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格达活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格达活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格达活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由星美公司投拍的2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格达活佛》。藏族着名演员多布杰,在剧中扮演五世格达活佛。格达活佛出生在甘孜一个贫穷的差巴家里。五岁时被遴选为灵童,在白利寺坐床为五世格达活佛。他十七岁赴拉萨哲蚌寺学习佛学经文。潜心苦读,二十四岁便获得寺里最高的学位—“格西”学位。然后回到康巴为贫苦农牧民众,信徒们“布道”。他与红军从躲避到相识,从相识到相融,从相融到相助。为祖国的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一九五零年七月不辞艰险,捨命奔波到拉萨劝和,途中遭到帝国主义分子和亲帝势力的谋杀身亡。

基本介绍

  • 集数:20集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导演:杨韬
  • 主演:多杰布,巴森,扎西顿珠,王伍福
  • 中文名:《格达活佛》
  • 上映时间:2005年

电视介绍

片名:《格达活佛》地区:中国大陆
格达活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联合摄製:中央统战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河北电视台太原电视台上海东派广告有限公司星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题曲

《梦中的故乡》
有一座圣山
在苍茫的高原上
有一湖圣水
在蓝天白云下
呀啦嗦呀啦嗦
呀啦嗦
那是祖先传下的天堂
千年的冰雪下一个梦很长
格桑花迎风绽放
呀啦嗦呀啦嗦
弯下虔诚的身躯
为了心中的信仰
向天喊向天喊
那是我梦中的故乡
我的天堂
千年的冰雪下有一个梦很长
格桑花迎风绽放
呀啦嗦呀啦嗦
弯下虔诚的身躯
为了心中的信仰
向天喊向天喊
那是我梦中的故乡
我的天堂

遴选灵童

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洛桑丹真·扎巴塔耶和泽仁顿珠,一起成为遴选灵童,但签筒里蹦出来的却是洛桑丹真·扎巴塔耶。从此,前者成为了五世格达活佛,后者依然是土司的差巴。
十年后,十七岁的格达活佛的学问已经很有些根基,他的经师向巴贡觉决定,把他送到拉萨三大寺去深造。在去拉萨的途中,格达活佛救了商人扎西的侄女桑姆,从此他与商人扎西一家成为好朋友。
格达活佛在甘丹寺苦学八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破格考取拉巴让格西学位。他毅然谢绝了老师达扎、同修赤江的挽留,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白利寺。

激怒藏民

朗登土司和拉甲占堆土司,为了争夺一片草场打得不亦乐乎,他们置格达活佛的劝说于不顾,却去找国民党县政府来调停。万万没想到,国民党马县长为了加强对康区的控制,耍尽阴谋诡计,使对立的双方两败俱伤,拉甲占堆土司、朗登的儿子罗布次仁、以及前来劝和的白利寺僧人都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下。格达和从尸体堆里钻出来的泽仁顿珠,都被国民党的暴行激怒了,从此更加憎恨汉人。
格达在甘丹寺的同修隆康活佛,自考格西作弊被逐出寺后,一直云游四方。此次他又利用国民党蒋介石追堵红军之机,自诩能号召康人助蒋堵截红军,获取蒋介石的信任,被任命为西康宣慰使。隆康到康区后,四处宣扬红军是青面獠牙、杀人成性的恶魔,并拼凑了数千人的武装,妄图阻击红军,结果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隆康带领残兵逃进寿灵寺,妄图引诱红军炮轰寿灵寺,关键时刻朱总司令来了,并带来了党中央“统一战线”的新精神。
隆康阻击红军失败的讯息传到甘孜,城里城外一片混乱,人们四处逃窜。对汉人深恶痛绝的格达也不例外,他带着母亲、妹妹以及寺院的僧人一起躲进了山沟。格达的同龄人泽仁顿珠,却因为要向国民党复仇而参加了红军,也来到了甘孜。他跑了无数条山沟,终于找到了格达,向他宣传红军的政策,劝他回家。格达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正赶上泽仁顿珠的妹妹白玛曲珍难产,泽仁顿珠请来红军女军医陈霞为妹妹接生,白玛曲珍的儿子顺利生下来了,而陈霞却因劳累流产,孩子也夭折了。格达和藏族同胞深受感动,终于下决心回家看看。当他亲眼看到红军秋毫无犯,经堂的佛像完好无损时,渐渐消除了疑虑。在他的带领下,外逃的贫苦民众,纷纷返回自己的家园。

