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县
肥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之美誉。
肥西县东连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西与六安市接壤,南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县境西宽东窄,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至2007年,总人口91万人。
肥西县是合肥主城区西南副中心城市。处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範区的核心地带,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科学城和政务文化新区对接,是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九、宁西、合武铁路,合宁、合芜、合界高速和206、312国道穿境而过。
肥西县荣获过全国文明县城、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绿化模範县、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範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智慧财产权示範县、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区等称号。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肥西县
- 外文名称:Feixi County
- 别名:合肥县西乡、南乡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安徽省合肥市
- 下辖地区:上派镇、紫蓬镇、桃花镇、花岗镇等
- 政府驻地:上派镇
- 电话区号:0551(+86)
- 邮政区码:231200
- 地理位置:合肥市西南部
- 面积:1961平方公里
- 人口:77.1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三河古镇、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刘铭传故居、肥西老母鸡家园等
- 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39公里)
- 火车站:肥西站
- 车牌代码:皖A
- 行政代码:340123
- 省级工业园区:安徽肥西桃花工业园区
建制沿革
商周时期,肥西为“淮夷”之地。西周时,县境北边有“虎方”,南面有“群舒”部落,西边有“六”国。春秋时期,肥西为吴、楚交争。战国时属楚国。
秦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肥西属九江郡。
肥西县位置图(西部黄色处)

汉初,肥西先后属英布的九江王国,刘长、刘安的淮南王国。公元前122年(武帝元狩元年),分天下为十三州 ,淮河以南属扬州;淮南王国废,设九江郡;郡下设县,肥西东南部属合肥县、西北部属成德县。东汉,肥西分属合肥侯国和成德县。
三国时,合肥、成德二县属魏国淮南郡,曹魏扬州刺史驻合肥。
西晋,合肥、成德县皆属扬州淮南郡。
东晋,成德县废,其地分入寿县、合肥县,肥西全属合肥县。
南北朝时,江淮间为南北政权反覆争占,归属屡变,但肥西主要属南朝。
宋:合肥侨置南汝阴郡及汝阴县,隶于南豫州。齐:合肥仍宋制。梁:初,合肥为北魏所占。公元506年(梁天监五年)合肥归梁,先后置豫州、南豫州,郡县仍宋、齐制。547年(梁太清元年),南豫州迁寿阳,改合肥为合州,辖合肥至江北之地。太清三年,合州为东魏所占。陈:573年(宣帝太建五年),合州入陈。郡县仍旧。后废汝阴郡,汝阴县属合州北陈郡。579年,合州为北周所占。
隋代,改合州为庐州,“庐州“之名,是由汉、晋时“庐江郡”而来。北陈郡及汝阴县皆废,恢複合肥县,属庐州。大业三年,改庐州为庐江郡。
唐初,改庐江郡为庐州;627年(贞观元年),全国分十道,庐州属淮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又改庐州为庐江郡;758年(乾元初年),复改郡为州。合肥县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合肥先后属吴、南唐、后周。
宋代,庐州隶淮南道,后改为淮南路。1072年(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庐州属淮南西路,隶于保信军节度使。肥西有段寨、山南、新仓三镇。南宋时,淮西制置使驻庐州,合肥县属之。
元代,初置淮西总管府于合肥,不久改为庐州路,隶属于淮西江北道。后创行省,庐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肥西有长城镇巡检司,至明代裁撤。
明代,梁县併入合肥县。合肥初置江淮行省,后撤,领于南直隶。
清初,庐州府合肥县隶于江南省,1667年(康熙六年),分置安徽省。合肥县隶之。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肥西设官亭巡检司辖西乡,青阳巡检司辖南乡。
1912年(民国元年),撤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15年设道,合肥属安庆道,1929年撤道。1933年设行政专员督察区,合肥县属三专区。1938年6月,合肥县城被日军侵占,县政府迁至肥西潜山乡鸽子笼圩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县政府迁回合肥城内。1948年12月底,肥西民主县政府在杨新圩成立,肥西建县,属中共皖西三地委领导。1949年4月,成立皖北行署驻合肥市。肥西民主县政府改称肥西县民主政府,直属皖北行署。6月,县民主政府移驻上派河镇。另外,三河镇自1949年1月解放后设市,属巢湖专区。
1949年10月,肥西县民主政府改称肥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肥西县隶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4月,三河撤市设区,併入肥西县。1952年2月,肥西县改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52年8月,皖南、皖北行署合併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肥西县隶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9月,肥西县划属合肥市。1961年4月,肥西县又划归六安专区。1983年7月,肥西县复属合肥市辖。
行政区划
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肥西县辖:上派镇、三河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桃花镇、农兴镇、新仓镇、肥光乡、长岗乡、高店乡、聚星乡、烟墩乡、北张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金桥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刘河乡、柿树岗乡、江夏店乡南分路乡、防虎乡、南岗乡、雷麻乡、城西桥乡、河东乡、青山乡、洪店乡。
1998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27个居委会、560个村委会:(其余缺)北张乡、柿树岗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金桥乡、刘河乡。面积218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33人/平方千米。
肥西县地图

2000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
2002年,肥西县辖12个镇、19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南岗镇、农兴镇、新仓镇、长岗乡、高店乡、江夏店乡、南分路乡、聚星乡、烟墩乡、北张乡、柿树岗乡、袁店乡、孙集乡、严店乡、清平乡、大柏乡、金牛乡、洪桥乡、四合乡、董岗乡、金桥乡、刘河乡。
