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葬
水葬的一种,又分为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或先将尸体烧成骨灰(先火葬处理),撒向大海两种。
中国绝大多数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誌。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了榜样。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葬
- 方法: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
- 起源于:北欧海盗
- 优点:环保
- 方法:(1)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
- .:(2)骨灰撒向大海
历史起源
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 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
海葬

仪式流程
办理程式
1.市民带好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怀恩殡葬服务中心办理登记或者打电话进行电话预约登记。
海葬

2.怀恩殡葬服务中心根据预约登记要求,确定海葬进行的时间,同时发信给已经登记好的市民,通知交费的时间(一般在活动进行的前一周)和地点。
3.市民在收到信件后,按照所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去办理交费手续,领取海葬活动须知。
4.按照须知上的时间到指定地点乘车、乘船,进行海葬活动。
海上追思
在船行过程中,举行海上追思仪式,一般过程如下:
(1)由怀恩殡葬服务中心向先人敬献花篮;
(2)全体参加海葬的丧家起立,向本次骨灰海葬的先人默哀;
(3)由丧家代表发言
(4)由有关领导讲话
(5)丧家将鲜花花瓣与骨灰相拌
(6)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丧家陆续将拌有鲜花的骨灰撒向大海
(7)向先人海葬地献花
海葬仪式
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 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当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时舰艇汽笛长鸣, 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载入航海日誌。这就是他们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主要案例
中国大陆
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闢中国海葬的先河。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
北京自1994年5月首次组织骨灰海葬,迄今已顺利播撒骨灰21863份,服务逝者家属67887人次。尤其是2009年起,北京实行京籍居民海葬全程免费服务,并在2014年加大了对骨灰海葬的激励引导机制,到2017年,北京骨灰海葬次数达85次,播撒骨灰2675份;2018年,海葬骨灰数量增至2957份,创历史纪录。
2019年4月2日,京津冀民政部门首次联合主办骨灰海葬首航活动。
台湾地区
实际上,台湾的殡葬改革落后于大陆与日本许多,高雄港都的殡葬管理所,早在1997年订定海葬管理条例,致力推动海葬文化。高雄殡葬管理所僱请二十人左右的船只,免费让至亲家属带着骨灰,放入会溶解的器皿内,长眠于大海之中,与鱼虾为侣。
在新的殡葬管理法草案中,墓园与殡葬处所的定义将有所改变,墓园与住宅、学校隔离带的限制将大幅放宽。墓园的社区化与艺术化势在必行,像欧美或日本那样,隔壁就是火葬场、大楼地下室就是殡仪馆的情形将会发生。而都会区,诸如台北市、新竹市的火化率更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火化进塔已成为主流。然而全国还有两百多万个塔位闲置,在安葬方面,新法也将从过去土葬、火葬进塔的方式扩及至树葬、海葬、花葬等多元方式。
日本列岛
根据日本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378名古稀老人当中,其中有高占4成的人表示愿意在去世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按此比例,照10年前的同题调查高出了整整2倍。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墓地价格与年俱增,在东京、大阪等大都市里,更是涨到了一般人望而生畏的天价。其次,海葬也体验了"回归自然"的新观念。此外,海葬不仅经济,还很浪漫。眼见海葬热在升温,人们潇洒地将骨灰洒在特定的区域内,随风飘向远方,不留一点痕迹。日本海运公司灵机一动,新开设了“远海海葬”业务。
伊斯兰教对海葬看法
阿兹哈尔清真寺是全球正统逊尼教派的最高研究机构。该寺大教长大叶的顾问阿扎布指出:“伊斯兰教彻底反对把尸体投入海中。”
阿扎布表示:“不论是遭到谋杀或自然死亡,不论伊斯兰、基督教或无宗教信仰者,任何尸体都应该受到尊敬。”阿兹哈尔清真寺发出的一份声明说:“如果宾·拉登的尸体确实被投入海中,大叶大教长谴责此事。”
该声明说,“该海葬程式违反宗教价值和人性之常情。大教长认为,不论死亡者的宗教信仰为何,伊斯兰禁止毁坏尸体。尊重死者的方式是应将死者妥善下葬。”阿扎布说,只有在溺毙的情况下,“伊斯兰才接受海葬”。
海葬优势
防止疾病
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而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1200度,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由此可见,“病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纯属无稽之谈。
回流量少
骨灰撒海的选址也颇有讲究。海葬基本选定在长兴岛、横沙岛之间的海面,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水动力足,能把骨灰全部沖入大海,而不会引起回流。此外,长江上游每年带入东海的泥沙为5亿吨,而撒入大海的骨灰按800具算,每具重约500克,这也意味着每年撒入海洋的骨灰只有半吨左右,相对于泥沙量以及海洋的稀释能力来说,这都是个极小的量。
申请事项
要求骨灰撒海的丧家可先与专门从事海葬服务的机构联繫登记。海葬服务部在每个殡仪馆内设有代办处,分布在市区的殡葬服务部各网点也可代办登记。登记时须持证明亲属关係的户口簿、登记人的身份证、《火化证明》或骨灰暂存证。由海葬服务部安排时间,通知丧家。若骨灰盒暂存在殡仪馆,应在海葬前领回。海葬服务部有专车将丧家送往码头登上海葬船,在有关部门指定的海域内将骨灰撒入大海。海葬结束后,由海葬服务部发给丧家《海葬证书》。 举行仪式:骨灰撒海时要举行告别仪式,由专人主持(也有宣读祭文的)并请家属代表讲话,回顾逝去亲人的生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并行默哀礼。随后,在哀乐声中,家属将鲜花与骨灰相伴,缓缓撒入大海。骨灰回归自然。 撒海时不能将骨灰盒及骨灰袋等其它杂物投入大海,要注意环境保护。
网上祭扫:骨灰撒大海,亲情留人间。海葬的家属思念故去的亲人,希望能有机会祭奠亲人。为了满足这部分丧家的愿望,对于祭扫不便的海葬家属特别是远在海外的家属,网上祭扫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将来不论逝者有无实在墓地,其家属都可为其登记网上墓地。届时,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祭扫亡灵,寄託哀思。在网上公墓,逝者的亲人和朋友可以看到逝者的生平事迹介绍,可以瞻仰逝者的照片遗容,可以听到逝者的谈话录音,可以播放一段逝者最喜爱的音乐,还可向逝者献上自己喜欢的鲜花和说上几句想说的话。网上公墓真正实现了远程祭扫,大大方便了丧家。
法律规定
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民政部称,将探索把告别厅租用、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基本服务项目範畴,这也意味着骨灰生态葬法将有望由政府来买单。
民政部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安葬活动,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海葬、撒散等生态化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同时,鼓励经营性公墓开闢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服务,引导民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誌等。
去年,民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火葬区将全面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民众的基本殡葬服务今后将由政府买单。
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争取提标增项扩面,合理调整基本殡葬服务减免补贴标準,探索将告别厅租用,普通骨灰盒、纸棺,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基本服务项目範畴,并扩大惠民殡葬政策受益面,儘快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