结识红军

在与红军的接触中,格达活佛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深深爱上了这支队伍。同时他又主动为红军排忧解难,并把红军医院请进了自己的寺庙,亲自为红军伤病员疗伤。不久,他又结识了红军的朱总司令,两人立即成为了好朋友。经过和朱总司令的彻夜长谈,格达对共产党、红军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坚信共产党、红军定能取得胜利。
格达和曾被红军俘虏过的夏克刀登一起参加了甘孜波巴政府。格达担任副主席,夏克刀登担任军事部长,拉甲占堆家的娃子达娃洛仁担任自卫队队长。

帮助红军

红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会师后,又要继续北上抗日了。临行前,朱总司令把数百名红军伤病员託付给格达活佛,并要他设法关注西藏问题。格达活佛郑重地向朱总司令承诺:一定竭尽全力保护好红军伤病员。
红军北上后,隆康率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势力捲土重来,对民众大施报复,达娃洛仁、白玛曲珍等博巴政府成员被杀害了。格达活佛面对这种情况,不仅把达娃洛仁的儿子收为养子,还冒着生命危险,想尽一切办法把红军伤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而且在自己的生命也遭到威胁时,还主持了妹妹与红军伤病员王长林的婚礼。就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势力要对格达下手时,格达少年时的好友桑姆出现了。在她的帮助下,格达带着甘孜波巴政府的印章、档案,乔装离开了甘孜。

格达情怀

格达活佛怀着对共产党、红军歉疚的心情再次来到拉萨。不管在公开还是秘密的场合,他都尽全力地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格达活佛在拉萨的这段时间,恰恰是热振活佛退位,达扎担任摄政王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西藏上层亲英势力的崛起,不禁为西藏的前途而担忧,但自己又无能为力,怀着忧郁的心情又回到了甘孜。这时他才得知,他的妹夫、红军伤病员王长林已经离开了益西娜姆,又去投奔他日夜思念的红军去了。

解放情怀

1949年,青海、甘肃解放的讯息传到甘孜,格达活佛会同夏克刀登、邦达多吉等藏族开明人士秘密派出代表绕道穿过国民党封锁线,经西安到北京向毛主席、朱总司令献旗祝贺。西康和平解放后,格达在甘孜亲自主持召开了3000多人的民众大会,欢迎解放。并动员民众积极为进藏部队充当嚮导,运送粮草。
当年的罗营长、现在的罗师长和解放军医院院长陈霞,泽仁顿珠都回来了,泽仁顿珠第一次见到了妹妹的儿子,而益西娜姆却得知自己的丈夫王长林已经牺牲的噩耗。当罗师长和泽仁顿珠向格达谈了中央关于争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后,他当即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这一方针,并主动表示他愿前往西藏去做说服工作。当时,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召开在即,毛主席、朱总司令拟请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盛会。格达活佛听到这一讯息后说,“我很想到北京看看,可是,为了西藏的早日解放,我现在顾不上”,“等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以后,我再去北京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格达赴藏

得知格达活佛要求去西藏,朱总司令拍电报劝阻,但格达活佛不改初衷,朱总司令见格达活佛这样坚决,就同意了他的要求。但要求他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方可前往,切不可冒险勉为其难。
格达活佛以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启程赴藏。泽仁顿珠亲自送他到金沙江边,并一直守候在江边关注着他在昌都的情况。格达到了昌都,拜访了昌都总管拉鲁,向他阐明了共产党尊重历史和现实,按照人民的愿望,使西藏回到祖国的怀抱,完成国家统一的主张。昌都总管拉鲁将格达活佛要求劝和的讯息电告噶厦,噶厦不同意格达活佛入藏以扰乱他们的“独立”计画,要他无论如何要阻止格达入藏。

