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梁山伯与祝英台(2002年越剧电视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2002年越剧电视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2002年越剧电视剧)

该剧写祝英台女扮男装往杭城求学,路遇梁山伯结为兄弟,同窗三载,情谊深厚。祝父催女归家,英台行前向师母吐露真情,托媒许婚山伯,又在送别时,假託为妹作媒,嘱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赶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在楼台相叙,见姻缘无望,不胜悲愤。山伯归家病故,英台闻耗,誓以身殉,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轿绕道至山伯坟前祭奠,霎时风雷大作,坟墓爆裂,祝英台纵身跃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双双飞舞。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 外文名: Liang Shan Ba yu Zhu Ying Tai
  • 製片地区:中国
  • 导演:许玉琢
  • 编剧:顾颂恩,戚天法,王卫国
  • 主演:王依丽,卢叶东,张弓,华渭强
  • 集数:8集
  • 类型:戏曲连续剧
  • 製片人:吕建华
  • 线上播放平台:土豆、百度视频
  • 拍摄时间:2002年
  • 语言:国语,浙江方言

影片信息

颜色:彩色

角色演员介绍

  • 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
    演员:王依丽
    年轻美貌,女扮男装解释梁山伯,以“九妹”之名以身相许。被逼嫁给马文才,誓死不从。
  •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
    演员:卢叶东
    青年才俊,与祝英台两情相悦,但是误会英台变心,抑郁而死。后与英台凌空飞走。
  • 梁山伯与祝英台
    马文才
    演员:张弓
    马太守之子,纨绔子弟。几次欲霸占祝英台。

职员表

片头画作:李勇逸
片头演唱:桑 越
片尾演唱:萧 雅
配唱
祝英台 配唱 冯晓娟
梁山伯 配唱 华渭强
配唱配音演员
廖琪瑛华渭强 姚春晓裘锦媛郭 敏 娄勇欢

演员表

角色演员备注
祝英台王依丽----
梁山伯卢叶东----
马文才张 弓----
祝公远华渭强----
王淑娟朱丹萍----
师 母张稚宏----
王子玉李公律----
银 心张 露----
四 九陈宏科----
马 兴黄 琦----
媒 婆张 静----

相关新闻

越剧电视剧《梁祝》在杭州万松书院首映
人民网杭州12月23日电 记者江南报导:因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读”美丽传说而闻名的杭州万松书院,今天下午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首映式:在这里现场取景拍摄的八集越剧电视连续剧《梁祝》,首次与戏曲界、新闻界等人士见面。
据主创人员介绍,越剧电视连续剧《梁祝》突出梁山伯、祝英台在万松书院读书求学、相知相爱的情节,不拘泥于越剧“女小生”的传统。该剧製作了国语、越剧方言两种版本,以适应各地观众欣赏习惯。主要演员卢叶东、王依丽等,都是20岁左右的新人,与剧中梁、祝的年龄贴近,其他还有多位越剧名角出演。
该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杭州市园文局凤凰山管理处、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等联合拍摄。将于2003年12月25日下午1:15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
万松书院
“十一”复建开放的万松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曾是明清时期杭州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也是浙江最高学府。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2001年7月,杭州市启动万松书院复建工程,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规划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开放近3个月,已接待各地游客20多万人次。
书院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等。其中毓秀阁原为接待各地访问学者的处所,现辟有“梁祝书房”,展现梁祝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明道堂为书院讲堂,陈设展示中国历代科举文化。大成殿为祭祀孔子处,设有“孔子行教图”壁画。
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杭州市园文局凤凰山管理处、浙江广电集团、宁波市鄞州区委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影视部等单位联合拍摄的8集越剧电视剧《梁祝》,以崭新的形式搬上电视萤屏。该剧拍摄地选择在因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读美丽传说而闻名的杭州万松书院与梁祝传说的发源地宁波鄞州区梁祝文化公园,让观众有亲临其景、亲历其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8集越剧电视连续剧,在保持原舞台剧《梁祝》经典唱段的同时,新增了许多新的有趣的情节,以生动的电视语言细緻、突出地描写梁山伯、祝英台在杭州万松书院的求学生涯,浓墨重彩描绘梁祝两人由相知相识进而相爱的爱情之路,使人对这一着名传说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新增了书院院长等人物,使剧情更生动、丰富;不拘泥于越剧女小生的传统,尝试男女合演,既保证经典唱腔原汁原味,又切合电视剧的表现形式。该片被列入中央电视台重点戏曲片,这是继我省越剧电视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越剧电视剧,也是宣传作为爱情之都的杭州和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一部力作。
该剧主创人员阵营强大,导演由中央电视台着名导演许玉琢担任。扮演梁山伯的卢叶东、扮演祝英台的王依丽,均系20岁左右的新人,都是浙江省艺术学校的毕业生。此外,该剧製作了国语、越剧方言两种版本,以适应各地观众欣赏习惯。

