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学院
济宁学院(Jini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济宁学院前身是济宁师範专科学校。济宁师範专科学校溯源于1951年成立的滕县专区干部文化补习学校,1971年在济宁师範学校和曲阜师範学院附中的基础上建立,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7月,济宁教育学院併入,2000年7月,济宁艺术学校併入。2006年1月,学校迁至曲阜办学。2007年3月,济宁师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为现名。2008年11月,曲阜师範学校併入。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占地1613亩,建筑面积52.56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7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762万元;设有20个系(院、部),有45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1249人,专任教师817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00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山东省
- 学校官网:http://www.jnxy.edu.cn
- 中文名:济宁学院
- 外文名:Jining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5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综合
-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郁章玉
院长:吕灵昌 - 高职专业:23个
- 本科专业:45个
- 院系设定:中文系、经济与管理系、文化传播系、教育系、数学系等20个系(院、部)
- 校训:博学笃志、择善敦行
- 校歌:《圣地希望》
-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新区杏坛路1号
- 院校代码:10454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51年3月,山东省滕县第一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成立;5月,滕县专区第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建立。
1953年暑假,滕县第一、二干校合併,校名为滕县专区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隶属于滕县专区文教科领导。9月,滕县专区、湖西专区合併,成立济宁专区,滕县专区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更名为济宁专区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1961年,济宁专区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更名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2年,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併入济宁师範学校。
- 济宁师範学校
1952年,滕县专区教师轮训班在济宁市中区县前街建立。
1953年9月,滕县专区、湖西专区合併,成立济宁专区,滕县专区教师轮训班更名为济宁专区教师轮训班。
1954年,济宁专区国小老师轮训班创建。
1955年,在原教师培训班的基础上创建济宁速成师範学校。
1956年,济宁速成师範学校与济宁国小教师轮训班合併,成立济宁专区速成师範学校。
1958年,济宁专区速成师範学校改称济宁师範学校,兼办速师班。
1961年济宁地区教育局下文撤消济宁地区幼儿师範学校(1959年成立),校址、校舍、资产移交济宁师範学校,教职工安排一部分到济宁师範学校。
1970年,曲阜师範学院附中停办,该校教职工迁至济宁,併入济宁师範学校,开始筹建“济宁师範专科学校”。
1983年10月,该校收归市教育局。
- 济宁师範专科学校
1958年暑假,济宁师範专科学校建立,同年招收中文、数学、理化三个专业的学生。学生进校后即参加了当时的“大炼钢铁”劳动。下半年,济宁专区与菏泽专区合併,济宁师範专科学校招收的中文、数学、理化三个专业的学生及部分教师併到菏泽师範专科学校,绝大部分教职工安排到嘉祥县委大院处办济宁师範学校。
1960年,济宁专区与菏泽专区分开,暑假期间,济宁师範专科学校在曲阜县西关原县政府大院处重建。同年招收数学、理化两个专业的学生。
1961年,济宁师範专科学校下马,教职工合併到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专业的学生转入曲阜师範学院数学系,理化专业的学生就近分别转入曲阜师範学校、济宁师範学校、峄县师範学校。
- 阜师範学院附属中学
1957年,曲阜师範学院附属中学建立,当年招收国中班。
1958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
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的高中班。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到1969年所有在校的高、国中学生全部毕业离校。
- 济宁艺术学校
1958年,济宁红专戏校创建。
1959年,济宁红专戏校更名为济宁专区戏曲学校。
1961年,由于适逢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济宁专区戏曲学校撤销。
1981年1月,济宁专员公署行文批覆同意建立济宁地区艺术学校,济宁恢复了艺术教育。
1984年,济宁地区艺术学校更名为济宁艺术学校。
1993年2月,济宁市杂技团併入济宁艺术学校。
- 济宁教育学院
1978年2月,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始筹建。4月,济宁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9月,学院迁入济宁市市中区常青路15号新建校址。
1981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济宁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2月,学院正式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并更名为济宁教育学院。
- 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
1905年,山东巡抚杨士骧饬将原兖州府考试东棚改办新式师範,名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範学堂。
1912年,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範学堂更名为山东省立曲阜师範学校。
1914年春,学校与岱南道属省立兖州、沂州、曹州、济宁师範合併,改称山东省立第二师範学校,学生来源不再限于孔孟曾颜四氏。
1918年,曲阜县师範讲习所(1909年创办)併入山东省立第二师範学校。
1919年,山东省立第二师範学校爱国学生掀起“五四”学潮,学校由此摆脱孔府控制。
1926年,中共二师支部正式建立,马守禹为负责人,学校有‘红二师”之称。
1934年,山东省立第二师範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立曲阜师範学校。
抗战爆发后,学校南迁湖北、四川,不久停办。
1939年,日伪山东省立曲阜师範学校建立。
1945年底,曲阜第一次解放,日伪山东省立曲阜师範学校停办。
1946年3月,恢复学校,名为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
1947年3月,曲阜被国民党占领,学校撤出,后停办。
1948年6月,曲阜第二次解放;12月,正式恢复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
1950年,创建于1949年的鲁中南师範併入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
1958年,由阜与滋阳县合併为曲阜县,滋阳师範併入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1907年,山东滋阳初级师範学堂创建;1930年,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範学校创建;1934年,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範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立滋阳简易乡村师範学校)。
1981年,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师範学校”。
2000年7月,兖州师範学校併入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
合併发展
1971年3月,经济宁地革委核心领导小组批准,在济宁师範学校和曲阜师範学院附中的基础上建立济宁地区师範专科学校。
1978年,济宁地区师範专科学校更名为济宁师範专科学校,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98年,济宁教育学院併入济宁师範专科学校。
2000年,济宁师範学校(1970年,济宁县五七师範学校创建;1973年,济宁县五七师範学校先后更名为济宁县师範学校、济宁师範学校)、济宁艺术学校併入济宁师範专科学校。
2006年3月,曲阜新校区全面启用。
2007年3月,济宁师範专科学校升格为济宁学院。
2008年11月,山东省曲阜师範学校併入济宁学院。
2012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医生为主”的管理体制,成为省属高校。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7月,济宁学院设有20个系(院、部),设定45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