2004年,肥西县乡镇由31个调整为29个:清平乡併入三河镇,北张乡併入上派镇。调整后,上派镇常住人口12.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等达15万多人。2004年底,肥西县辖12个镇、17个乡。
2013年,肥西县辖9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合经区託管)、官亭镇、山南镇(金牛乡与洪桥乡併入)、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有1个开发区、2个合作园区。全县共有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辖村295个,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
2014年3月高刘镇正式划给蜀山区管辖,并委託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调整后肥西县辖8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官亭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肥西县在合肥市西南部,东经为116°40′52″-117°21′39″、北纬为31°30′22″-32°00′21″。东连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隔巢湖与巢湖市相望;西与六安市接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
肥西县
地形地貌
肥西县广为第四系土壤堆积物覆盖,仅在中西部部分有较多基岩出露,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县境西北高,东南低。中北部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北横穿而过,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低山绵延25千米,大潜山海拔289米,为肥西县最高点。地形起伏多变,岗沖相间,落差较大。东南为巢湖盆地,湖河沿岸有狭长的沖积平原。
气候特徵
肥西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平均湿度70%。
自然资源
肥西县林业资源丰富,县境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农隙地、山地、湖河滩地及浅水广布野生草本、灌木等植物。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大潜山、圆通山、紫蓬山、英山等国营林场作业区和部分乡村林场较集中。此外,小蜀山、孤山、部分高岗以及集镇、村庄、道路、渠道等处有成片或成行树木分布。
1982年林业资源调查:森林覆被率5.69%。有树种100多种,主要有:用材林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麻栎、栓柏、栓皮栎、小叶栎等。
肥西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山区较多;其次为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木本植物有61科231种(含变种)。
人口民族
肥西居江淮之间,元末明初,迁入大量外籍人口,移民多来自江西、江南等地。肥西县人口增减幅度较大,除正常出生、死亡、迁移等因素外,区划变动频繁,对人口变动有较大影响。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6月,全县总人口808663人,男426913人,女381750人,性别比为111:83,至2016年,肥西县户籍人口81.41万人。
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综合
2016年,肥西县生产总值(GDP)605.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49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93.65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59.89亿元,增长11.3%。按年末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4853元,增加5842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65.1:26.4。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1.5%,提高0.6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4%,提高1.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6年,肥西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2.3%。农作物播种面积11.10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22万公顷,增长1.4%;油料种植面积1.49万公顷,下降8.0%;棉花种植面积0.52万公顷,下降3.8%;蔬菜种植面积1.37万公顷,增长5.9%;瓜果种植面积 0.46万公顷,下降6.4%。全年粮食产量46.52万吨,下降2.5%。其中,稻穀产量39.69万吨,下降2.8%;小麦产量5.67万吨,下降0.3%。油料产量5.40万吨,下降5.9%。蔬菜产量31.59万吨,增长2.2%。瓜果产量8.84万吨,下降11.5%。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3.15万头,增长0.5%;全年生猪出栏41.90万头,增长3.3%。主要肉类总产量12.81万吨,增长3.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61万吨,增长3.7%。禽蛋产量6.37万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4.27万吨,增长2.2%。
第二产业
2016年,肥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0户(其中,新增3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339.76亿元,实现增加值25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10.1%。全县亿元以上企业149户,实现产值1209.0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经济总量90.2%。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0.54亿元,增长4.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4.99亿元, 增长12.4%,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27.6:72.4。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52.88亿元,同比下降0.2%。
全县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50户,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03.21亿元,增长3.6%;实现增加值37.10亿元,增长6.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2万平方米,增长5.6%, 其中新开工面积319万平方米,增长1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9万平方。建筑业从业人员3.45万人。建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9.86万元,增长0.2%。
