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许昌(河南省地级市)

许昌(许昌市)

许昌(河南省地级市)

许昌市一般指本词条

许昌,河南省辖地级市,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下辖2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495.63万人。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複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2017年,许昌市生产总值2642.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55.1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31.1亿元,增长10.3%。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许昌
  • 外文名称:Xuchang
  • 别名:莲城、许都、魏都、汉魏故都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河南省
  • 下辖地区:2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
  • 政府驻地:许昌市魏都区建安大道1516号
  • 电话区号:(+86)0374
  • 邮政区码:461000
  • 地理位置:中国华中、河南省中部
  • 面积:4996平方公里
  • 人口:495.63万人(2017年)
  • 方言:中原官话-洛南片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曹丞相府、花都温泉度假区、神垕古镇等
  • 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 火车站:许昌站、许昌东站
  • 车牌代码:豫K
  • 行政区划代码:411000
  • 地区生产总值:2830.62亿元(2018年)
  • 人均生产总值:64202元(2018年)
  • 名人:荀彧、陈群、吴道子、马殷等

历史沿革

帝尧时期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夏朝
夏朝曾建都阳翟(今许昌禹州)。
商朝
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建安区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西周
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城邑有:历(今禹州市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许(今建安区张潘乡古城村一带)、鄢(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等。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建安区)、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
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新朝
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併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汉时期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
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两晋
西晋沿袭魏制。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混战,许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所占。
南北朝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所在今建安区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统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併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县)、长葛、许昌、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
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代
后梁改许州为许州匡国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称许州忠武军。
北宋
初,改许州忠武军为许州,隶京西北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路。
许州改称昌武军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长社、长葛属之,隶南京路(今开封)。阳翟县升为颍川军,后改称颍川州,旋又改颍川州为钧州,亦属南京路。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明清时期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併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闢了禹密新、禹郏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闢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併,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扶沟、西华、商水、平顶山市等县市。
共和国时期
1954年10月,临汝县改隶洛阳专区管辖。
文峰广场文峰广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
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2016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覆同意撤销许昌县,设立许昌市建安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12月,许昌市辖魏都、建安2个区,禹州、长葛2个市和鄢陵、襄城2个县。市政府驻许昌市魏都区建安大道1516号。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下辖区域
魏都区
88
西大街道、东大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北大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桥营街道、丁庄街道、半截河街道、七里店街道、文峰街道、新兴街道
建安区
1002
将官池镇、五女店镇、尚集镇、苏桥镇、蒋李集镇、张潘镇、灵井镇、陈曹乡、邓庄乡、小召乡、河街乡、桂村乡、椹涧乡、榆林乡、长村张乡、艾庄回族乡
禹州市
1461
颍川街道办事处、韩城街道办事处、钧台街道办事处、夏都街道办事处、神垕镇、方山镇、顺店镇、无梁镇、鸿畅镇、梁北镇、古城镇、火龙镇、文殊镇、鸠山镇、褚河镇、郭连镇、范坡镇、朱阁镇、浅井镇、花石镇、方岗镇、苌庄乡、张得乡、小吕乡、磨街乡、山货回族乡
长葛市
649
建设路街道、长兴路街道、长社路街道、金桥路街道、和尚桥镇、坡胡镇、后河镇、石固镇、老城镇、南席镇、大周镇、董村镇、增福庙乡、官亭乡、石象镇、古桥镇
鄢陵县
866
金汇区、安陵镇、马栏镇、柏梁镇、望田镇、张桥镇、陶城镇、大马镇、陈化店镇、南坞乡、只乐乡、彭店乡、马坊乡
襄城县
920
城关镇、颍桥回族镇、麦岭镇、颍阳镇、王洛镇、紫云镇、库庄镇、十里舖镇、山头店镇、湛北乡、茨沟乡、丁营乡、姜庄乡、范湖乡、双庙乡、汾陈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2′~34°24′,面积4996平方公里。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

气候

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之间,魏都区最高为14.6℃(与城市效应有关)。最暖年是1961年,年平均气温为15.4℃~15.9℃。最冷年为1984年,年平均气温为13.4℃~13.7℃。暖、冷年相差2℃~2.2℃。年极端最高气温44℃,出现在1966年7月19日(鄢陵县),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4℃,出现在1955年1月6日(今魏都区)。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为27.2℃~27.4℃;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0℃~0.5℃。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许昌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毫米~736毫米,多集中在6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65%。

生物资源

许昌市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按河南省动物区划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动物地理省。全市共有主要动物135种。许昌市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矿产资源