所属系(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化学与化工系 | 化学 | 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
套用化学 | 4 | |
安全工程 | 4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 | |
计算机科学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教育系 | 心理学 | 4 |
国小教育 | 4 | |
学前教育 | 4 | |
经济与管理系 | 行政管理 | 4 |
经济学 | 4 | |
电子商务及法律 | 4 | |
美术系 | 美术学 | 4 |
视觉传达设计 | 4 | |
数字媒体艺术 | 4 | |
环境设计 | 4 | |
产品设计 | 4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 |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生物工程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 | |
酿酒工程 | 4 | |
生物製药 | 4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 | |
数学系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4 |
金融工程 | 4 | |
套用统计学 | 4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 |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4 |
运动康复 | 4 | |
外国语系 | 英语 | 4 |
文化传播系 | 历史学 | 4 |
文化产业管理 | 4 | |
酒店管理 | 4 | |
测绘工程 | 4 |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物理学 | 4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4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
音乐系 | 音乐学 | 4 |
舞蹈学 | 4 | |
舞蹈表演 | 4 |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4 |
秘书学 | 4 | |
网路与新媒体 | 4 |
所属系(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化学与化工系 | 套用化工技术 | 3 |
计算机科学系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3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3 | |
教育系 | 心理谘询 | 3 |
学前教育 | 3 | |
国小教育 | 3 | |
经济与管理系 | 证券与期货 | 3 |
思想政治教育 | 3 | |
行政管理 | 3 | |
美术系 | 环境艺术设计 | 3 |
美术教育 | 3 |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食品生物技术 | 3 |
药品生物技术 | 3 | |
农业生物技术 | 3 | |
数学系 | 数学教育 | 3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3 |
外国语系 | 英语教育 | 3 |
文化传播系 | 旅游管理 | 3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 | |
音乐系 | 音乐教育 | 3 |
中文系 | 语文教育 | 3 |
文秘 | 3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7月,济宁学院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 名称 | 依託单位 | 负责人 |
---|---|---|---|
1 | 理论物理学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刘德胜 |
2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尹春光 |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7月,共有教职工1249人,专任教师817人,教授67人,副教授2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70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3个省级教学团队。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郁章玉、刘德胜等
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郁章玉
山东省教学名师:郁章玉、朱松涛、李传银、陈万东、刘鹏、张桂敏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心理学教学团队 | 李传银 | 2009年 |
教育学原理教学团队 | 罗家英 | 2011年 |
数学与套用数学专业教学团队 | 朱松涛 | 2012年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7月,济宁学院有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卓越人才培养计画试点专业2个、省套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项目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1个、省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承担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14项。
济宁学院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体育教育、数学与套用数学、化学教育、套用化工技术、化学等
省级精品课程:心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人体生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无机化学、现代汉语、光学、教育学、解析几何、无机化学、教育心理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机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数学教育学、田径、套用数学核心课群、发展心理学等
省卓越人才培养计画试点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套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项目专业:学前教育(2014)、数学与套用数学(2015)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基于创业小组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惠普合作为例、NSSE视角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师範生“实习支教”质量提升机制研究等
-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
- 学生成绩
“十二五”期间,济宁学院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信息技术套用水平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学科专业及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4项,获省级奖项274项;有72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36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7个班级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39名指导教师、117名同学、34支服务队在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表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7月,济宁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了23个校级优势学科研究所、3个校级研究中心。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无机化学实验室 | |
校级优势学科研究所 | 套用数学研究所 | 数学系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
智慧型电子研究所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
套用化学研究所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
特种经济植物开发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
南四湖湿地生物资源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
食用菌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
潜优师开发研究所 | 中文系 | |
水浒文化研究所 | 中文系 | |
区域经济研究所 | 经济与管理系 | |
体育科学研究所 | 体育系 | |
孔氏家族文化研究所 | 初等教育学院 |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教育系 | |
