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上中下三册)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上中下三册)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上中下三册)

基本介绍

  • 书名: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上中下三册)
  • 作者:吴根友 孙邦金 等 
  • ISBN:978-7-5334-6903-0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

书籍信息

编辑:骆一峰 徐建新 刘露梅
ISBN:978-7-5334-6903-0
定价:298.00元
出版时间:2015-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明确地揭示了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成果中,第一次明确地从理论上阐明了乾嘉时代哲学的整体性特徵;其二,从语言哲学、实证哲学的独特视角研究乾嘉时代的语文学研究与考据学研究所包含的独特语言哲学特徵及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乾嘉时代的哲学独特性做出较新颖、独特的阐发。其三,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评价乾嘉时代古典语言学、历史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

图书目录

第一编20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历史反思
第一章梁啓超、胡适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梁啓超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
二、梁啓超对戴震哲学思想的分疏
三、清代学术是“研究方法的运动”,而不是“主义的运动”
——梁啓超对乾嘉学术本质的界定及其得失评价
四、梁啓超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的特点及其内在局限
第二节胡适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近世哲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对宋元明清哲学思想的整体认识
二、“近世哲学”视域下的戴震与清代学术研究
三、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当代乾嘉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启迪意义
本章结语
第二章钱穆、余英时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钱穆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钱穆对戴震的研究
二、对钱穆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二节余英时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内在理路”说及其辨证
二、“儒家智识主义”与戴震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余英时对清代学术的整体看法
本章结语
第三章侯外庐、萧萐父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侯外庐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及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总体评价
二、侯外庐的戴震研究
三、侯外庐对乾嘉汉学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萧萐父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一、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哲学史观
二、明清之际“早期启蒙学说”
三、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与评价
本章结语
第四章现代新儒家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熊十力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熊十力对明清思想性质的判定
二、熊十力论王船山及晚明诸大家
三、熊十力论戴震与清代学术及其得失
四、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斠评
第二节唐君毅的明清思想研究及其特点
一、对清代学术文化精神的辩证考量
二、对王船山哲学思想深入、细緻而独到的研究
三、在具体哲学问题与哲学範畴史中考察明清思想的特色与局限
第三节牟宗三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及其特点
一、对刘蕺山的研究
二、对明清之际政治思想的分析
第四节刘述先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及其特色
一、对黄宗羲心学的历史定位
二、对清代思想“新典範”转移的论定及其理论困难的批评
三、对明清之际思想研究的方法自觉
本章结语
第五章1950年后台港其他学者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杜维运对乾嘉史学的研究
一、总论乾嘉史学
二、推崇浙东学派
三、对乾嘉时期五位史学家的评价
第二节高準《黄梨洲政治思想研究》及其他
一、总论
二、黄宗羲政治思想得失斠评
三、余论
第三节曾昭旭、林安梧等人的明清学术思想
一、曾昭旭的王船山哲学研究
二、林安梧的王船山哲学研究
三、张永堂、刘君灿的方以智思想研究
四、张寿安的凌廷堪礼学思想研究
五、林聪舜《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变迁与发展》一书的新视野
六、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一书的学术贡献
本章结语