第三产业
2016年,肥西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8亿元,增长15.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4.63亿元,增长1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55亿元,增长16.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87.12亿元,增长15.8%;餐饮收入9.06亿元,增长15.3%。年末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85户,增加16户,全年实现零售额26.04亿元。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7.8%,肉禽蛋类增长23.2%,服装类增长16.6%,日用品类增长22.8%,中西药品类增长12.5%,汽车类增长32.6%,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25.4%。全年进出口总额13.20亿美元,下降21.5%。其中,出口6.93亿美元,增长9.7%。全年引进省外资金312.80亿元,增长10.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1亿美元,增长14.5%。全年接待游客总量400万人次,增长1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增长3.8%。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09亿元,增长5.1%。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00692辆,增长2.2%,其中私人汽车62387辆,增长20.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3449.29万元,增长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5746万元,增长4.4%;邮政业务总量7703.29万元,增长18.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97万户,下降42.7%;行动电话用户84.33万户,增长5.9%;宽频用户14.90万户,增长13.7%。全年财政收入75.51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12亿元,增长12.6%。财政支出64.31亿元,增长4.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0亿元,下降3.3%;教育支出11.09亿元,增长8.1%;医疗卫生与计画生育支出6.49亿元,增长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7亿元,增长26.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2.39亿元,增长22.7%。其中,住户存款240.26亿元,增长14.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7.49亿元,增长16.9%。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肥西县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0.87万人。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3.07万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学生1.42万人;国中27所,在校学生1.66万人。国小63所,在校学生3.97万人。幼稚园96所,在园幼儿2.2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2人。全县专任教师6598人,其中,普通中学2554人、国小2665人、幼稚园947人、特殊教育学校18人。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
2016年,肥西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7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民营医疗机构56个、村卫生室172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674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67人,注册护士 643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711229人。
科技
2016年,肥西县受理专利申请5347件,其中发明专利2494件,增长35.7%;授权专利2781件,其中发明专利566件,增长160.8%。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实现产值962亿元,增长18.8%。
文化
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肥西,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128场。至2013年已建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5个农家书屋和161个村级广播网。广播电视外宣工作全市第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铭传旧居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埂岗遗址、三河大捷遗蹟及古民居、三河镇三县桥、唐五房圩转心楼
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毛墩头遗址、陈墩遗址、王古城遗址、白庵庙墩遗址、西凉城遗址、瞿家城遗址、大墩遗址、大面积遗址、张马墩遗址、郑大墩遗址、霸王墩遗址、方桥大墩遗址、黄花墩遗址、 高店城墩遗址、贞祥寺大墩遗址、北张 城墩遗址、枣树棵城墩遗址、袁小墩遗址
古墓葬:舒王墩汉墓、宋墩东汉墓、乱墩子古墓群、马鞍墩古墓葬、乱墩古 墓群、曹操河遗 迹及汉墓群
古建筑:董氏宗祠、城西桥、龙潭寺碑刻、西庐寺大王殿、清真寺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周老圩旧房、张老圩旧房、童祠堂门厅、三县桥、马子中烈士墓、 张璋烈士墓、周味韶墓、解正新墓
交通
合肥市辖四县之一,沪蓉、合宁和合六高速公路以及206国道、312国道、合铜公路、 合界高速 、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宁西铁路、合九铁路、合武铁路贯穿全境。派河、丰乐河经巢湖通达长江,铁路、公路、水路、机场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路。
2010年新建桥樑6座,城市道路47条,总里程220多公里,城区骨干路网体系形成。先后实施李湾片、金寨南路、老中街等改造。
风景名胜
三河古镇: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等,后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历史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史之中着名的三河大捷发生于此。获得全国文明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旅游景区等荣誉。

合肥紫蓬山:创4A景区圆满成功,紫蓬镇荣获全省最佳旅行乡镇,山南镇、铭传乡荣获全省优异旅行乡镇,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总量持续坚持全市第一。紫蓬山腹地公路全线贯穿,西庐寺复建、三河美食城等一批旅行项目推进。
