,以浙江教育学院为建校基础,设立浙江高等师範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的初审。
201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2010年新设定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将“浙江教育学院”升格更名为“浙江第二师範学院”。
2010年4月,浙江教育学院正式改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共建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科学技术学院合署)、艺术学院、套用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1个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涉及14个外语类专业,4个高职专科专业。
二级学院 | 开设专业 | |
本科 | 高职专科 | |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英语(师範)、商务英语、翻译 | -------- |
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 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土耳其语 | -------- |
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 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义大利语、俄语、德语 | -------- |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 | 会计 |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範)、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汉语国际教育、网路与新媒体 | -------- |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 国小教育(师範) | -------- |
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科学技术学院) | 数学与套用数学(师範)、套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师範)、电子商务、金融工程、国际商务 | 套用电子技术 |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 音乐学(师範)、美术学(师範)、艺术与科技 | 音乐表演、视觉传播设计与製作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9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5人(占42.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0人(占46.04%)。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学校聘请29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有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近30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宣勇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赵伐、宣勇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樊宝英、宣勇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宣勇(重点资助)、张环宙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9人):宣勇、赵伐、游金宗、俞海山、张健康、赵红娟、张环宙、毛振华、宋海英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李生禄
省级教学团队:商学类课程双语教学团队(赵银德,2009年获批)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共有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5个,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扶植学科3个。
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5个):课程与教学论、国际贸易与旅游、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套用化学
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5个):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套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共有省级优势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2016年,该校共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省级优势专业(2个):英语、旅游管理
小和山校区

省级特色专业(7个):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国小教育、旅游管理、套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线上开放课程(1个):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省级精品课程(1个):大学英语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双文”“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樊宝英、李倩、毛振华、周明强、赵红娟)、《教师培训师“分阶·体验·联动”研修模式及实践探索》(吴卫东、洪岗、刘懿、李更生、何伟强)
合作交流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中国政府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浙江省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项目单位,截至2018年6月,该校共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智利、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係。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年均派出学生250余人次,同时招收来自北美、拉美、东欧、西欧、中亚、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学习,与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合作共建在该国的首个孔子学院。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共有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9个校级研究所。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拉美研究与中拉合作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 | 所在学院 | 机构名称 | 成立时间 | 负责人 |
1 | ---------- | 拉丁美洲研究所 | 2011.1 | 徐世澄 |
2 |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研究所 | 2009.7 | 洪岗 |
3 | 翻译研究所 | 2009.7 | 申连云 | |
4 | 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研究所 | 2009.12 | 李生禄 | |
5 | 翻译教育研究所 | 2012.9 | 陈科芳 | |
6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与文化研究所 | 2009.1 | 李倩 |
7 | 国际商学院 | 国际旅游与休闲研究所 | 2009.1 | 张环宙 |
8 | 品牌传播研究所 | 2009.7 | 周朝霞 | |
9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领导与教师教育研究所 | 2009.12 | 李春玲 |
10 | 卓越教师发展研究所 | 2016.6 | 张寿松 | |
11 | 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套用技术研究所 | 2009.12 | 詹小四 |
12 | 套用化学研究所 | 2000.9 | 游金宗 | |
13 | 艺术学院 | 美术·文化创意研究所 | 2005.11 | 洪复旦 |
14 | 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 | 2013.4.27 | 王姿妮 | |
15 | 艺术设计研究所 | 2015.4.21 | 林刚 | |
16 | 社会科学教研部 | 德育研究所 | 2005.11 | 朱仁宝 |
17 | 社会福利研究所 | 2016.3.14 | 董红亚 | |
18 | 教师培训学院 | 中德教育研究所 | 2011.7 | 吴卫东 |
19 | 国小教育研究所 | 2014.6.30 | 汪潮 |
科研成果
据2017年5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近三年来,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出版学术着作、译着48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管理世界》《教育研究》《中国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杂誌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5篇,9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浙江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93.35万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11.12万册;有中文电子书32万种,外文电子书22.2万种;订阅中文报刊887种,外文期刊157种;有CNKI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龙源人文电子期刊、中经网视频等中文资料库15个,EBSCO检索平台、Springer电子期刊、上业外语多媒体资料库等外文资料库13个。
- 学术期刊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期刊,1983年创刊,2001年获準公开发行。2011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学报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该刊以外语学科为主、多学科渗透,主要有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学、外国文学、国际汉学、拉丁美洲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栏目,2010年和2014年荣获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教学月刊》
《教学月刊·中学版》为旬刊,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分为《教学参考》、《语文教学》、《政治教学》,是浙江省唯一公开出版面向中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综合性教育期刊。
《教学月刊·国小版》为旬刊,分为《语文》、《数学》、《综合》,涵盖了国小各科的学科教学,是浙江省唯一一份公开出版、面向国小教师的专业期刊。
《教学月刊》多次入选为“複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教学月刊·国小版》在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中入选“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年在人大“複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位居基础教育教学类第一。
《小学生世界报》
《小学生世界报》创办于1985年,多次荣获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数次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全国优秀少儿报刊”。
《作文新天地》
《作文新天地》为旬刊,分为高中版、国中版、国小版,2007年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工程潜力型期刊”;2009年和2012年两次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名

