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口长流

海口长流

长流镇位于海南岛北部,北接琼州海峡,隔海与雷州半岛相望。 长流镇是海南省海口市管辖的一个镇,建制于1953年,现在是海口行政中心,市政府驻地于此,在长流镇长滨东二街7号。长流镇东接港澳开发区,西通西秀镇,南邻石山镇,北依琼洲海峡,是风景秀丽的海滩,是休闲、度假、娱乐和旅游胜地;辖区内有海榆西线、南海大道、滨海大道西延线贯通境内,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是未来海口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口长流
  • 位置:海南岛北部
  • 建立时间:建制于1953年
  • 文明古蹟:常住宝塔 登龙坊 班超庙

简介

长长的流水。汉张衡《归田赋》:“仰飞纤缴,俯钓长流。”三国魏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晋卢谌《赠崔温》诗:“平陆引长流,冈峦挺茂树。”
远途流放;长期流放。唐赵璘《因话录·宫》:“及知其母年高,乃免死,杖一百,长流康州。”《新五代史·唐臣传·毛璋》:“璋坐长流儒州,已而令所在赐自尽。”《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因初修台时,为吾慢功,故罚吾为长流百姓。”明屠隆《彩毫记·妻子哭别》:“长流远指夜郎西,瘴雨蛮烟迢递。”
长流镇是国家建制镇,1953年就设镇,距离海口市区16公里,位于琼北,西邻西秀镇,南接石山镇,北依琼州海峡,是风景秀丽地杰人灵之所。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长流东南各村原属兴政都併入烈楼都,数年后因行政区划变更,烈楼凤楼二都废,设琼山县第五区,后改五源乡。五源乡包括旧时十三个都,行政改变后,长流人自称为五源乡,后再更名为那流乡。抗战胜利后,长流镇在外供职的有文化人,纷纷回乡相聚,在当时长流有名乡绅王丹山(即王植桂)的大力支持下,準备出资在长流办所中学,以便本乡本土地农家子弟也能读中学,但一想到“那流”一词在长流方言中其意不好听、不雅观,于是大家提议要改乡名,以乡名为校名。大伙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五源河穿乡而过,源远流长,于是一合计将“那流”改名为“长流”。

新中国时期

1950年海南岛解放,长流划为琼山县第五区,区公所设在今长流镇,区下设五乡:乡东、长西、长南、长北、长新。五乡管辖49个自然村。1958年“大跃进”时,全国各地将乡政府纷纷更名为“人民公社”,长流原属琼山县第五区,划入海口市管辖,改名为海口市长流人民公社。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人口倍增,长流公社又分出新海公社和荣山公社。1982年拆社设乡,长流设区公所,辖新海、荣山二乡。1986年撤消区公所,长流又恢复镇建制。1991年,海口市重新规划区划,整个长流归入海口秀英区管辖。
据长流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辖区面积有50.2平方公里,人口33125人,其中农业人口20588人,非农业人口12637人。全镇辖13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耕地面积15699亩,主要以水稻种植,瓜果蔬菜,以及花卉养殖为主,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为4030元。随着海口市政中心逐渐北移,长流镇经济将越来越好。