紫蓬山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山环水绕,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尤以怪石、奇树、碧水、珍禽为四大特色,构成了庐阳一幅得天独厚的立体风景画卷。
肥西老母鸡家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2200亩,位于肥西县境内三岗区域,距合肥市区仅40分钟的车程。园区山清水秀,林木茂密,是一座自然的生态植物园。
肥西小井庄:1978年,山南小井庄人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的小井庄按照“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努力建设成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小井,方知小井水深;探访源头,方知源头壮观。2008年11月27日,小井庄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中部花木城:中国中部花木城规划总面积为1174亩,是一个集苗木花卉交易、展示、科研、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专业市场,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
小团山香草农庄:小团山香草农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合肥市五星级农家乐,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紧邻紫蓬山风景区,风光秀丽,距离合肥市40公里,距刘铭传故居800米。 小团山香草农庄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国际会议接待等为一体,开展深度生态旅游、休闲渡假村、 有机绿色农业体验、有机环保生态营、有机农产品展销 、花果茶点、台湾特色小吃、自产自采现做即食野菜山产、采就跑,新鲜带回家土产、垂钓、观星。
喜洋洋生态农庄:喜洋洋生态农庄是于1999年由回乡创业的吴正仓先生投资建设的,2005年,农庄被《合肥市乡村旅游规划》列为合肥市10个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之一。2007年12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农庄占地200多亩,是一个集农家餐饮、蔬菜瓜果採摘、农业科普知识、垂钓休闲、棋牌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範景区。
金三合农业科技示範园:金三合生态农业科技示範园,位于肥西县山南镇莲花山森林公园旁,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觉污染”,追求实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託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高效农业、最佳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堰湾山庄:堰湾休闲山庄坐落于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堰湾水库旁。山庄依山环水而建,环境幽雅宁静,空气清新怡人,将人性化的悠然空间与大自然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刘铭传故居:刘铭传故居——刘老圩,作为肥西圩堡群的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868年刘铭传回乡时所兴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圩内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绕圩而过。
三岗梨园春乡村旅游区:三岗位于肥西县城西南,与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三岗近几年的发展比较迅速,先后是被国家授予“全国农村旅游示範点”、“国家新农村建设示範村”、“中国中部花木城”的称号,它还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巾帼示範村”。此外,三岗村因优美的田园风光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旅游度假基地之一,安徽省乡村旅游示範点。
古埂岗古文化遗址:在肥西县上派镇东1.5公里处,遗址呈台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7年,在古埂遗址附近,建设了肥西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古埂公园。
名优特产
畜牧产品
肥西老母鸡(麻黄鸡)、三河麻鸭、高刘白鹅、巢湖银鱼、白米虾等名特产着称省内外。
三河水豆腐
三河水豆腐,肉嫩,质腻,色白。在製作技艺上有一顺口溜是:“选料要精,虫、砂、瘪壳要去净;泡豆要勤翻洗,换水按时分;豆浆一条流;磨浆精细要适度;点浆识水性,甜、鹹、淡水要分清;压板按规定,先轻后重豆腐成。”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色鲜量足,味美可口,吃起来适口清爽,久食不腻,并具有丰简随意,调味从心,可荤可素之特点。其汤呈乳白色,人称“奶汤”豆腐块漂在汤上,又称漂汤,汤味甚鲜,也称鲜汤。冬季冰冻天气,将豆腐置于室外,水份即出,能撕成条,用于炒肉丝,鸡丝别有风味。三河水豆腐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它的发明,发展,製作,食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羽毛扇
羽毛扇製作十分讲究,要经过分检、配料、清洗、染色、刷整、剪修、扎把、串丝、包角、缝线、绘画、装潢等10多道工序。型号有仙桃型、人字型、微弧型、圆月型、金瓜型等多种。品种有平光月、圆元月、大元月、汉光月、大白月、小白元、中白元、小彩元、佛手、鸡心扇等。
着名人物
段祺瑞(1865—1936),民国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理总理”,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他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刘铭传

袁宏谟(1828—1886),字荫普,参加太平天国,被任命为杭州守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入山为僧,重修庙宇,求取真经,被尊为“中兴始祖”。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地主阶级开明派代表人物。
孙仲德(1902—1961),名家骥。先后任合肥市军管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省民政厅厅长、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安徽省副省长等职。
董寅初(1915.9—2009.6.23),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中央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朱从玖,1965年3月生,安徽肥西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现任浙江副省长。
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6)、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53)、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