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者独具匠心,专门选取了海洋这个熟悉的专类,来讲述海洋和中华文明无法割捨的紧密关係。从远古文明的启蒙开始说起,作者提出了河图洛书新解。然后按照历史沿革,一路追根溯源,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瑰丽的海洋与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
基本介绍
- 书名:海洋与中华文明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页数:306页
- 开本:16
- 品牌:广东花城出版社
- 作者:李磊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606894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因海而生 因海而兴 因海而昌
作者简介
李磊 1954年10月出生于安徽六安,毕业于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院和海军指挥学院。1962年2月从事海洋工作至今,多次穿越大洋,航行过除北冰洋之外的其他大洋,现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主要着有:诗集《蓝色耕耘》;专业书籍《渔业安全生产丛书》“船舶避碰”、“海洋气象”。撰写过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获一等奖;《粤东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综合利用研究》、《珠江口海洋牧场建设思考》、《水漫曼谷给广东防灾减灾的启示》等分别获特等奖。部分诗词获金奖。
图书目录
第一章是谁创造了生命最精彩的形式
第二章为什幺说中华先祖开启了远古文明
第三章最早见诸文字的海洋文明《山海经》
第四章中华先祖在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贡献
第五章海洋与古文明进程
第六章中华远古文明的海洋文化特徵与贡献
第七章历代封建王朝固本强基的海洋战略
第八章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第九章中华文明史由盛而衰的教训
第十章新中国海军走向深蓝三部曲
第二章为什幺说中华先祖开启了远古文明
第三章最早见诸文字的海洋文明《山海经》
第四章中华先祖在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贡献
第五章海洋与古文明进程
第六章中华远古文明的海洋文化特徵与贡献
第七章历代封建王朝固本强基的海洋战略
第八章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第九章中华文明史由盛而衰的教训
第十章新中国海军走向深蓝三部曲
序言
引言
海洋是一个永恆的主题。海洋孕育了生命,造化于天地,垂青着人类。数百万年来,海洋呵护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温柔而娴静的性格,使得人类在悠久的进化史中将自己塑造得如此完美;它狂躁而张扬的脾气,使得人类在自我完善中变得更加聪颖和智慧;它无私而宽广的胸怀包容天下;它大度而慷慨的精神任由他人支取。人类进入有史社会以来,重视海洋就兴旺而强盛,忽略海洋就衰败而受辱。数千年文明史的演绎,充分证明了这一历史事实。
中华民族因海而兴,中华文明也因海而昌盛,未来的民族危亡与强盛依旧离不开海洋的无私惠顾和慷慨赐予,回顾近万年来的中华文明史,其每一次辉煌、每一段强盛无不得益于海洋的眷顾。在距今10000年前,中华祖先成功地发明人工取火,点燃了人类第一支火炬,从此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之路,约8000年至10000年前中华民族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发展史,而正是这千古文明而创造的璀璨文化辐射,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是什幺力量推动了中华文明近万年曆史的辉煌呢?海洋。而能确证这一历史史诗的,一是大地湾文化的考古发现;二是“河图洛书”作为人类第一部天文曆法使用的主要功用被发现、被认识;三是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8000年前的独木舟和河姆渡文化遗址7000年前船桨的再现。
大地湾文化的发掘,不仅证明了其为8000年前伏羲氏部落生活的遗址,同时也证明了当时社会已经过渡到以小型国家形式为主的氏族部落社会。人们在完成有巢定居生活,开始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便有了大量的繁衍和大範围的迁徙,而这一切都是有组织的行为和有章可循的,这就充分证明了,此时人类的活动已经被一个稳固的政权所控制、所制约,因为在其不断的迁徙中、迁徙后的各部之中,始终保持着一个政权下的紧密而牢固的联繫。与此同时,城堡的构建、动物的驯养、植物的驯化、社会的分工无不展现着人类早期文明的辉煌。这就是将中华文明发展史追溯到8000年前的重要依据之一。
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是中华史前先民的智慧结晶,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程。从大量的史前传说中我们不难发现,伏羲氏的八卦图是对中华早期文明“河图洛书”的继承和发展,大量的“授图”说都亘古不变地叙述着这一历史传说,这就足以证明“河图洛书”在史前曾真实地存在过,且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史前农耕文明能得以快速发展,离开对天体运动的精确观测和运用也许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河图洛书”也同样是中华先祖经过长期对天体运行规律认真地观测之后进行的科学总结和经验记录,并以此作为指导和发展农耕文明的重要指南,且它的发明又早于伏羲前若干时代。对它的论证无疑将会是中华文明上溯至8000年至10000年前的重要依据。
一次,作者无意中在网路上搜寻到了“河图洛书”的图形,定神静观片刻之后,仿佛有所顿悟,该图与天体运行似乎有着相同的规律。于是找出了早期所购常秉义所着《易经图典精华》一书反覆揣摩。前期因各种原因没能认真研读。此番经过一段时间的反覆研判后,终于略有所悟,从图形中发现了它的图式与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及月亮视运动规律的内在联繫。于是得以确认其图是我国远古时期,也是人类开始使用的第一部天文曆法。
明朝时期的大航海,堪称世界第一。当然如果没有前期数千年历史的科学发展及文化积澱,要取得如此辉煌而伟大的成就,是难以达成的。随着河姆渡、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发现,7000年前的船桨和8000年前的独木舟重现于世,又使得这一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华文明史发展进程中之必然。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时中华先民已经可以使用较为複杂的工具,建造独木舟和作为行船动力使用的船桨。于是可以推论,在那一时期随着人类开始向海洋进军,就已经揭开了伟大的海洋文明时代序幕。这不能不将其作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又一重要的史前证据。
