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气(郝蕾演唱歌曲)
《氧气》(又名《做爱》)是郝蕾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廖一梅作词,张广天作曲,出自话剧《恋爱的犀牛》,也是娄烨执导、郝蕾主演的电影《颐和园》的配乐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氧气
- 所属专辑:《颐和园》《恋爱的犀牛》
- 歌曲时长:2:38
- 发行时间:1999-09-09
- 歌曲原唱:郝蕾
- 填词:廖一梅
- 谱曲:张广天
- 音乐风格:Dream-Pop,蓝调
- 歌曲语言:国语
- 别称:做爱
创作背景
《氧气》在郝蕾参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2003年版中出现。郝蕾在该话剧中饰演女主角明明,并献唱该话剧主题曲《明明之歌》,即《氧气》。
《恋爱的犀牛》10周年海报
《颐和园》海报


娄烨执导、郝蕾主演电影《颐和园》选用大量歌曲作为时代背景音乐, 最特别的是《氧气》这首歌,原名《做爱》。娄烨沿用此首歌曲,歌词意境和女主角心境雷同,再加上郝蕾亲自演唱诠释,更别具意义。
歌曲歌词
对我笑吧笑吧
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
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
现在
人生如此飘忽不定
想起我吧
将来
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郝蕾
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
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
现在
人生如此飘忽不定
想起我吧
将来
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和我一起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和我一起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都快已经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歌曲鉴赏
豆瓣评论(匿名)
看《颐和园》的时候就对这歌印象深刻,但是看完之后完全震撼在电影里,忽略了这首歌。后来翻出来听,就一直放不下,单曲重放一遍一遍。你能听到她很用力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绪,她在歌里的情绪和在电影里的情绪。她是个很容易入戏的演员,也是个感情充沛的歌者。听这种人唱歌,你会忽视她的声线她的音域她的转音是不是完美,你会完全沉浸在那种情绪里。
当然我不是说她没有好的声线,听她的《再回首》你就知道她绝对胜过很多专业的歌手了,尤其是感觉的拿捏,那种有点慵懒但是却又很用力的感觉会绕着你,把你带回电影里一个个场景,把那个姑娘带到你眼前你脑海,去无奈她的无奈,愤怒她的愤怒,悲哀她的悲哀,叹息她的叹息。
当然我不是说她没有好的声线,听她的《再回首》你就知道她绝对胜过很多专业的歌手了,尤其是感觉的拿捏,那种有点慵懒但是却又很用力的感觉会绕着你,把你带回电影里一个个场景,把那个姑娘带到你眼前你脑海,去无奈她的无奈,愤怒她的愤怒,悲哀她的悲哀,叹息她的叹息。
豆瓣评论(游离)
氧气,在空气中含量为21%,无色无味气体,摩尔质量32g,固态为浅蓝色,为助燃剂,维持人类基本代谢。
作为一名化学系出来的人我记得这些甚至更多,所有人都知道生命不能缺少氧气,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存在,除非你闭气两分钟,你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和你对他的依赖。就像一个很久没有吸菸的菸鬼或者很久没有喝酒的酒鬼,当尼古丁和乙醇再次大量涌入他的体内时,那种涌动的快感和迷离的感觉。
然而我想说的却是一首歌,歌名《氧气》。我今天在听广播时听到的,然后凭藉依稀记得的歌词在网上搜寻并且找到它,然后下载,一遍一遍的听。唱这首歌的人叫郝蕾,一位女演员,我第一次看到她演的戏是在2000年前,我十岁出头,隐约的存在青春的萌动,那部电视剧叫《十七岁不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郝蕾和《甘十九妹》的女主角都萦绕在我的思想和梦中,直到我慢慢的忘却。
然而我竟然在十年之后又发现了她,因为一首歌,很有穿透力的一首歌。又因为这首歌下载了《颐和园》以及《恋爱的犀牛》。又是一个78年出生的明星,我发现那些能强烈吸引我的艺人都出生在78,他们统一比我大九岁,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充斥着我的生活,然后又慢慢的淡出。
《恋爱的犀牛》里这首歌代表身体的快感,那种接近升仙的感觉,那种闭上眼睛瀰漫开来的快感淹没一切。我想到了《九歌》,短暂完美却有注定悲哀。