格达牺牲

格达活佛拟用电报直接与拉萨地方政府协商,并拟致电拉萨友人请为西藏和平解放出力。他到昌都电台接洽发报事宜时,却遭到在昌都活动的英国特务福特的毒手。慈悲的、正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奔波的五世格达活佛被投毒致死于西藏昌都。泽仁顿珠得到格达英勇牺牲的讯息后,这位身着解放军军衣的共产党员,不禁朝着格达牺牲的方向叩下了长头。
就在格达牺牲后不久,解放军向昌都发起了总攻……
格达活佛生平
五世格达活佛,原名根嘎益登,法名洛桑丹增·扎巴塔耶,甘孜县生康乡德西底村人。生于1903年,1905年被选为四世格达活佛的转世灵童,7岁定为甘孜县白利寺第五世格达活佛,25岁获得“格西”学位。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甘孜停留期间,五世格达活佛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从一名开明的宗教界人士转变为一名革命者,在甘孜和西藏等地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民族解放、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6年,他和夏克马登、邦达多吉在甘孜地区成立了博巴苏维埃政府,并担任博巴政府副主席。红军在甘孜停留期间,格达活佛大力动员藏族民众筹措粮草,支援红军。红军北上抗日他积极组织藏族人民牵制国民党马步芳军,掩护红军撤退,对因伤病等不能随红军主力北上抗日而留在甘孜地区的红军战士进行了积极保护。
格达活佛是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将军的挚友,与朱德总司令先后九次亲切会见和促膝谈心。他深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经常向亲朋好友说:“红军一定会回来,藏族人民一定会翻身的。”红军北上后,他关心红军北上抗日的情况,经常打听朱总司令、刘伯承将军以及红军的讯息。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驻康定,格达活佛被任命为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时,格达活佛被任命为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时,格达活佛又被任命为副主席。格达活佛主动要求作为和平使者,于1950年7月10日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前往西藏劝和,途中被英国间谍福特毒害。1950年8月22日格达活佛圆寂,终年47岁。
闻悉五世格达活佛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而不幸遭帝国主义间谍谋害的噩耗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重庆市各界人士于11月25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刘文辉、王维舟,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及重庆市各机关领导、各人民团体和刚从北京归来的西南各族人民团体代表共800人参加了追悼会。邓小平亲自献了花圈,王维舟在讲话中历述了格达委员在红军长征时期对红军的帮助和对康藏解放事业的贡献。李达司令员致词时说:“格达委员自始至终都是人民解放军的亲密朋友,我们一定以全部解放西藏的行动来纪念他。”
为了纪念格达活佛,1983年又在白利寺原格达活佛纪念馆的基础上设立了纪念堂。1991年,甘孜县在旭日岭修建了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馆内详细陈列了五世格达活佛生平介绍、红军长征途经甘孜的事迹和革命文物等。
格达活佛生前爱憎分明,有着崇高的革命气节,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为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为了西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羁绊,挫败帝国主义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他英勇无畏地奔赴西藏,虽遭帝国主义特务分子的毒害,可他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世长存。