- 校标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标为双环套圆型徽标,其中内圆部分的核心图形源自浙江外国语学院代表性建筑——图书馆。中间“1955”字样,表示建校时间;下部经纬线条,意喻学校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培养国际化套用人才为主要的办学特色。外环的上半圈为中文书法体校名,下半圈为英文大写罗马体校名。校标的标準色为蓝色。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标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作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校训是浙外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凝鍊,也是浙外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两个“明”,词性不同,前面的“明”是动词,后面的“明”是形容词。校训中“明德”的“明”为动词,意指“彰显”“发扬光大”。学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套用型人才,应彰显人类美好的德行。“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是“大”的意思,“毅”是“坚毅”的意思。“弘毅”是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要坚强。“博雅”出自《楚辞·招隐士》王逸《章句》: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博”是“广”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博雅”是指学识渊博、纯正。“通达”出自儒家经典《学记》,原句是“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通”是指融通,“达”是指“达成”,通达意为既要融会贯通,又要解决实际问题,成就一番事业。
校训

“明德”按照时代要求,就是要信念坚定、道德高尚;“弘毅”的文化精神是指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博雅”表现学校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文化精神,“博”蕴含在培养国际化套用型人才中,充分利用外国语学校多元文化优势,学习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达”本意是融会贯通,勇于实践,培养学生把知识、理论融会贯通,同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
- 校歌
浙外校歌 作词:师生集体 作曲:翁持更 (一) 钱塘清嘉,和山苍苍。 译馆方言,荟萃一堂。 奇文郁起,日新万象。 海纳百川,育桃李芬芳。 (二) 同学少年,朋自远方。 孜孜以求,任重道长。 融贯中外,展翅翱翔。 志通天下,架五洲桥樑。 (副歌) 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 ![]()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宣勇 |
院长 | 洪岗 |
党委副书记 | 洪岗、赵伐、骆伯巍 |
纪委书记 | 陆爱华 |
党委委员 | 陆爱华、赵庆荣、曹仁清、张环宙、沈钢 |
·副院长 | 赵庆荣、曹仁清、张环宙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 历任党委书记(1978年恢复办学以来)
学校名称 | 姓名 | 任职时间 |
浙江教育学院 | 肖文(兼) | 1978.04-1979.03 |
浙江教育学院 | 戴光 | 1979.03-1980.03 |
浙江教育学院 | 肖文(兼) | 1980.03-1984.02 |
浙江教育学院 | 朱人凤 | 1987.01-1991.04 |
浙江教育学院 | 周永祥 | 1991.04-1997.08 |
浙江教育学院 | 吴聚芳 | 1997.08-2006.01 |
浙江教育学院 | 姚成荣 | 2006.01-2010.07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姚成荣 | 2010.07-2016.07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宣勇 | 2016.07至今 |
注:1984.2-1987.1,党委工作由副书记毛逸同志主持 |
- 历任院长(1978年恢复办学以来)
学校名称 | 姓名 | 任职时间 |
浙江教育学院 | 肖文(兼) | 1978.04-1979.03 |
浙江教育学院 | 戴光 | 1979.03-1980.03 |
浙江教育学院 | 肖文(兼) | 1980.03-1984.02 |
浙江教育学院 | 钟儒(兼) | 1984.02-1987.01 |
浙江教育学院 | 姚鸿瑞 | 1987.01-1991.04 |
浙江教育学院 | 叶朝阳 | 1991.04-1996.02 |
浙江教育学院 | 王建华 | 1997.08-2005.03 |
浙江教育学院 | 鲁林岳 | 2005.03-2010.07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鲁林岳 | 2010.07-2013.05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洪岗 | 2013.05至今 |
注:1996.2-1997.8,行政工作由副院长王建华同志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