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终弟及
兄终弟及,是一种继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多见少数民族早期政权(例如元金)及古三代,例如商代王位由王弟与王子继承并用的制度。传弟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传子有传兄之子、传弟之子和传嫡子。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史记·宋世家》宣公病,让其弟曰:“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之通义也,我其立和”。商代前期王位继承传子与传弟并重,后期则以传子为主。春秋时宋吴等国亦有兄终弟及的。秦朝以后,由于各种不同原因,也有过兄死弟及事。唐武宗李炎、唐昭宗李晔、宋太宗赵匡义、金太宗吴乞买、元仁宗、元文宗等,均是以君主之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兄终弟及
- 外文名:xiong zhong di ji
- 属于:继承的制度
- 出处:《皇明祖训》
- 分类:历史
- 同义词:兄死弟及
简介
殷商中丁以后,经常发生王位的纠纷,兄终弟及的制度遭到破坏,传嫡子为王制渐为流行,但兄终弟及仍偶见于后世。
根据赵光义的说法,宋昭宪太后认为后周灭亡皆因幼主临朝,所以留下兄终弟及的遗言,要求宋太祖立下金柜之盟,宋太祖被迫接受,死后传帝位给赵光义,即是太宗。但此说疑点重重,宋太祖时代未曾听闻此说,且太宗即位后立即迫害太祖之子,历史学家邓广铭、张荫麟等论证「金柜之盟为虚构」,影响至今,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说法。
及至明,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就据此立兴献帝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兄终弟及的情况并不一定出现于君权之承继,也适用于某些可以世袭的官爵承继权。清朝时,颜回后人就多次以兄终弟及之例,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王位继承制度
亦可写作“兄死弟及”。及,就是继承的意思。
王位由哥哥传给弟弟继承,传弟一般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传子有传兄之子、传弟之子和传嫡子几种。
我国古代的夏朝、商朝以及鲁国、宋国等实行这种继承制度。例如鲁炀公熙接替其兄鲁考公酋的位置,宋微仲接替其兄宋微子启的位置。
后世的宋朝、元朝也偶尔出现过这种情况。例如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旧中国的西北的回族军阀“西北诸马”核心权力也採取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
现代的沙乌地阿拉伯也是实行这种制度。
在私有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採用兄弟相继的方式也缺乏硬性的约束力。因为“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之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兄终弟及”原则事实上无法抵挡住权力私有欲、独占欲的冲击。只有根据“嫡、长”这些先赋的或“天定”的条件,把皇位继承资格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个人身上,才能确立起比较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标準,才可能杜绝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较好地避免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绝庶孽之窥箭,塞祸乱之本源”。
其相对应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替”。
政权 | 姓名 | 在位皇帝 | 受封年 | 受封原因 | 结果 |
---|---|---|---|---|---|
晋朝 | 司马颖 | 晋惠帝 司马衷 | 304年 | 司马颖控制政府,废太子司马覃,河间王司马颙上书建议封司马颖为皇太弟 | 后为司马颙所击败,同年即被废,复称成都王 |
司马炽 | 晋惠帝 司马衷 | 304年 (阳曆为 305年) | 河间王司马颙控制政府时所遴选 | 306年,惠帝去世后登位,是为怀帝 | |
前赵 | 刘乂 | 汉昭武帝 刘聪 | 310年 | 刘聪政变,杀其兄皇帝刘和,刘聪为刘渊庶子,而刘乂为嫡子,故立其为皇太弟 | 317年,被刘聪皇子刘粲诬告刘乂谋反,被废为北部王,不久为刘粲派人所杀 |
西燕 | 慕容沖 | 前燕幽帝 慕容暐 (当时由前秦所扣留) 济北王慕容泓 (当时已被杀) | 384年 | 慕容泓先为部属高盖所杀,慕容沖才被拥立为皇太弟,未登帝位前实际上已是国家元首,但因兄长慕容暐仍然在世,而原为前燕皇帝,所以慕容沖只称太弟,到慕容暐被前秦所杀才称皇帝 | 385年,慕容沖即帝位 |
前秦 | 苻懿 | 秦高帝 苻登 | 387年 | 苻懿为哀平帝苻丕之子,封勃海王,苻丕被晋军所杀之后,大臣护送苻懿及弟弟济北王苻昶到远房堂兄南安王苻登所控制地区。苻登起初提议拥护苻懿继位,但在大部分部下拥护之下自己继位,封苻懿当太弟 | 388年,苻懿去世,謚献哀(献哀太弟),苻登改封儿子苻崇当太子 |
唐朝 | 李重茂 | 李重福 | 710年 | 李重福反对叔叔唐睿宗夺取皇位,自立为帝,以被废黜的弟弟唐殇帝李重茂为皇太弟 | 李重茂实际上没有加入李重福的阵营,而李重福不久被杀 |
李炎 | 唐文宗 李昂 | 840年 | 宦官仇士良废太子李成美后所改立 | 840年,文宗去世后继位,是为武宗 | |
李晔 | 唐僖宗 李儇 | 888年 | 僖宗病重时,被宦官杨复恭所推,矫诏所立 | 888年,僖宗去世后继位,是为昭宗 | |
南唐 | 李景遂 | 南唐元宗 李璟 | 947年 | 李璟称兄终弟及乃其父南唐烈祖李昪遗命 | 南唐屡败于后周,958年,李景遂请辞太弟,被改封晋王,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后为李弘冀派人毒杀,被追赠为皇太弟,谥文成(文成太弟) |
李景达 | 南唐元宗 李璟 | 947年 | 本为齐王,去世后被追封 | 南唐元宗追赠为皇太弟,謚孝昭(孝昭太弟) | |
辽国 | 耶律李胡 | 辽太宗 耶律德光 | 930年 | 太后述律平的幼子,受述律太后宠爱 | 947年,太宗于率军回国途中去世,皇侄永康王耶律兀欲时随军,趁机即帝位,是为世宗,耶律李胡被废。 |
耶律隆庆 | 辽圣宗 耶律隆绪 | 1017年 | 本为秦晋国王,去世后被追封 | 本为秦晋国王,去世后被追封 | |
耶律重元 | 辽兴宗 耶律宗真 | ? | 重熙三年(1034年),在耶律重元的告密下,辽兴宗耶律宗真率领近卫军囚禁法天太后,夺回皇权。兴宗为感谢其弟的告密,封其为皇太弟,并曾在酒后允诺传位给他。 | 1055年,兴宗去世,皇子道宗耶律洪基继位,被改封为皇太叔 | |
金国 | 完颜吴乞买 (完颜晟) |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 1115年 | 金国初年采兄终弟及制,完颜吴乞买于其兄金太祖在位时被封为谙版勃极烈,谙版为“大”的意思,勃极烈是“官员”之意,后来转化为清朝的“贝勒”,“谙版勃极烈”有储君之意,所以完颜吴乞买的地位就相当于皇太弟 | 1123年,太祖去世后继位,是为太宗 |
完颜斜也 (完颜杲) | 金太宗 完颜吴乞买 | 1123年 (阳曆为1124年) | 金国初年采兄终弟及制,金太宗即位后,将谙版勃极烈之称号转授其弟完颜杲 | 1130年,太宗尚在位时去世 | |
元朝 | 爱育黎拔力八达 | 元武宗 海山 | 1307年 | 元成宗去世,皇子海山坐镇和林,皇后及忽必烈子阿难达欲排除海山,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抢先入宫平变并监国,以待海山即帝位,因功被海山立为皇太弟,但史书大部分记载其为皇太子 | 1311年,武宗去世后继位,是为仁宗 |
原始婚姻制度
参见:夫兄弟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