电视拍摄

献礼
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星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製的2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格达活佛》,于12月2日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该剧取材于五世格达活佛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着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格达活佛在支持红军北上抗日和解放军进军西藏过程中,为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不懈努力、慷慨赴难的动人故事,真实生动、震撼人心地塑造了一位爱国爱教活佛的艺术形象,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革命历程。
活佛生平首现萤屏
《格达活佛》堪称国内第一部全面描写少数民族宗教领袖人物的电视剧,并通过他的生平活动反映了西藏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印证了西藏和祖国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史实。
《格达活佛》生动详尽地记述了五世格达活佛非凡的一生。1902年他出生于甘孜县白利乡德西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被认定为甘孜白利喇嘛寺活佛,后赴拉萨甘丹寺学习,取得格西学位(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等级)。在红军北上抗日经过甘孜地区时,格达活佛逐步为红军的民族、宗教政策所打动,认定红军是一支能够解放劳动人民、使劳苦大众获得幸福的军队,从而倾其所能为红军筹款筹粮,并担任中华苏维埃博巴政府副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结下深厚友谊。在红军离开甘孜地区后,格达活佛又收留大量红军伤病员,护送他们重新走上北上抗日的道路。1950年,格达活佛为实现西藏和平解放主动向中央政府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拉萨斡旋,不幸在昌都被分裂势力派人毒害致死。
《格达活佛》自2005年3月15日开机,远赴川西的康定、丹巴、道孚、甘孜和西藏拉萨等地拍摄,历尽坎坷、艰苦创作。到8月份,回北京杀青,拍摄历时半年之久。
电视剧《格达活佛》製作完成后,先后数次邀请影视专家、藏民族学者、援藏干部、领导同志审看、提意见。大到画面、音乐,小到一句对白、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只要是不符合历史、有悖真实,剧组就毫不将就,立刻着手修改,毫不含糊、敷衍。当片子最后送到西藏自治区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审看时,不光顺利通过,还受到了普遍的讚誉。
精良製作不吝工本
《格达活佛》拍摄历时半年,在川西的藏族地区和西藏拉萨等六地取景,囊括西部数不胜数的壮丽美景,并可看到大量藏族人民的生活实况,包括居住饮食、婚丧嫁娶等,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藏族地区的风土人情。
该剧导演杨韬对藏族地区怀有深厚感情,1993年和2001年先后执导《雪震》和《拉萨往事》等西藏题材电视剧。杨导认为,对于一个民族的了解不是空泛的做做样子而已,而是应该真正地融入其中,用心去感应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艺术创作上,他坚持要表现藏族地区的原生态,真实再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格达活佛》的拍摄严格遵循这一创作原则。
甘孜是西南着名的旅游区之一,素以风光独特着称,《格达活佛》的故事主要发生于此,山川景物多有体现。六世格达活佛向剧组全面开放白利寺,大小佛堂尽被充分利用,五世格达活佛讲经、就寝、议事的各个房间都真实还原于观众眼前,甚至还可见到寺庙里的厨房以及喇嘛準备酥油茶、奶糕的情景。后来转景到达拉萨地区,取景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20集的戏愣是拍了1094个景,相当于30集戏的拍摄量,这样,藏传佛教的活动场景都在《格达活佛》中得到充分展现。
除此之外,《格达活佛》中还可看到大量藏族人民的生活实况。剧中格达活佛的妹妹益西拉姆同情红军,为红军的仁义所打动,决定嫁给红军伤病员王长林,两人要以藏族人的方式举行一场婚礼。为求真实性,剧组特别邀请当地人演示了整套婚礼过程,然后在剧中亦步亦趋,上演了一场道地的藏族婚礼。剧中的土司拉甲占堆在与另一土司朗登争夺草场中丧命,他的女儿央金卓玛为他举行葬礼,格达活佛主持了这一活动。剧组又向甘孜地区的藏人请教了葬礼过程,然后严格执行,包括火葬的方式、拜玛尼堆的行走方向、玛尼堆的形状等,都与真实生活一般无二。这是以往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所没有做到的。
导演还吸取众多影视剧汉族演员演藏人的“内外游离”的教训,坚持剧中角色是藏族,演员就得是藏族;剧中角色是汉族,演员就得是汉族。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各民族人物形象的神韵,特别是藏族人的神韵。剧中的格达活佛由藏族着名演员多布杰扮演,他曾在西藏题材电视剧《雪震》、《拉萨往事》中崭露头角,后在电影《红河谷》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他主演的电影《可可西里》获得了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马奖,更使他在中外影坛声名鹊起。此外,曾主演《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电视剧的国家一级演员巴森,主演《班禅东行》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藏族国家一级演员扎西顿珠,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洛桑群培,西藏电视台着名节目主持人、骏马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朗杰央宗都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领导和专家审看该片后一致评价藏族演员的表演质朴真实,充满艺术震撼力。