文明古蹟

长流镇是一处文化积澱地方,方圆50平方公里土地上,散落着不少文化古蹟,村村有古庙,各族有宗祠,各种历史遗蹟不时让文史爱好者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常住宝塔
长流镇新民村有座名叫“常住”的宝塔,宝塔通高3.42米,平面四角三层,仿木构楼阁式,实心,採用石材分块雕刻叠砌而成。塔身三层,每层都有出檐作瓦楞和捲云顶盖,檐角向上翘起。第一层塔身正面浮雕狮子,背面为象。白象青狮都是佛教祥物,青狮系文殊菩萨的座骑,白象为普贤菩萨的座骑,表示智慧威猛。左右两面雕饰宝篮火珠等供品。第二层分别刻有佛家万字标誌和方胜纹图案。第三层右面刻“常”、左面刻“住”、后面刻“宝”、正面刻“塔”等四个阳文篆体大字。三重塔身立于莲花基座上,塔顶部下有圆形座,上托四角蕉叶形插角阿育王塔式,正中置剎身、为单相轮托宝瓶焰状形顶。宝塔不设佛龛,立一浮雕佛祖于须弥座前,两边立二根宝瓶望柱。
石塔建于何年代,新民村的人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说此塔比他们村庄还要老。有多位文物专家来看过宝塔,说此塔所建年代不晚于宋,其造形在山西大同,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浮雕塔中能找到身影。过去长流地区有古塔多座,如今仅存这座常住宝塔,是至今人们难得一见的古代遗存。
登龙坊
在长流镇博抚村保存一座明清代石雕“登龙坊”,该坊位于黄氏宗祠右侧,石坊通体完好,上面字迹清楚。据博抚村村民介绍,石坊后原有房三间,坊上方有楼顶盖,如今均已毁,只保留下这座登龙坊。石坊正中上方阴刻“登龙”二大楷书,登龙二字上上阴刻“旨”字,古人系奉皇帝玉旨而立。而刻阴文直书小字年款:“大明弘治戊午(公元1498年)科黄轮,中乡试,长诗才,奉旨竖坊。”左款下刻:“国学罔捐辅”(“罔”字侧上小字,以示小辈)。又署裔人同修者地名、人名五行,地名:“博抚、棠甘、头拱、文章、式金、澄迈”,中间刻一“黄”字,其下列名:“琼玉、宗宝、绩祖、正宗、无禄、大户同修。”最后一行署重修年款:“大清乾隆壬午(公元1762年)吉日。”
黄轮是博抚村人,明中举后援知县,登龙坊创立于公元1498年之后数年间,至今已500年了,就是从重新算起也已245年。登龙坊保存完好,造型古朴庄重,是今天人们研究明代石坊重要实物证据。
班超庙
在长流镇不少村庄都建有班超庙,班超是东汉安陵人,并没有来过海南,不知何故,长流人大多尊他为“境主”。班超庙里都塑有班超的神像和彩绘。当地人称班超公,说他保境安民,和伏波将军马援一样都是民间的保护神。长流等地班超庙都修得不错,气派不凡,没有修班超庙的村庄,也将班超神位安在村庙里,来祭祀班超。

地理位置

长流镇位于北纬20°,东经110°,地处海口市的西北部,西接西秀镇,南接石山镇,北临琼州海峡,东接港澳开发区。全镇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其境内有五源河以及那甲山等风景。

气候

海口市长流镇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颱风暴雨,冬季不冷但寒气流侵袭时有阵寒。

行政划区

长流镇下辖长流墟社区、长东村、康安村、会南村、长丰村、美德村、博新村、长南村、堂善村、长流村、堂昌村、长北村和美李村。

交通

辖区内有G225国道,南海大道,滨海大道,海榆西线和长滨路等贯通境内,交通便捷,其中高铁有长流站位于辖区内。

人口

全镇辖区的面积共有5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33125,。

未来发展

2011年,海口市政府市委从原来在龙华区的办公地址迁到到了长流镇,标誌着海口市
政府将大力发展长流地区,海口市城区的西扩。长流地区是海口市2005-2020年城市总
体规划中的重要区域,除了海口市政府,各级职能机关的入驻,更加準备形成带动海口
以及海南内陆金融经济的商务中心,以滨海大道贯穿东西,联动老城区组团喝江东组团
形成全新的海口发展形态。
长流起步区规划用地功能布局结合现状使用、地形资源特点和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要求。其功能形成“一纵轴、一横轴、四个居住小区”的布局结构:
“一纵轴”即沿城市中轴两侧安排商务办公用地,以高层写字楼和酒店为主,中轴线规划为中央公园,和北部的滨海市民广场相连,形成向大海开发的态势。
“一横轴”即沿着中央东西向主要道路两侧,自西向东安排展览中心、区级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行政办公等功能,形成一条综合轴。
“四个居住小区”是指分别在规划区的西部和南部规划的四个居住小区
既然要说长流板块在海南省的规划与发展,就不得不先说海南省的省会海口市究竟未来会充当一个什幺形象,依託于海口市的长流板块将顺势而行.
海口市是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国家南海海洋研发和综合产业开发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位于海南省的东北部,紧邻南海,成为与内陆地区最直接的连线城市。同时海口还是海南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海南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理想居住地;海南省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基地。
海南省赋予海口市“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发展方向,提
出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要求海口市必须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
集聚和辐射作用。
下面来说说长流组团的核心项目
西海新片区开发:结合西海岸起步区建设及长流中心镇改造,加快开发金沙湾片区、西海岸南片区,完善医疗、教育、购物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海口新市区。
长流商务区:主要建设商务楼,商务酒店及公共配套设施。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包括会展中心、五星和七星级酒店、经济总部等,发展会展经济。
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包括主体育场,音乐厅,游泳跳水馆及附属设施。
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广告,策划与谘询,工艺设计,音像出版、动漫、表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网路游戏和网路服务等产业。
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主要包括农产品现货交易区、加工配送储运区、总部经济区、综合服务区、国际农业博览中心等。
新海物流园:包括园区内土地平整,市政基础设施、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