许昌市境内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煤炭、铝矾土、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原煤储量64亿吨,铝矾土探明储量1.4亿吨,铁矿石探明储量4.2亿吨,发电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时。许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蔬菜类等多种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菸草生产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

人口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总人口495.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7万人,常住人口440.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5.1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6%,比上年末提高1.68%。许昌市境内除汉族外,有满、蒙古、回、藏等41个少数民族。

政治

职务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书记
胡五岳
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长
史根治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赵文峰
统计截至2019年3月,参考资料来源

经济

综述

2017年,许昌市生产总值2642.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55.1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31.1亿元,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2%。人均生产总值60120元,比上年增长7.8%。
2017年,许昌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72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7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4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9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9%,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2017年,许昌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0%。食品菸酒价格下降0.3%。非食品菸酒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2.7%。工业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0.7%。
2017年,许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税收收入107.4亿元,增长16.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9%。分级看,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亿元,增长8.5%;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亿元,增长17.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2亿元,增长7.1%。其中,民生支出206.8亿元,增长4.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5%。
2017年,许昌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64.3亿元,比上年下降31.7%;第二产业投资1506.0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投资963.1亿元,增长31.1%。基础设施投资417.0亿元,增长71.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16.5%。民间投资2231.1亿元,增长7.4%,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88.1%。工业投资1506.0亿元,增长5.0%,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9.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6元,比上年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45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1元,增长8.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65元,比上年增长3.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38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571元,增长4.3%。

第一产业

2017年,许昌市粮食种植面积651.4万亩,比上年减少11.6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24.4万亩,减少2.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39.6万亩,减少19.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3万亩,减少0.3万亩。菸叶种植面积14.1万亩,减少1.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0.7万亩,增加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1.9万亩,减少4.7万亩。花卉种植面积60.8万亩,增加4.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0.2万亩,减少0.1万亩。
2017年,许昌市粮食产量279.7万吨,比上年减产4.5万吨,下降1.6%。其中,夏粮产量157.3万吨,下降0.1%;秋粮产量122.4万吨,下降3.4%。棉花产量0.1万吨,下降17.7%。菸叶产量2.8万吨,下降5.5%。油料产量6.5万吨,增长4.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7.3万吨,下降7.2%。
2017年,许昌市肉类总产量35.3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 35.0万吨,下降0.4%。禽蛋产量16.1万吨,下降7.6%。奶类产量3.8万吨,下降18.6%。其中,牛奶产量3.7万吨,下降18.3%。
2017年,许昌市水产品产量2.1万吨,与上年持平。
2017年,许昌市造林面积3.5万亩,比上年减少6.8万亩。零星四旁植树2112万株,增加7万株。育苗面积6.3万亩,减少1.1万亩。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74.0万亩,比上年增加2.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65.3万亩,增加7.2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66.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9063家,其中今年新培育1100家。

第二产业

2017年,许昌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8%;集体企业增长13.2%,股份制企业增长12.0%;非公有制企业增长9.4%。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9.7%。
2017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金属矿物製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电气机械和器材製造业增长24.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6%,汽车製造业增长24.2%,菸草製品业增长11.1%,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製造业增长10.7%,通用设备製造业增长19.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9%,专用设备製造业增长14.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装备製造业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9%;高成长性製造业增长14.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7%;传统支柱产业增长3.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4.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1%。
2017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利润总额559.3亿元,增长1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34.1亿元,增长2.5%;集体控股企业5.0亿元,增长5.2%;非公有制企业520.2亿元,增长19.5%。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製品业利润总额96.1亿元,增长23.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8.3亿元,增长24.5%;电气机械和器材製造业65.6亿元,增长23.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9.7亿元,增长19.7%;通用设备製造业32.9亿元,增长24.6%;专用设备製造业25.3亿元,增长21.2%;汽车製造业24.9亿元,增长31.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製造业23.4亿元,增长8.3%;农副食品加工业15.8亿元,增长1.2%;纺织业14.5亿元,增长8.2%。
2017年,许昌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钢材249.0万吨,比上年增长30.4%;变压器742.9万千伏安,下降2.5%;工艺美术製品338.7亿元,增长16.2%;小麦粉195.4万吨,增长5.4%;鲜、冷藏肉124.1万吨,增长7.6%;捲菸371.5亿支,下降0.7%;布6.5亿米,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5%。
2017年,许昌市建筑业增加值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6.5%。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50家,比上年增加4家。建筑业总产值161.7亿元,增长17.0%。