剧中的汉族演员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知名的特型演员,每一位都称得上是各自角色的“第一人”。朱德的扮演者是王伍福,毛泽东的扮演者是王霙,周恩来的扮演者是孔祥玉,贺龙的扮演者是穆怀虎,邓小平的扮演者是卢奇。
即便是在民众演员的选择上,杨导也毫不含糊,这就给拍摄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藏区本来就人烟稀少,想要找几十个藏族的民众演员撑起剧中场面并不容易,更为困难的是不同藏区的藏语并不相通,即便剧组中有拉萨藏族的工作人员,但并不能保证甘孜地区的藏族演员能听懂剧组的安排,这样每场戏的拍摄就必须在导演和演员之间经过汉语———藏语———当地藏语的传递过程,进展缓慢。同时,当地汉族的民众演员也极其罕见,无奈之下,剧组汉族工作人员悉数登场,一会儿扮演红军战士,一会儿扮演国民党官兵,忙得团团转。
五易其稿艰苦卓绝
《格达活佛》涉及大量历史、宗教、民族问题,人物众多、线索庞杂,剧组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严格把关,使得《格达活佛》仅以20集的容量便能够从容不迫地表现一位活佛伟大的一生以及藏族地区複杂的革命形势。这个专家队伍超级“豪华”,包括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界人士,西藏历史文化研究者等30多人。
初始筹备期,製片人贾晓晨、王远峰找到编剧黄志龙和导演杨韬,两位都与藏族地区渊源深厚,对西藏的历史、宗教有着深刻的理解。黄志龙作为入藏工作的第一批干部在西藏自治区生活近40年,创作过话剧《布达拉宫风云》,电视剧《拉萨往事》、《西藏风云》,小说《文成公主》等;杨韬则以执导西藏题材电视剧《雪震》、《拉萨往事》而闻名,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骏马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多项大奖。两位主创四次深入格达活佛传教、生活过的甘孜、昌都、康巴和拉萨等地区,广泛听取民族、宗教专家的意见,寻找生动的历史细节,剧本五易其稿。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贵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亲历者,在甘孜和拉萨工作多年,精通藏语,与五世格达活佛有过多次接触,对藏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革命史研究精深,他用汉、藏两语对《格达活佛》史实框架、风土人情、人名地名等都提出了重要意见,还拿出大量历史档案供主创参考。而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绕尼玛本人就是甘孜地区土生土长的藏族专家,他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开始介入,直至製作完成,所提意见大到红军北上抗日和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历史脉络、格达活佛在甘孜为红军筹款筹粮的具体作为,小到甘孜藏人所吃野菜的种类、土司居住石碉楼的样貌等等。“豪华”专家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六世格达活佛,他担任了全片总顾问,不仅开放了整个白利寺,还亲自为主创人员介绍五世格达活佛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细节。
製片人王远峰用“艰苦卓绝”四个字描述了创作的艰辛历程。他介绍,从《格达活佛》开拍起,剧组辗转6个地区行程约20000公里,经常在海拔4200米以上地点工作,最高时达到了5200米。曾经有一场戏,因为海拔太高,全剧组只有10个工作人员可以勉强工作,可是在向外景地前进时,4个场工居然又倒下了3个,剩下的人也是一步几喘地支撑到现场,几乎是拼着性命完成这场戏的拍摄。
多布杰“慈悲为怀”本色不变
剧中扮演格达活佛的是着名藏族演员多布杰,他在2005年全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活动中,凭藉电影《可可西里》中的出色表演,获最佳男主角提名。这已经是他和导演杨韬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是1993年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雪震》,他扮演藏族头人,曾获得飞天奖最佳配角奖。第二次是2001年主演《拉萨往事》,扮演一个热爱祖国的西藏地方官员。
过去,多布杰也塑造过众多宗教领袖的角色,其中最有影响的该算1986年在电影《布达拉宫》中扮演的五世达赖喇嘛。经过这幺多年的创作积累,多布杰对活佛的世界越来越了解,“早先总是觉得活佛高高在上,与一般人不同,现在觉得活佛之所以不同更在于他们普度众生的情怀。格达活佛即如此,他同样出身微寒,但他通过学习修炼成为一代宗师,将所有的情感都奉献给了藏族人民,这才是他最伟大之处”。他很高兴总是扮演藏族人的骄傲,像去年《可可西里》中的日泰队长,普通而高尚,他被这些角色的精神世界所感动,“日泰队长和格达活佛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两个人,但他们在为保护美好家园、造福普通百姓这一点上,却有着同样的追求”。
多布杰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家中世代农民,后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从此走上演艺道路,一直默默无闻,即便在1995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永不瞑目》中,他也只是扮演一个不起眼的配角。1996年,多布杰迎来表演转机,因为在电影《红河谷》中扮演藏族头人,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更是因为主演电影《可可西里》声名大振,一跃晋身为国内外最有影响的藏族演员。但在《格达活佛》历时四个月的艰苦拍摄中,多布杰还是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多布杰同剧组所有人一样要克服居住、饮食上的诸多困难,喝混着黄沙的水,吃煮不熟的饭,睡就地设定的床铺。不仅如此,他还一副佛家心肠,遇到剧组面临语言沟通困难的问题时,就主动承担翻译、协调工作。在康定拍一场藏族民众演员很多的戏时,他一方面尽心尽力地表现剧中格达活佛的佛家心肠,戏外也表现得“慈悲为怀”,有的演员藏族衣饰穿戴不正确,他一个个纠正,有的演员听不懂导演的指令,他就逐条翻译,遇到藏族演员不能按戏中要求正确地掷骰子,他就手把手地教。对于他的表现,杨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多布杰现在也是全国知名的明星了,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真诚的性情,踏踏实实地演戏,不愧为优秀的藏族演员!”

