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喇崑仑走廊
喀喇崑仑走廊(Har goolun Range,亦作HaR-Goolun Shan)原为中国和印度争议的喀喇崑仑山地区,面积约5800平方千米,中国认为属于中国的新疆地区,1963年前巴基斯坦认为属于北部地区(即巴控克什米尔),印度认为属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即印控克什米尔)。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正式明确该地区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有,标誌着巴基斯坦放弃了对此地区的领土要求。目前,该地区由中国实际控制,但印度方面仍持续宣称此地区主权。
喀喇崑仑走廊主要包括沙克思乾谷地,这一地区属于不适宜人居住的高寒山区,世界主要山峰乔戈里峰、布洛阿特峰、加舒尔布鲁木诸峰、玛夏布洛姆峰就集中在这一带,临近还有锡亚琴冰川。行政隶属于中国新疆喀什地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喀喇崑仑走廊
- 外文名称:Trans-Karakoram Tract
- 地理位置:中国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东北边境
- 气候类型:高原气候
- 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
- 气候:高寒
走廊地形
喀喇崑仑走廊,位于喀喇崑仑山脉的北侧,主体为一条大峡谷,网上亦有把这条峡谷称为“克勒青大河谷”的。对于这两种称呼之间的关联官方和民间并无权威做出解释,以至于有人误以为是两块地方。事实“克勒青”很有可能是旅行者对于“喀喇”的发音的误读。因此在网上找不到“克勒青”的官方提法,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淡化它的存在。 当然,不管谁愿意把它叫什幺,这块5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已经属于中国是肯定的。喀喇崑仑山脉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 。中亚着名山脉之一,“喀喇崑仑”缘自上古蒙古语“黑河”或“黑水”一词的音译,意为“黑水之山”或者“黑河之山”,或突厥语为“黑色岩山”之意。喀喇崑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中亚着名山脉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边境上。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延至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山和番顿山,宽度约为240千米,长度为800千米。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

海拔5570米的喀喇崑仑山口为印度与中国新疆之间的传统商道,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之间的边界线上的明铁盖山口也是着名岭道之一,为古丝绸之路所经。包括它的东延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山和潘顿山)在内的喀喇崑仑山,宽度约为240千米,长度为800千米。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拥有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4座,如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又称K2或戈德温·奥斯汀峰或达普桑峰,8611米)、加舒尔布鲁木第一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和加舒尔布鲁木第二峰(8034米)。其中海拔7500米以上高峰有15座。
争议不断
克什米尔地区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分别由三个国家控制,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即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即查谟-克什米尔邦);而中国则控制了东北部地区(即阿克赛钦和喀喇崑仑走廊),分别由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管理。印巴之间的矛盾是这片土地上的主要矛盾所在。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正式明确该地区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有,标誌着巴基斯坦放弃了对此地区的领土要求,但是印度仍然坚持该地区应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该地区基本在我国实际控制下。
巴基斯坦声称“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则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并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协定中,所划归中国的喀喇崑仑走廊地区等地区都属于印度领土。

印度认为中国控制了克什米尔东部的一些领土,而这些领土现时分别被划入了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即班公错附近地区;印度称之为阿克塞钦地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这里是为西段作战线。可是中国政府压根就不愿意去搭理新德里的这种叫骂,国内媒体也没有任何报导。
问题的由来
1947年6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为大英国协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定国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一天,便是成了巴基斯坦的国庆日。

然而独立之后,因为与印度因领土纠纷(克什米尔问题),巴基斯坦曾在1948年、1965年、1971年先后和印度发生了三次印巴战争。而第三次印巴战争更是巴基斯坦人心中永恆的苦痛,因为这次战争直接造成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虽然1972年7月,双方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实现了停火。并且双方举行过多次会谈,但却是没有达成任何的协定。
从1989年起,一直冲突不断的印巴边界再燃烽火,克什米尔地区,双发不断发生交火。而且规模更是在进一步的扩大。
喀喇崑仑走廊
印度知名的主流周刊网站23日文章指出,中国正在西藏和新疆等靠近印度的边境地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喀喇崑仑走廊”项目以及一些石油天然气管线。这些项目完工后,将弥补解放军此前在边境地区作战欠缺的远程后勤保障能力,使其得以在武装冲突爆发时绕过印度在拉达克部署的严密军事防线长驱直入,瓦解印度军队此前的地理军事优势。
文章称,许多人觉得,中国派大批军队进入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伯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地区修建铁路的行动会引起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应全面了解中国此举对该地区以及参与方已经还有将会产生的影响。不过,了解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目的和看法才是最重要的。此外,这一特殊行动不但会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还会间接影响到美国。那幺,中国的“宏伟战略”是什幺?考虑一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运动”(促进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发展),这种说法确有一些道理。但正如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博士所言:“平心而论这很让人惊讶。基础设施并不一定是单纯的举动”。