第六章日本、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日本汉学界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岛田虔次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二、沟口雄三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三、村濑裕也、山口久和对戴震、章学诚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第二节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学术、思想研究
一、狄百瑞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
二、倪德卫对章学诚、戴震及清代学术、思想的研究
三、艾尔曼对清代学术、思想的研究
本章结语
第七章近百年来其他学者对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研究
第一节20世纪前半叶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戴震哲学思想的旨趣与方法论特色的分析
二、对戴震伦理学中自由思想、重要概念的现代解读
三、对戴震哲学思想来源的探索
四、对戴震哲学思想历史贡献的评价
第二节20世纪后半叶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戴震及其哲学思想性质之争
二、对戴震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内在结构的研究
三、对戴震伦理学的新认识
四、从解释学与现代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戴震哲学与乾嘉学术
五、其他相关传统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本章结语
第二编戴震、皖派汉学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第一章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追求
第一节戴震“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
一、戴震“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戴震论“道”之名与义
三、戴震论天道与人道
第二节章学诚“道论”思想的轮廓
一、章学诚“道论”的基本内容
二、“三人居室而成道”
——章学诚的“人道”论
三、“道不离器”与即事言理
四、道非一家之私
第三节其他重要学者、思想家的“道论”思想
一、钱大昕论道
二、凌廷堪论道
三、焦循论道
四、阮元论道
本章结语
第二章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
第一节戴震的名学思想
一、戴震对“名”的分类
二、两类之“名”的内在关係
第二节戴震语言哲学中的句法分析
一、句法分析
二、对句法分析的形式化考察
第三节语词、句子意涵与文本中的言语脉络诸分析
一、“天道”“天德”“天理”“天命”等概念之间的区别
二、“形而上”与“形而下”
三、“一以贯之”非“以一贯之”
四、“己非私”
五、“孔子论太极之本指”
第四节戴震的言意观及其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
一、从文字入手理解语言的意义
二、声音与意义的关係
三、通过语言以求经中之道
四、戴震语言哲学的开放性
本章结语
第三章段玉裁的“求是”精神与其语言哲学思想
第一节段玉裁的“求是”精神
一、“凡着书者,将以求其是而已”
二、“真是日出”
——“求是”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三、“求是”与经学中的人伦之道
第二节“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的语言哲学思想
一、“因音求义”的语言学方法
二、“释慊”与“圣之于天道也”辨
第三节段玉裁“治经”的方法与语言哲学的方法论追求
一、“寻求本字”与段玉裁的治经
二、总结汉人的注经原则与读注的方法
第四节语言分析与段玉裁的政治伦理思想
一、杀弒之辩与“政治之道”
二、段玉裁的伦理思想
本章结语
第四章王念孙、王引之的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第一节王念孙语言学成就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一、王念孙等人古典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思想史意义
二、“因音求义”的理论成就及其在训诂学中的运用
三、《广雅疏证》一书的思想史意义
四、“求真”“求是”与《读书杂誌》一书的哲学精神
第二节王引之的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一、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二、对“假借”说的发展
三、批评训诂学中的“缘词生训”,追求古代政教制度之本义
——释“养、射”二字之本义
四、以“介”字隶变为“个”字为例,揭示汉字书写形态变化造成字义、词义的讹错的典型形态
五、掘发古代典籍中的文字错误,努力恢复古代典籍版本的原貌
六、批评“增字解经”和将语词当实词的训诂方法
七、《经传释词》与王引之的虚词研究之估价
八、保持经学训释传统中的异说
——王引之经学训释思想中的阙疑精神与审慎态度
本章结语
第五章焦循的“性灵”经学与哲学思想
第一节焦循经学研究与哲学思想中的个体主体性
第二节焦循的“假借”方法与经学研究中“性灵”的阐扬
第三节焦循的历史还原主义倾向与人文实证主义的烙印
第四节焦循经学思想中的内在张力
一、学术分类与传统经学研究中的学问分类雏形
二、“述”类文章与“求是”精神
本章结语
第六章汪中的经、子学研究及其实绩
第一节汪中的经学研究
一、汪中的治学特色
二、汪中的治学方法论
三、汪中的治学宗旨
第二节汪中的子、史之学研究
一、子学研究的实绩
二、“经史一体、四部同源”的学术史观
三、汪中重建学统的学术理想
本章结语
第七章阮元哲学思考的语言学路径及其得失
第一节阮元的哲学方法论
一、训诂明然后经义明
二、语言学的方法与经验论思维
——阮元论“心”
第二节阮元的政治思想与人生、道德哲学
一、“顺”“鲜”“达”三字训释中所表达的政治思想
二、以训诂的方法阐发“仁学”与“性命”思想
第三节阮元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历史还原主义
一、“古字义随音生”
二、崇尚“汉人之诂”的复古主义方法
本章结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