各方评价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2005年9月6日至7日,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吴英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群培,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区政协副主席益西单增,以及区党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政协文史办、广电局、文化厅、社科院、西藏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20集电视连续剧《格达活佛》进行了审看,大家一致认为:
《格达活佛》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该剧以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和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两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历史地再现着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格达活佛在支持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行动中与中央红军朱德总司令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为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西藏和平解放最终慷慨赴难的动人事迹,颂扬了格达活佛爱国爱教的高尚精神,歌颂了藏族人民为祖国统一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全剧主题鲜明,历史跨度较大,人物塑造丰满,情节生动、曲折、感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同时,剧中对历史、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把握较好,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该剧的播出,对于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喜绕尼玛(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格达活佛》非常震撼感人,首先是它的题材新。我是四川甘孜地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五世格达活佛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格达活佛》一部非常好的人物传记片,在影视剧中罕有地以藏传佛教领袖为主人公,从一个活佛的角度、从藏族人民的角度来反映了红军长征、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事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是研究西藏近代史的,`总体来看,《格达活佛》很好地把握了历史和现实的关係,是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片。
这部戏还让广大观众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就是红军长征走以后,格达活佛做了什幺,红军伤病员的情况如何,藏区的百姓的是怎幺生活的。我记得小时候我住的村里有很多伤病员,藏族人民和红军之间产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格达活佛》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情况,比如红军医生为了藏族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的情节,我几次热泪盈眶,好象又回到了从前,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特别感谢剧组,能用这幺生动的细节构筑起这幺一个重大的历史过程。
再有,就是它还让大家了解了藏族的宗教、文化和生活,像其中红军吃的野菜啊,藏民搞的一些宗教仪式啊,都是我所经历过、见过的,觉得很亲切,而这些又不是观众非常了解的,这部戏无疑透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拉近了汉藏人民的关係,对于增进双方的了解是有很大好处的。
姚茂臣(中央统战部七局局长)
第一这个片子主题好。它通过一个活佛的伟大事迹来反映红军长征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角度很新,意义深远。第二这个片子演得好,主创下了很大工夫,角色是汉族就用汉族演员,角色是藏族就用藏族演员,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第三这个片子製作得好,服装、道具、音乐、画面等等,都精益求精,充分体现藏族风情。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保证了这部人物传记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突出,看得我很感动,几次落泪,发自内心地震撼。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这部片是优秀的献礼片。
沈学明(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
过去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方面的电视剧比较少,这部片子的选题取得重大突破,以一个藏传佛教领袖为主人公,表现了宗教人士与共产党结下肝胆相照友谊的过程,人物形象丰满,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易于让观众接受。同时思想性挖掘有深度,细节都催人泪下,16集以后是整部戏的高潮,陈医生救人、小梁医生希望找回组织等等情节都很感人,体现了汉藏一家人的亲密关係。再有就是对西藏的宗教文化、风土人情多有描写,展现得很新鲜,一定会吸引很多观众,比如说17集里关于好喇嘛坏喇嘛的辩经过程,非常精彩,无论是什幺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王福成(军事科学院军史部部长)
这部戏的政治导向正确,主题健康,塑造了一个爱国爱教活佛的伟大形象,是爱国注意教育的好教材。人物形象高大鲜活,情节生动感人,越看越精彩,特别是后面高潮部分,我几次热泪盈眶。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展现了藏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藏族人民粗犷、朴实的民族性格,很有地方特色。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虚构性完美结合,大事不虚,细节生动,可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主旋律作品。
王丹彦(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副主任)
这部剧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爱国爱教的活佛,以真人真事来演绎红军长征、西藏和平解放这幺重大的历史事件,形式新颖,人物形象鲜活,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它对藏传佛教、藏医藏药方面都有反映和介绍,非常难能可贵,对于增进汉藏两族的了解有很大好处。另外,剧中格达活佛这个人物比我当初看剧本时显得更有光彩,他的内敛、智慧、谦和表现得细腻传神,从中可感受到一个伟大活佛的魅力与影响。
李京盛(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长)
这部剧意义重大,反映了红军长征、西藏近代史转变的关键过程,涉及民族、宗教、西藏三大问题,主题表达清晰,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正确,民族宗教政策把握準确。它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优秀献礼之作,同时对于让广大观众了解那一段历史、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部剧还为今后此类题材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唤醒大家深入思考影视创作中民族、宗教政策的表现问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