例如,“喀喇崑仑走廊”建设项目及其所涉及的一切都表明,中国在该地区有着深远的利益。该项目连线俾路支省(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和新疆喀什葛尔,这意味着运输物资所需的时间会大幅度缩小为两天,与最长需要的25天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这线路将为中国提供进入中亚、波斯湾以及北阿拉伯海的机会,从而有效扩大中国的影响範围。而且,这还将帮助中国继续追求经济大国地位和国际声望。
此外,南亚分析集团萨伯哈什·卡皮拉博士指出,中国此举还会产生重大的军事影响。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可能发生军事对峙的情况下。或许,中国此举是为了分散印度的精力,迫使新德里集中关注一些分裂问题,如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西藏藏南地区)、阿克赛钦以及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这可能会使中国更自由地追求其他的国家目标,而印度则必须处理这些紧迫的安全威胁。此外,这还可能意味着中国和巴基斯坦陆军可以自由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文章指出,这对无法应对联合攻击的印度来说显然是个难题。一旦中国建成上述基础设施,所有这些担忧很可能都会变成现实。这些基础设施能弥补解放军此前在边境地区作战欠缺的远程后勤保障能力,并且使中国在武装冲突爆发时,绕过印度在拉达克(西藏对面)部署的严密军事防线,直接沿印度河流域,进入达拉克地区的首府列城(素有“印度的西藏”之称),从而瓦解印度军队此前的地理军事优势。
此外,“喀喇崑仑走廊”与在建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还能使中国军队的后勤得以持续。而且,在这些地区建造基础设施还将提升中国在西藏西部和新疆应对印度和北约的军事态势。此外,中国对巴基斯坦铁路支线和桥樑的援建,也会帮助巴基斯坦军队获得在达拉克地区应对印度的主动权。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巴基斯坦建造了大量水坝。考虑到水也是印巴冲突的另一起因,所以这一举动也很重要。
文章称,所有这些“加强和巩固中巴关係”的措施似乎都有着多重政治意义。通过进入该区,中国也许正努力对巴基斯坦产生影响。中国似乎正在参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并表明中国在此事上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而且,从中国驻扎的地区来看,这意味着其有能力干预该流域的内部政治问题。这再次体现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亲密关係。这种战略重点似乎是向印度施压,使其放弃西藏的一种方法,表明如果中国和巴基斯坦愿意,就可以让克什米尔问题变得更糟糕。

受巴基斯坦安全威胁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关注其在巴国的资产及人员。如果巴基斯坦国内的问题激化,中国在巴国的投资必定会遭遇损失。正因为如此,中国决定通过支持巴基斯坦来获取利益,而且人们怀疑中国可能会忽视关于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国际义务,以确保巴基斯坦利益,从而保护中国在巴国的资产。
而这再次突出了中印之间的紧张关係。中国拒绝为负责克什米尔地区军事行动贾斯瓦尔(B.S.Jaswal)将军发放签证之事,被当成毫无根据的谣言消散了,北京政府坚称中国无意将自己捲入克什米尔问题。中国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归入由印度与巴基斯坦通过双方对话解决的问题之列。不过,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的政治可能会轻易改变这个问题的附带结果。儘管如此中国仍声称自己是破坏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关係的阴谋的受害者,并且确信这个阴谋不会得逞。
本月初,巴基斯坦方面明确否认中国向巴国部署11000名官兵之事,称中国的“人道主义”救援小组来巴国只是为了对其水灾后的行动提供帮助。在此之前,纽约时报曾报导称,中国向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派兵,试图控制该地区。不管怎样,许多巴基斯坦人都对这一部署表示欢迎,他们声称中国人对他们存有善意,中国人在该地区所做之事必定会让他们受益。文章指出,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对巴国经济存在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它的能源需求正在稳定增长。迄今为止,中国一直是巴国与这些领域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少数主要贡献者之一。
文章称,中国在亚洲的信心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南中国海冲突以及“喀喇崑仑走廊”项目只是这种本质的最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官员表示,美国正试图向前推进美中军事关係,与此同时密切留意中国海军的扩张趋势。美国一直声称他们正试图理解中国的目标、目的以及促进地区稳定的全部愿望。此外,美国还与印度在位于日本沖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地基地开展了联合两栖演习。美国似乎对阿富汗、南亚地区以及全球力量的转移感到不快。而中国在巴基斯坦的计画加剧了这种不快,因为这扰乱了美国在全部以上三个地区的战略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与印度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共同考虑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而中国与巴基斯坦则在尽其所能阻止美印间的这种接触。继美印签署民用核协定后,中巴也签署了类似的协定。中巴在有关威胁的感知中,都将印度视为该地区的最大的问题。
文章最后指出,印度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南亚地区之外。印度的政策反映出了这样一种事实:新德里不可能被包围,因此从这个程度上讲,印度在与中国竞争中一直都是成功的。不过,印度或许应该考虑在其他战略地区开展类似的战略,不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这个问题上。诚然,这的确是对地区安全的重要刺激。
实施将印度与马来西亚、印尼、越南以及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连线在一起的类似战略,可能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可能有助于迅速构建人际关係,这样印度或许便能开展积极的外交而非存在压力的外交。此外,加入扩展后的G8,以及印度的“东望”政策或许能让印度在东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鑒于国际关係需要花费数年进行巩固,因此越早开始这个进程,印度就能越快推动自己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