剧情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传统剧。该剧写祝英台女扮男装往杭城求学,路遇梁山伯结为兄弟,同窗三载,情谊深厚。祝父催女归家,英台行前向师母吐露真情,托媒许婚山伯,又在送别时,假託为妹作媒,嘱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赶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在楼台相叙,见姻缘无望,不胜悲愤。山伯归家病故,英台闻耗,誓以身殉,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轿绕道至山伯坟前祭奠,霎时风雷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纵身跃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双双飞舞。

分集剧情

第1集
  浙江余杭人氏梁山伯,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适逢土地竞标大赛,梁母望其夺得标售权,筹得赴书院经费。山伯夺标后,却因心善而将标旗让出。梁母只有变卖玉簪供山伯上书院。上虞县首富祝公远,其子祝威不求上进,被书院夫子逐回,妹妹英台聪灵敏慧,一心向学,为得父母首肯,英台用计称病,再改扮郎中来祝家看诊,公远夫妇竟未识破,因而答应英台女扮男装前去求学。英台、吟心与山伯、四九分别来到城内,见一对母女遭劫,山伯奋勇抓贼,夺回财物。偷儿聚众报复四人,忽有一侠士现身解救众人之后,飘然而去。
第2集
  山伯、英台惺惺相惜义结金兰,相偕上尼山。途中,山伯无意撞见英台长发之女子模样,英台大惊。山伯心生怀疑,英台假称曾立誓未得功名,永不断发,以此瞒过山伯。一行人来到书院,遇见当日之侠士,知其亦是来此求学之人,名叫路秉章,三人结为知交。书院夫子丁程雍,学识渊博,道貌岸然。行拜师礼时,山伯之束修被掉包成狗屎,程雍以为其存心戏弄,将其逐出书院。此时程雍之夫人与女儿丁香出面阻止,原来他们乃是当日之母女。程雍惧内,遂答应收留山伯,并让其以杂役弥补学费。一日,恶学生娄敬文、辛平等人欺负同学李善敏,山伯、英台劝解反被娄、辛制住,秉章及时出现教训二人。书院之澡堂定时提供热水予学生洗澡,山伯与秉章邀英台同去,英台抵死不从,仍硬被二人拖去,英台急欲逃走,却不慎跌入浴池中。
第3集
  众人鬨笑中,英台仓皇逃离澡堂。是夜,英台与吟心摸黑至澡堂洗澡,被巡夜的山伯发现,英台再施巧计摆脱。一日,秉章教导众人打醉拳,遭娄、辛讪笑,秉章指导英台打败娄敬文,使其更加怀恨。秉章的未婚妻如意因受恶官潘太守逼婚,逃至尼山书院,娄、辛得知此事,状告程雍,程雍怒至秉章房搜人,如意扮成书僮瞒过程雍,山伯却因说话不慎再次得罪程雍。丁香暗恋英台,以情诗示意,英台苦恼不已。如意不慎被娄、辛揭穿身份,秉章警告两人不得泄露出去,娄、辛假意答应。英台自告奋勇教如意扮男装之诀窍,却使如意对她的身份起了怀疑。英台于课堂上与程雍起争执,被罚抄论语。
第4集
  里,山伯巡更,见英台倦极打盹。山伯不忍而帮忙抄写。程雍发现代抄之事,令二人在太阳下罚跪。师母与丁香为其抱不平,程雍坚不妥协。英台不支昏倒,师母欲为其刮砂,却为吟心阻止,并坚持要众人离去,如意更加生疑,细查之下,发现英台是女儿身的秘密。山伯坚持留下照顾英台,吟心推拒不成只好答应。半夜英台喊冷,吟心熟睡不查,山伯钻进被中用体温为其驱寒。清晨英台醒来,见山伯与自己同床而眠,大惊之下,猛打山伯,山伯不明所以,四下闪避。英台细问下,知山伯未发现真相,心下稍安。英台为掩人耳目而接受丁香,丁香欣喜若狂,吟心却担心后果无法收拾。
第5集
  英台细问下,知山伯未发现真相,心下稍安。英台为掩人耳目而接受丁香,丁香欣喜若狂,吟心却担心后果无法收拾。一日,众学生打扫时,发现女子的月信布,程雍惊怒,令全体学生解衣,以查出书院中之女子,如意挺身承认,解救了英台,自己却被逐出书院。山伯、英台向师母求情,为如意找了栖身之所,并使程雍默许如意与秉章之关係。英台的秘密已为如意知悉,为免再使人生疑,英台故作粗鄙言行并随身佩剑,以增加男子气概。
继续看6-10集
选集
选集

