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橄榄树(齐豫1979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

橄榄树(齐豫1979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

橄榄树(齐豫1979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

《橄榄树》是中国台湾女歌手齐豫的首张个人专辑,由李泰祥担任製作人,共收录了9首演唱歌曲,3首纯演奏曲,于1979年7月9日由新格唱片发行。

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橄榄树》入选并位列第3位,作曲分项被评审选为第3位,演唱分项被评审选为百佳专辑第5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橄榄树
  • 外文名称:Olive
  • 专辑语言:国语
  • 专辑歌手:齐豫
  • 曲目数量:12
  • 发行时间:1979.07.09
  • 音乐风格:流行
  • 唱片公司:新格唱片
  • 製作人:李泰祥
  • 发行地区:中国

创作背景

整体创作
1970年,李泰祥开始了他的现代民歌创作实践,他意图结合文学、音乐、戏剧的元素,但是他一直没能找到一位诠释者,能将他的古典流行歌,变得真正流行起来,在这期间,他创作了部分收录于《橄榄树》专辑中的作品。1978年,历经多年民歌实验的李泰祥,终于找到了他那些压箱之作的理想诠释者:台大历史系大四的学生齐豫同时报名了金韵奖和第一届民谣风大赛获得了双冠军。两人在《金韵奖第三辑》中合作了一首《春天的故事》后,李泰祥毫不犹豫成为了初入歌坛的齐豫首张个人专辑《橄榄树》的製作人。而与其说他当时想捧红一位歌手,倒不如说他正争需要一位理想的歌手,来捧红自己的作品。
李泰祥在《橄榄树》专辑中身兼作曲、编曲、指挥、製作等多重身份,动员了近三十人的管弦乐队伴奏。
歌曲创作
《橄榄树》是三毛应李泰祥之邀写下的作品,原诗是三毛以英文写成,李泰祥徵得三毛同意后,由民歌手杨祖珺译成中文。原词还有一段:“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这是她旅居西班牙的记忆,也是对她丈夫荷西的故乡致意。李泰祥拿到歌词以后,觉得不够工整,再加上他觉得自己经常被传统束缚,生活上有许多框架,为了表达出他一心希望能自由自在的创作的理想之寄託,编改写了一段歌词,加进“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成为听众熟悉的版本,三毛诗里的主角原本是她在西班牙草原看到的小毛驴,李泰祥觉得歌名《为了小毛驴流浪》很奇怪,商议后改为《橄榄树》。齐豫第一次唱《橄榄树》是1979年在临沂街李泰祥的家中。李泰祥準备录製《橄榄树》之前,不断让齐豫试唱,“正式录製之前,齐豫唱了上千遍。
《青梦湖》是李泰祥在1978年秋天举行的“传统与展望新歌新乐与多元媒体发表会“”中,根据蓉子改编过的诗所谱成的一首歌。它脱胎于蓉子早年的一首题为《四月》的诗,经过改写重新组合以便于配乐,歌词不是蓉子诗的原型,只採取了那首诗的部分意境,表现一位年青少女的生命情态,正像一艘待启航的小舟,静泊在清晨如凉露的光中,那样地纯洁、美好与宁谧;只因为下一刻她就要面对那奇异而未知的世界,启动她停泊的小船,滑进人生的大海,也许是无比的绚烂;但也许是无尽的动荡。唯这一刻她的幸福是这样晶莹甜美,没有半点风浪,覆满了希望的浓荫,前途是那样宽广。作者捕捉的是这一剎那的感受和心态,诗遂产生。
作品审查
《橄榄树》在发行前因为没能通过台湾广电处审查,无法在电视电台公开播放,一说是因为当局怕歌词“我的故乡在远方”会挑起两岸三地隔绝三十年的敏感神经;又有一说是忌惮“流浪远方、流浪”会“鼓励青少年离家出走”。

专辑曲目

序号歌曲作曲作词时长
1
《橄榄树》
李泰祥
三毛
03:44
2
《青梦湖》
李泰祥
蓉子
03:35
3
《爱之死》
李泰祥
纯演奏曲
02:43
4
《答案》
李泰祥
许晓
03:03
5
《我在梦中哭泣了》
李泰祥
李泰祥
03:52
6
《摇篮曲》
李泰祥
--
02:26
7
《欢颜》
李泰祥
沈吕百
03:47
8
《走在雨中》
李泰祥
李泰祥
03:44
9
《爱的世界》
李泰祥
李泰祥
02:57
10
《预感》
李泰祥
--
02:12
11
《追逐与重逢》
李泰祥
纯演奏曲
02:39
12
《欢颜》
李泰祥
纯演奏曲
03:56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颁奖礼具体奖项获奖主体备注
1979年
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
《欢颜》
获奖

专辑鉴赏

《橄榄树》里齐豫的声线,除了因为尖锐的高音所带来的飘逸感,期间还总是散发出一种很纯朴的泥土和青草气息,完全是地簌与天簌通灵的融合。天赋让齐豫的声线,自然而然在古典和民谣之间融为一体,而青春的单纯和率真,又让齐豫的歌声,总是会在美伦美幻的乐境中,呈现出一种义无反顾和勇无直前的锐利气质。
《橄榄树》中,齐豫的演唱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李泰祥的编曲与製作完美的引出了她最大的潜能,让橄榄树在编曲、演唱、製作各方面都显得严谨和完美,和彼时充满“素人”气质的校园民歌截然不同,专辑把现代诗和古典音乐融入了流行歌曲,这样的尝试李泰祥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能把这样的融合执行的如此完美细腻和天衣无缝,这张专辑在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走出了一条雅俗共赏的康庄大道,箇中的才情与胆识,时隔多年,依然令人敬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