《颐和园》里这首歌代表精神的快感,那种最接近自由的感觉,那种闭上眼睛汹涌而来的畅快吞没一切。那短暂的自由和放肆,像花火、像飞蛾,然后这种疯狂转瞬即逝,被打回原型,继续平凡甚至隐忍的生活。我想到了《燕尾蝶》,绚烂的瞬间膨大的快感和温馨,在痛苦和纠结中盛开的脆弱的美丽花朵。
总有那幺一个时刻让人想把空气中所有的氧气吸光,在我们压抑太久后短暂释放的时刻,饮鸩止渴,只为那片刻的辉煌。然而人们却不能一直追寻这种绚烂,生活就是生活,倾尽所有去追寻这种绚烂换来的注定是生活的悲剧。
作为一名化学系出来的人我记得这些甚至更多,所有人都知道生命不能缺少氧气,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存在,除非你闭气两分钟,你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和你对他的依赖。就像一个很久没有吸菸的菸鬼或者很久没有喝酒的酒鬼,当尼古丁和乙醇再次大量涌入他的体内时,那种涌动的快感和迷离的感觉。
然而我想说的却是一首歌,歌名《氧气》。我今天在听广播时听到的,然后凭藉依稀记得的歌词在网上搜寻并且找到它,然后下载,一遍一遍的听。唱这首歌的人叫郝蕾,一位女演员,我第一次看到她演的戏是在2000年前,我十岁出头,隐约的存在青春的萌动,那部电视剧叫《十七岁不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郝蕾和《甘十九妹》的女主角都萦绕在我的思想和梦中,直到我慢慢的忘却。
然而我竟然在十年之后又发现了她,因为一首歌,很有穿透力的一首歌。又因为这首歌下载了《颐和园》以及《恋爱的犀牛》。又是一个78年出生的明星,我发现那些能强烈吸引我的艺人都出生在78,他们统一比我大九岁,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充斥着我的生活,然后又慢慢的淡出。
《恋爱的犀牛》里这首歌代表身体的快感,那种接近升仙的感觉,那种闭上眼睛瀰漫开来的快感淹没一切。我想到了《九歌》,短暂完美却有注定悲哀。
《颐和园》里这首歌代表精神的快感,那种最接近自由的感觉,那种闭上眼睛汹涌而来的畅快吞没一切。那短暂的自由和放肆,像花火、像飞蛾,然后这种疯狂转瞬即逝,被打回原型,继续平凡甚至隐忍的生活。我想到了《燕尾蝶》,绚烂的瞬间膨大的快感和温馨,在痛苦和纠结中盛开的脆弱的美丽花朵。
总有那幺一个时刻让人想把空气中所有的氧气吸光,在我们压抑太久后短暂释放的时刻,饮鸩止渴,只为那片刻的辉煌。然而人们却不能一直追寻这种绚烂,生活就是生活,倾尽所有去追寻这种绚烂换来的注定是生活的悲剧。
个人评论(Oscey)
我在2014年重看了《颐和园》,那是正值娄烨导演的《推拿》新面世。当影片的一个小高潮,即学生们坐上卡车,火车,随着激昂的青春来到天安门的场景发生之时,背景音乐——《氧气》的高潮,也到来了。一时间,心潮澎湃给我带来的震撼自不必说,然而,我却自以为这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只是某个上世纪90年代具有实验精神的女歌手的作品,根本没想到那就是郝蕾的演绎。因为,我甚至不知道郝蕾也唱歌。
我对《氧气》这首歌的喜爱,源于对《颐和园》这部电影的兴趣,这是一部被不少文化上的精英阶层所铭记,然而却被广大平民所浑然不觉的作品——儘管很多北大毕业生想到郭晓东,还会下意识地把他当作学长。可是我周围的同学与朋友,在我提起《颐和园》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把它当作一部关于颐和园风光的纪录片而已。我喜欢追根究底,儘管这已让我麻烦不断——因为我没有这幺做所必要的智慧,而执拗确实是傻子的特权。因而当我发现《做爱》这样的歌曲如此难以被人们了解的事实时,难免会有些吃半了撑来的愤慨。
郝蕾演绎的《氧气》,给人的听觉以很大的刺激。这不仅是因为生动而简洁配乐,简单粗暴的副歌谱,还有暗示性极强的原名及歌词,更因为郝蕾的表现方式。个人认为郝蕾在本作中使用了不少演唱技巧和演唱方式的组合,颇有炫技的成分,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并不是那幺易于接受。当然,一个好的作品必然有其客群的片面性,普遍的极端便是平庸。
我对《氧气》这首歌的喜爱,源于对《颐和园》这部电影的兴趣,这是一部被不少文化上的精英阶层所铭记,然而却被广大平民所浑然不觉的作品——儘管很多北大毕业生想到郭晓东,还会下意识地把他当作学长。可是我周围的同学与朋友,在我提起《颐和园》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把它当作一部关于颐和园风光的纪录片而已。我喜欢追根究底,儘管这已让我麻烦不断——因为我没有这幺做所必要的智慧,而执拗确实是傻子的特权。因而当我发现《做爱》这样的歌曲如此难以被人们了解的事实时,难免会有些吃半了撑来的愤慨。
郝蕾演绎的《氧气》,给人的听觉以很大的刺激。这不仅是因为生动而简洁配乐,简单粗暴的副歌谱,还有暗示性极强的原名及歌词,更因为郝蕾的表现方式。个人认为郝蕾在本作中使用了不少演唱技巧和演唱方式的组合,颇有炫技的成分,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并不是那幺易于接受。当然,一个好的作品必然有其客群的片面性,普遍的极端便是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