相关资讯


小歌班初期已有《十八相送》和《楼台会》两折。小歌班进入上海后才发展成大戏《梁山伯》,是男班名伶王永春、白玉梅在原有的折子戏基础上,参照《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唱本,以及《英台宝卷》、《梁祝哀史》改编创作。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戏班在1919年3月15日,首演于上海第一戏院。由王永春饰梁山伯,白玉梅饰祝英台,童正初饰祝公远,俞存喜饰马文才,颜生焕扮师母,王凤祥扮先生。后各越剧戏班常作连台本戏演出。自1936年6月后的一年半中,仅姚水娟就上演了76场,筱丹桂上演41场。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合作,演出了经初步整理的《新梁祝哀史》。1951年秋,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排演该剧,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此次排演时,增添了尾声“化蝶”,朱传茗、薛传钢任舞蹈指导。该剧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语言上保持民间文学的特色,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作为国庆2周年观礼剧目进京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观看。1952年冬,该剧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製片厂摄製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祝英台改由袁雪芬饰演。该片在国内放映,创解放以来上座记录。上海市于1954年8月25日起,在大光明、大上海等22家电影院首轮公映1000余场,观众近155万人次(尚不包括二轮、三轮影院的场次和人数)。该片还发行到加拿大、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仅在香港一地,共放映187天,观众达65万人次以上,打破了有史以来香港影片放映的最高记录。1954年7月,该片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获音乐片奖;后又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1957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1954年,该剧又作为国庆5周年观礼剧目进京演出。1955年秋,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民主德国和苏联访问演出,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曾出席观看。演出受到两国观众的欢迎,谢幕频频。在柏林的一次演出,剧终谢幕达28次。1956年,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朝鲜访问演出;1986年,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香港演出;1989年,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美国纽约、旧金山作商业性演出。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优秀保留剧目,范瑞娟、傅全香代表作之一,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曾多次为访华的外国党政代表团和国家元首、政府领导人招待演出,有剧种代表作之称。该剧舞台演出本先后被收入《戏曲选》、《中国地方戏曲集成·上海卷》、《华东地方戏曲丛刊》第一集、《越剧丛刊》第一集和香港万里书店出版的《越剧精华》第一集。作家出版社于1954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59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8年12月,分别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该剧的主要唱段多次被中国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单位製成唱片和音带(包括戚雅仙、毕春芳的演唱在内)。1985年8月至年底,该剧由上海电视台摄製成5集戏曲电视连续剧,许诺导演,分老演员及青年演员两套拍摄。主要角色梁山伯、祝英台、祝公远分别由老演员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和青年演员章瑞虹、陈颖、金宏饰演。解放前该剧被灌成唱片的还有:1936年,高亭唱片公司出版的支维永、陶素莲演唱的《十八相送》、《下山访友》;1937年,胜利唱片公司出版的姚水娟、李艳芳演唱的《十八相送》、支兰芳演唱的《英台哭灵》;1937年、1938年,丽歌唱片公司出版的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李艳芳演唱的《楼台相会》、《梁山伯回书》;1947年、1948年,大中华、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范瑞娟、袁雪芬、胡少鹏演唱的《山伯临终》、《英台哭灵》、《楼台会》、《访祝》和徐玉兰的[四工调]《回十八》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