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永明
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法律学系系主任、刑法教研室主任。现主要从事刑法学和犯罪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熊永明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江西进贤
- 出生日期:1969年3月1日
- 职业:高校教师
- 毕业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专业方向:刑法学;犯罪学
- 职务:南昌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法律学系系主任、刑法教研室主任
- 主要成就: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学术代表作:《现代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规制》、《刑法谦抑性研究》、《伪造文书罪初论》等
- 职称:教授
个人简历
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攻读刑法学硕士学位,获得刑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9月—2005年6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
1997年9月—2003年9月,在南昌大学法律学系工作,任讲师;
2003年9月—至今,在南昌大学法学院工作,先后任副教授(2003年)和教授(2009年);
2003年被遴选为刑法学硕士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2011年被遴选为南昌大学“社会治理与法治系统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
201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009年和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现为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法律学系系主任、刑法教研室主任。
社会兼职
现为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西警察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员和生命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六五”普法高级讲师团成员。曾任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学术成果
现主要从事刑法学和犯罪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部级科研项目、中国法学会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刑法谦抑性研究》于2009年12月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金融犯罪新论》于2007年12月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环境犯罪新论》于2003年12月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12月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伪造文书罪初论》于2007年12月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比较刑法学概论》于2010年获“南昌大学第四届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年获江西省第四届全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0年10月论文《<社区矫正法>的立法构思》获中国法学会第四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大会一等奖;主讲的《刑法学》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2009年获南昌大学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
在《中国刑事法杂誌》《法学论坛》《刑事法评论》《河北法学》《法学杂誌》《刑法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撰写《现代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规制》《伪造文书罪初论》《刑法谦抑性研究》《金融犯罪新论》《环境犯罪新论》《比较刑法学概论》等着作数部。
论文
1.《简论新刑法中的土地犯罪》,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00年第3期
2.《对强姦犯罪实行“亲告”制的理性思考》,载《法学杂誌》(核心),2000年第4期
3.《论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对象及亲告问题》,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02年第4期
4.《关于“携带兇器盗窃”行为的定性——兼论武装盗窃罪的设立》,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01年第4期
5.《刑事审判中定罪观的确立与贯彻》,载《荆州师範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6.《刑法解释的谦抑原则之解读》,载《中国刑法年会论文集》(2003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同时以《刑法解释问题的反思:以谦抑为视角》为题,载《刑事法判解研究》(2005年第2-4辑),人民法院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侵犯通信秘密罪的比较研究》,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04年第4期
8.《论公民劳动权的刑法保护与完善》,载《求实》(核心),2004年第8期
9.《行贿罪若干问题新界说》,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第2卷·上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我国证券犯罪立法若干问题的反思》,载《企业经济》(核心),2004年第6期
11.《伪造文书罪基本观点新倡导》,载《河北法学》(核心,CSSCI期刊),2005年第2期
12.《赌博罪设立根据之质疑》,载《刑法问题与争鸣》(第1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3.《亲告犯的谦抑价值之解读》,载《中国刑事法杂誌》(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14.《论刑法中的无形伪造》,载《法学论坛》(核心),2005年第3期
15.《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争点新诠》,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05年第5期
16.《日本刑法中的文书观——兼论我国刑法文书理论的完善》,载刘明祥主编《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7.《论伪造文书罪的保护法益》,载刘明祥主编《武大刑事法论坛》(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日本刑法滥用职权罪争点概览》,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论刑法法益解释论机能之运用》,载《中国刑事法杂誌》(CSSCI期刊),2006年第2期
20.《论刑法谦抑性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1.《伪造文书罪的行为界说》,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2.《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範围的扩大》,载《企业经济》(核心)2006年第9期;同时发于《也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範围的扩大》,载齐文远、夏勇主编《现代刑事法研究》(第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23.《伪造、变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档案罪初探》,载《企业经济》(核心)2006年第6期。又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5月10日第B04版
24.《和谐社会构建的刑事启示解读》,载赵秉志主编《和谐社会的刑事启示》(上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伪造文书罪的基本观念》,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总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6.《论刑法中的变造:以文书为视角》,载《河北法学》(核心,CSSCI期刊),2006年第7期
27.《犯罪圈的界定及其关係处理》,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又载戴玉忠、刘明祥主编《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28.《论非法採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的客观行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
29.《刑法信仰的内涵与塑造》,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总第12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0.《论刑法谦抑性与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契合》,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3期