心理科学研究所 | 教育系 | |
济宁历史文化与名人研究所 | 文化传播系 | |
写作研究所 | 中文系 | |
文化旅游研究所 | 文化传播系 | |
机电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
功能材料研究所 | 化学与化工系 | |
结构化学研究所 | 化学与化工系 | |
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 |
计算机网路技术研究所 | 计算机科学系 | |
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国小教育研究所 | 第二附属国小 | |
校级研究中心 | 安全工程技术中心 | 化学与化工系 |
机器人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 |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 |
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 | 中文系 |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省部级78项、市厅级155项,发表论文1462篇,其中核心期刊683篇,SCI、EI收录374篇,出版着作99部;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5项;获授权专利89项。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硅(锗)烯自旋逻辑门器件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 |
多元微孔硫属化合物可见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结构调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 |
新颖多功能硫属化合物微孔材料的设计合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1) |
新型Sb基Zintl相化合物热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2) |
中文词语属性对预视加工影响的眼动和ERP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2) |
典型电极微环境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氧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3) |
RHIC和SPS上QGP强子化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3) |
手性烯烃光碟机动分子马达设计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4) |
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卟啉、酞菁类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4) |
混合交通环境中出行问题的模型构建及性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4) |
基于量子相对熵的量子关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5) |
小分子动力学演化量子速度极限的代数理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5) |
小分子体系纠缠及量子调控的动力学代数理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2011) |
RHIC和SPS上夸克组合强子化机制的唯象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2012) |
新型电流变液中水分子形态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基金项目(2013) |
Fe3O4/TiO2/Graphene磁性複合吸附剂的製备及其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2013) |
纳米空心多面体电浆光催化剂的製备与催化性能调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2014) |
複合介质渗透反应格栅的地下水体修复技术研究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 |
鸡枞菌采后物流配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示範 | 国家星火计画面上项目(2015) |
郑玄《诗经》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2) |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4) |
教学与课程标準的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 |
新型微孔金属卤化物可见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 |
石墨烯封装过渡金属纳米限域催化体系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6) |
铁道游击队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6)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7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4.8万册,中外文期刊近1339种,中文报纸32种,电子图书90万余种,电子期刊3.75万种,优秀博硕士论文329万余篇,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资料库、EBSCO系列资料库、中国知网系列全文资料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VIPexam网路学习资源资料库、网上报告厅、就业培训资料库等资料库20个;与中国国内外多家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係。
- 学术期刊
《济宁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济宁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资料库—数位化期刊”全文收录期刊;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複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主要栏目有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教育、艺术等学科类别的学术论文、儒学研究、水浒研究、运河文化研究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济宁学院已经与密苏里大学、卡迪夫城市大学、蓬图瓦兹大学、平泽大学等中国以外3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係,201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截至2018年7月,济宁学院先后有美国、瑞典、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澳门的教育交流访问团来校考察,与俄罗斯哈巴师大建立了友好学校关係;有10余人次先后前往美国、希腊、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主题图形以手,书及其围合产生的心形、叶芽等元素构成。
校徽

手、书形象结合直观表现学校传授知识的职能特徵,二者围合形成的心形及叶芽、翅膀的形象,其一寓意济宁学院用心培育人才、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学校特色,以及让学生拥有知识、展翅飞翔的期望;其二象徵济宁学院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向上腾飞发展的美好愿景。
精神文化
- 校歌
《圣地希望》
作词:谢安庆作曲:王付林
来自不同方向,怀着共同嚮往。在圣人诞生的地方,让梦想在天空飞翔,飞翔。
沐浴圣地儒风,汲取文化营养。在人杰地灵的故乡,让希望在心中成长,成长。
追求至诚品质,塑造至朴形象。向着美好的明天,用信念为人生导航。
弘扬求是精神,放眼求新眼光。让知识之树常青,做撑起大厦的栋樑,栋樑。
- 校训:博学笃志,择善敦行
博学笃志:源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与《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追求的志向。是儒家加强学业修养人格的精髓。
择善:源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敦行:源自《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行。
校训寓意:博览群书、志存高远、求知若渴、慎思明辨;修身律己、厚德从善、自强不息、乐于奉献。
- 校风
至诚至朴,求是求新
- 教风
诲人不倦、敦品励学
- 学风
学而不厌,切问近思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郁章玉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吕灵昌 |
党委副书记 | 马恩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刘德胜、朱松涛、李继凯、王旭英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许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