第三产业

2017年,许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住宅投资147.3亿元,增长6.4%;办公楼投资12.7亿元,增长210.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9亿元,增长19.2%。房屋施工面积1994.3万平方米,增长14.7%。房屋新开工面积544.6万平方米,下降3.8%。房屋竣工面积141.6万平方米,下降9.2%。商品房销售面积555.3万平方米,增长5.1%。
2017年,许昌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50768套,其中列入省棚改计画的项目已开工41541套,已基本建成38802套。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69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7个。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836.3亿元,比上年下降2.0%。
2017年,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经营地看,城镇714.1亿元,增长12.1%;乡村177.2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732.1亿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159.1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8.5%,饮料类增长16.7%,菸酒类增长1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2%,化妆品类增长24.9%,金银珠宝类增长12.8%,日用品类增长2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3%,中西药品类增长26.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2.5%,家具类增长31.6%,通讯器材类增长24.9%,石油及製品类增长16.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0%,汽车类增长12.6%。
2017年,许昌市进出口总额14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出口124.96亿元,增长9.7%。以人发、纤维发为主的发製品,出口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5%;以电力电气设备、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18.3亿元,下降39.38%;以天然蜂蜜、腐竹、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出口5.63亿元,增长23.57%;以合成纤维纱线、棉机织物为主的纺织品,出口3.93亿元,增长93.35%;以棉质、合成纤维针织衣物为主的服装出口3.13亿元,增长9.27%;以皮面鞋、橡胶鞋、纺织面鞋为主的鞋类产品,出口1.34亿元,下降41.73%;陶瓷产品出口1.67亿元,下降6.85%。出口美国37.23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出口非洲35.41亿元,增长25.78%;出口欧盟8.29亿元,下降30.29%。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3.58亿元,比上年下降19.5%,其中对中亚6国、南亚7国分别增长93.37%、14.26%。
2017年,许昌市新批外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新增省外资金项目371个,总投资1860.4亿元。契约利用省外资金1620.4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78.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年境外投资备案新企业7家,增资项目1个,对外投资中方协定额6914.2万美元。
2017年,许昌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业务总量9.92亿元,增长33.9%。快递业务总量3032.21万件,增长29.1%;快递业务收入3.38亿元,增长28.9%。
2017年,许昌市电信业务总量55.11亿元,比上年增长97.6%。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422.3万户,其中行动电话用户384.82万户。4G行动电话用户278.47万户。固定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96.66万户,比上年增加20.7万户,其中固定网际网路光纤宽频接入用户93.78万户,比上年增加23.3万户。
2017年,许昌市共接待游客210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7.1亿元。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7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23.1亿元,增长11.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14.8亿元,增长10.3%。住户贷款余额516.3亿元,增长14.3%,其中消费性贷款余额340.9亿元,增长35.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098.5亿元,增长8.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36.5亿元,增长31.1%。年末境内上市公司5家,主机板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5家,全年全市直接融资144.64亿元。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6.21亿元。其中,财产险15.86亿元,人身险60.35亿元。全年给赔付支出23.2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8.32亿元,人身险赔付给付14.91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6家。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1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2017年,许昌市专利申请12472件,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发明专利4207件,增长16.1%。专利授权4594件,增长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7件,增长42.3%。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13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2件,增长48.9%。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5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修订地方标準38项,组织参与起草国际标準16项,国家和行业标準254项。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誌保护产品9个,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长质量奖3家,河南省名牌产品140个,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85家。全国质量强市示範市顺利通过省政府考核预验收。全国最大的质量主题公园在建。新增河南省质量教育基地4个。3家企业获批创建国家级服务标準化试点,14家单位获批创建河南省服务标準化试点,2家服务行业企业通过省级服务标準化示範单位评估验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7所,普通高中29所,普通国中205所,国小838所,幼稚园1140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高等学校在校生5.30万人,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2.96万人,高中在校生7.04万人,国中在校生18.38万人,国小在校生41.94万人,幼稚园20.68万人,特殊教育学生218人。全市幼稚园、国小、国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全部达到100%。全年共资助困难学生14.04万人次,总计12027.67万元。
高校名称
办学层次
许昌学院
本科
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4个,综合档案馆7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共有2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07个,其中医院101个,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201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46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84人,注册护士9839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2789张,其中医院18011张,乡镇卫生院3609张。
医院名称
医院等级
许昌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许昌市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许昌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许昌市立医院
二级
建安区人民医院
二级
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级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二级
许昌市建安医院
二级
许昌市公疗医院
二级

体育事业

2017年,许昌市区建成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468处(套),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在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共获得两枚金牌,一个第五名,一个第七名,一个团体第七名和一个第八名的优异成绩。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点606个,比上年增加85个;体育彩票销售收入6.84亿元,增长6.4%。