中华文明的早期辉煌成就延续了近万年而从未间断,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蹟,即使它曾被西方列强联合侵略过,也无法中断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这与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及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着密切关係。百年来为什幺中国能从贫穷和积弱中走出来,这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政党领导下勤劳而勇敢的民族的浴血奋斗,当然这里有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进一步挖掘。
海洋与中华文明的成就休戚相关,这是本书的主题。中华历史上的数度辉煌,无不得益于祖先对海洋的关注和敬畏。虽然中华民族从不欺侮弱小,掠夺别人的财富,但历史也多次告诫我们,失去了海洋就会失去发展的空间。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中华民族的足迹早已踏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关注海洋、呵护生命,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改变人类的发展模式,将保护海洋、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作为我们长期的责任和目标,永不放弃。为了这一永恆的利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在强国林立的世界上能有一定的话语权。
作者
海洋是一个永恆的主题。海洋孕育了生命,造化于天地,垂青着人类。数百万年来,海洋呵护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温柔而娴静的性格,使得人类在悠久的进化史中将自己塑造得如此完美;它狂躁而张扬的脾气,使得人类在自我完善中变得更加聪颖和智慧;它无私而宽广的胸怀包容天下;它大度而慷慨的精神任由他人支取。人类进入有史社会以来,重视海洋就兴旺而强盛,忽略海洋就衰败而受辱。数千年文明史的演绎,充分证明了这一历史事实。
中华民族因海而兴,中华文明也因海而昌盛,未来的民族危亡与强盛依旧离不开海洋的无私惠顾和慷慨赐予,回顾近万年来的中华文明史,其每一次辉煌、每一段强盛无不得益于海洋的眷顾。在距今10000年前,中华祖先成功地发明人工取火,点燃了人类第一支火炬,从此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之路,约8000年至10000年前中华民族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发展史,而正是这千古文明而创造的璀璨文化辐射,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是什幺力量推动了中华文明近万年曆史的辉煌呢?海洋。而能确证这一历史史诗的,一是大地湾文化的考古发现;二是“河图洛书”作为人类第一部天文曆法使用的主要功用被发现、被认识;三是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8000年前的独木舟和河姆渡文化遗址7000年前船桨的再现。
大地湾文化的发掘,不仅证明了其为8000年前伏羲氏部落生活的遗址,同时也证明了当时社会已经过渡到以小型国家形式为主的氏族部落社会。人们在完成有巢定居生活,开始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便有了大量的繁衍和大範围的迁徙,而这一切都是有组织的行为和有章可循的,这就充分证明了,此时人类的活动已经被一个稳固的政权所控制、所制约,因为在其不断的迁徙中、迁徙后的各部之中,始终保持着一个政权下的紧密而牢固的联繫。与此同时,城堡的构建、动物的驯养、植物的驯化、社会的分工无不展现着人类早期文明的辉煌。这就是将中华文明发展史追溯到8000年前的重要依据之一。
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是中华史前先民的智慧结晶,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程。从大量的史前传说中我们不难发现,伏羲氏的八卦图是对中华早期文明“河图洛书”的继承和发展,大量的“授图”说都亘古不变地叙述着这一历史传说,这就足以证明“河图洛书”在史前曾真实地存在过,且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史前农耕文明能得以快速发展,离开对天体运动的精确观测和运用也许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河图洛书”也同样是中华先祖经过长期对天体运行规律认真地观测之后进行的科学总结和经验记录,并以此作为指导和发展农耕文明的重要指南,且它的发明又早于伏羲前若干时代。对它的论证无疑将会是中华文明上溯至8000年至10000年前的重要依据。
一次,作者无意中在网路上搜寻到了“河图洛书”的图形,定神静观片刻之后,仿佛有所顿悟,该图与天体运行似乎有着相同的规律。于是找出了早期所购常秉义所着《易经图典精华》一书反覆揣摩。前期因各种原因没能认真研读。此番经过一段时间的反覆研判后,终于略有所悟,从图形中发现了它的图式与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及月亮视运动规律的内在联繫。于是得以确认其图是我国远古时期,也是人类开始使用的第一部天文曆法。
明朝时期的大航海,堪称世界第一。当然如果没有前期数千年历史的科学发展及文化积澱,要取得如此辉煌而伟大的成就,是难以达成的。随着河姆渡、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发现,7000年前的船桨和8000年前的独木舟重现于世,又使得这一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华文明史发展进程中之必然。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时中华先民已经可以使用较为複杂的工具,建造独木舟和作为行船动力使用的船桨。于是可以推论,在那一时期随着人类开始向海洋进军,就已经揭开了伟大的海洋文明时代序幕。这不能不将其作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又一重要的史前证据。
中华文明的早期辉煌成就延续了近万年而从未间断,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蹟,即使它曾被西方列强联合侵略过,也无法中断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这与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及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着密切关係。百年来为什幺中国能从贫穷和积弱中走出来,这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政党领导下勤劳而勇敢的民族的浴血奋斗,当然这里有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进一步挖掘。
海洋与中华文明的成就休戚相关,这是本书的主题。中华历史上的数度辉煌,无不得益于祖先对海洋的关注和敬畏。虽然中华民族从不欺侮弱小,掠夺别人的财富,但历史也多次告诫我们,失去了海洋就会失去发展的空间。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中华民族的足迹早已踏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关注海洋、呵护生命,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改变人类的发展模式,将保护海洋、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作为我们长期的责任和目标,永不放弃。为了这一永恆的利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在强国林立的世界上能有一定的话语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