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舟(唐朝李峤)

舟(唐朝李峤)

舟(唐朝李峤)

舟,唐朝李峤作品。李峤(644-713年)唐代诗人。字巨山,唐代赞皇县人。今属河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舟
  • 创作年代:唐朝
  • 作者姓名:李峤
  • 作品体裁:五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舟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峤
【作品体裁】五律

作品原文

征棹三江暮,连樯万里回。
相乌风际转,画鹢浪前开。
羽客乘霞至,仙人弄月来。
何当同传说,特展巨川材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注释译文

①棹zhào,借指船。
②樯qiáng,船桅桿。
③傅说,《书-说命上》:“高宗梦得说(傅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④巨川材:谓济世大才。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年)唐代诗人。字巨山,唐代赞皇县人。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李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武后採纳。李峤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李峤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最着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代表作“汾阴行”颇为时人推崇。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李峤,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后,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开元二年三月,特进致仕李峤先随子在袁州,又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採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讚叹作者是“天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