基础设施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114.2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2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00.6万人,比上年增加4.6万人。年末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长度441.26公里,公共供水总量4161.06万立方米,自来水用水户28.79万户。城市(中心区)排水管网925.5公里,其中雨水管网536公里,污水管网389.5公里。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97%;再生水回用工程2座,全年再生水回用53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水质配套建成投用人工湿地3座,实施生物增效技术1座,日排水量25.7万立方米;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厂1座,污泥处理能力250吨/日,市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9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1.5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4.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0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7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41万人。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收入为38.36亿元,支付基本待遇46.57亿元,累计结余40.43亿元。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8457户,27049人,累计发放资金8510.5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4831户,62489人,累计发放资金12459.7万元。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045.59万元,累计救助人次73196人次。

交通运输

综述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许南(阳)、许扶(沟)、许开(封)、许洛(阳)公路、许平(顶山)南(阳)高速公路和许开(封)、许登(封)、许亳(州)高速公路在此交会。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公路里程995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278.6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3条,1177.8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9083万吨,比上年增长11.9%;货物运输周转量201.5亿吨公里,增长8.8%。旅客运输量4144万人,增长4.8%;旅客运输周转量15.4亿人公里,增长0.3%。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37条,比上年末增加4条;运营线路长度664公里,增加106公里;运营车辆561辆,增加59辆;全年客运总量5181万人次,增长105.7%。

航空

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产业园主要包括航空枢纽港核心区、空港商业区、空港商务区、高档生活区等4大功能区。项目选址在许昌市东城区,位于天宝路与新107国道交会处,总体开发面积约1048亩,总投资22亿元以上,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以上。该项目计画分两个阶段实施,总建设期为5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许昌的航空城和高端城市综合体。按照框架协定,作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河南省建设的第一个异地航站楼-许昌异地航站楼。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乘飞机出行的旅客在许昌即可办理所有登机手续,并可在3天之内免费乘坐大巴赴机场登机。

铁路

3条设计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国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港客运专线(京广客运专线)、京昆客运专线(郑渝客运专线)及郑合客运专线,4条国家干线客货运铁路(京广铁路、淮海铁路、孟平铁路、平禹铁路)、3条城际铁路在建筹建(郑州—许昌城际铁路、许昌—漯河城际铁路、许昌—平顶山城际铁路)。许昌客运综合枢纽站、许昌中心客运站、许昌东站分别是衔接京港高铁(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昆高铁(郑渝高铁)、郑合高铁的综合十字形高铁枢纽站,禹州客运综合枢纽站为衔接淮海铁路客运站(禹州)的综合枢纽站,鄢陵客运综合枢纽站为衔接淮海铁路客运站(鄢陵)的综合枢纽站 许昌--郸城窄轨客运铁路。

公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40公里,107国道贯穿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米”字型高速公路网(许昌至北京、许昌至港澳、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开封、许昌至洛阳、许昌至亳州)已经构成,一体化交通网路方便快捷。

名优特产

禹州钧瓷
禹州中药材
禹州粉条
襄城红薯襄城菸叶
鄢陵蜡梅
鄢陵彭店赵家樱桃
鄢陵陈化店矿泉水
长葛石象豆腐
长葛人造金刚石
许昌河街腐竹
许昌胡辣汤
许昌发製品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底,许昌市A级景区21家,其中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7家。
钧官窑址博物馆景区
钧官窑址博物馆景区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兴建,由两院院士、着名建筑设计大师齐康教授主持设计,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钧官窑遗址为基础,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技术研发、学术交流、钧瓷製作、宣传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是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典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东部,南邻311国道,东临219省道,西距京珠高速20公里、京广铁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北临鄢陵县城主干道人民路。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鄢陵花博园)2001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梁永基教授担纲设计,建成于2002年9月,占地面积1500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神垕古镇
神垕古镇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其中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形成经营、生活、製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春秋楼
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着名人物

着名人物
姓名事迹姓名事迹姓名事迹
荀彧
曹操首席谋臣
张良
谋圣
钟繇
楷书鼻祖
许由
许昌之源许姓之根
晁错
西汉名相
郭嘉
着名谋士
司马徽
东汉隐士
灌夫
战将
葛天氏
音乐舞蹈始祖
邯郸淳
笑林始祖
褚遂良
书法家
刘德升
行书鼻祖
朱士行
西行求法第一僧人
陈群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
刘永治
解放军上将
吕不韦
秦相
徐庶
三国谋士
吴道子
唐代画圣
张春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连维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许明
网路新秀
韩非子
法家鼻祖
马殷
五代十国南楚的开国皇帝
任宏恩
国家一级演员
歌浴森
中国内地男歌手
王文沖
影视演员

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範城
国家卫生城市
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