31.《刑法修正案(六)严密刑事法网的学理分析》,载李洁等主编《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也论组织乞讨罪》,载《法学论坛》(核心)2007年第6期;同时发于贾宇主编《刑事司法评论》(第2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33.《电脑量刑的效用研究》,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同时发于《“电脑量刑”两面观》,载郎胜、刘宪权、李希慧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8年度·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4.《严密金融犯罪刑事法网的学理分析》,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同时发于《金融刑事立法严密刑事法网的学理分析》,载刘明祥、冯军主编《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刑法谦抑性的的贯彻与悖反——对〈刑法修正案(六)〉的总体考量》,载谢望原、赫兴旺主编《中国刑法案例评论》(第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7.《刑法谦抑性的实现制约》,载刘明祥、田宏杰主编《刑事法探究》(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8.《摘取尸体器官涉及的刑法问题》,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核心,CSSCI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刊複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39.《刑事刑法与行政刑法衔接上的缺失和协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5期
40.《和谐社会阀域下的刑事法解读》,载《江西社会科学》(核心,CSSCI期刊),2008年第6期
41.《伪造印章罪论纲》,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期
42.《论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载黄明儒主编《潇湘刑事法论从》(第2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刑事刑法与行政刑法之间的冲突和协调——以<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25条为範例》,载戴玉忠、刘明祥主编《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4.《刑法谦抑性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契合》,载《社会科学辑刊》(核心,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
45.《器官移植关联犯罪及其刑法应对》,载《中国刑事法杂誌》(CSSCI期刊)2008年第1期
46.《刑法修正案(七)的价值取向》,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海峡两岸伪造文书罪的立法比较》,载《南都学坛》(核心)2009年第6期
48.《活体器官移植合法化条件解读》,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第5期
49.《论伪造文书罪的行为对象》,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0.《刑法规制器官移植犯罪的困境与出路》,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3期
51.《刑法中複印件的文书性质之研析》,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2.《论非法人体实验的刑法规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53.《论自我决定权在器官移植中的行使边界》,载《法学杂誌》2009年第1期(核心,CSSCI期刊)
54.《论死亡标準的冲突对刑法适用的影响》,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10年第2期
55.《论法国生物科技犯罪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启示》,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期刊),2010年第1期
56.《生命行政法与生命刑法衔接上的缺失和协调》,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期
57.《论我国器官移植犯罪的立法规定及其完善》,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2011年第2期
58.《刑法立法协调性研究》,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1期
59. 《<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的理解与适用》,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同时发于朱孝清、莫洪宪、黄京平主编《社会管理创新与刑法变革》(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0.熊永明《论现代生命科技发展对我国刑法基础理论的冲击》,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2期转载(P149—150)
61.熊永明《尸体器官或者遗体捐献涉及的法律问题》,载《南昌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62.熊永明《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罪争点问题研究述评》,载《法治研究》2012年第7期
63.熊永明《我国器官移植刑法问题研究述评》,载《医学与法学》2012年第5期
64.熊永明、卢中石《我国刑法修正的立场分析》,载《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65.熊永明《环境犯罪与环境违法行为的界分》,载2012刑法年会文集
论着
《现代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独着),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伪造文书罪初论》(独着),民众出版社2006年版
《刑法谦抑性研究》(合着,排名第一),民众出版社2007年版
《金融犯罪新论》(副主编,排名第三),民众出版社2005年版
《环境犯罪新论》(副主编,排名第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刑事审判的价值取向》(合着,排名第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比较刑法学概论》(合着,排名第一),民众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学》(主编,排名第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获奖
1.独着《伪造文书罪初论》于2007年12月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着作《环境犯罪新论》于2005年12月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主讲的《刑法学》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3)
4.着作《金融犯罪新论》于2007年12月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着作《环境犯罪新论》于2003年12月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着作《刑法谦抑性研究》于2009年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2009年获南昌大学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
8.《比较刑法学概论》于2010年获“南昌大学第四届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年获江西省第四届全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南昌大学第四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10. 2010年10月13日论文《<社区矫正法>的立法构思》获中国法学会第四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大会一等奖
11.2005—2006学年被评为南昌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2009-2010学年被评为南昌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器官移植的刑法问题研究”(12BFX053)(2012—),资助经费:150000元;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人体器官移植的刑法规制”(12YJA820086),(2012—),资助经费:90000元;
3.主持并完成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及其刑法规制”08SFB2023 (2008—2012),资助经费:50000元;
4.主持并完成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未来我国刑法立法的发展方向”CLS-D0956(2009—2010),自筹经费;
5.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人体器官移植的刑法规制”(11FX20),(2011—),资助经费:3000元;
6.主持并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刑法立法修正问题研究”(2009—2012),资助经费10000元;
7.主持并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法治建构》FX0702,(2007-2008),资助经费:5000元;
8.主持并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刑法谦抑性问题研究》(2003—2005),资助经费:2000元;
9.主持并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伪造文书罪比较研究”FX0915(2009—2010),资助经费:4000元;
10.主持并完成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XJG-08-1-6(2008—2010),资助经费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