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做人大智慧:中国人的柔性处世哲学
《老子做人大智慧:中国人的柔性处世哲学》介绍了《老子》是我国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作者是中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伟大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而且历久弥新。两千多年以来,它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辉和恆久的生命力却更加引人注目。《老子》不仅是治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也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心法。它对社会、人生、宇宙等方面的精深见解,使它的影响遍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外交、人生修养、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究《老子》,几乎都能从其“微言”中发现“大义”。《老子做人大智慧:中国人的柔性处世哲学》立足于《老子》微言大义,逐章畅谈人生处世智慧,解读社会人情世故,为广大读者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指点迷津。
基本介绍
- 书名:老子做人大智慧
-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 页数:214页
- 开本:16
- 作者:禹贡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802237661, 9787802237667
内容简介
《老子做人大智慧:中国人的柔性处世哲学》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甄别字句篇章互异,点校精良;译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阐释老子思想的“微言大义”,又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浅出地诠释如何按“道”的法则去为人处世,去解读人情世故,充满机趣。
图书目录
一、掀开虚名的面纱
二、做人不要一根筋
三、名利是无情之物
四、和其光,同其尘
五、天地无所偏爱
六、母爱是天地之根
七、不能长生,可以长寿
八、做人低调一点儿好
九、万事不可太过
十、立身要柔顺平和
十一、无用也是大用
十二、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
十三、得宠思辱是去祸之方
十四、透过表象去看问题
十五、立身处世要微妙玄通
十六、遇事顺势而不造势
十七、最好的领导总是被人忘记
十八、忠孝仁义过头就是不仁不义
十九、为政治国最忌处处标榜
二十、谋身之道贵在守拙
二十一、藏器于身只为待时而动
二十二、委曲求全也是一种保全
二十三、顺其自然胜过强力为之
二十四、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二十五、天人合一是和谐人生的标尺
二十六、不要被名利和地位沖昏头脑
二十七、不为世俗偏见所约束
二十八、知强守弱是强者自存之道
二十九、说话做事怕走极端
三十、不要逞强使气
三十一、强权不能解决争端
三十二、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十三、认识自己,战胜自己
三十四、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伟大是因为很平凡
三十六、战胜对手首先要成全对手
三十七、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三十八、不要太在乎繁文缛节
三十九、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四十、做人不能没心眼
四十一、立身难,立言更难
四十二、待人处事妙在斟酌损益
四十三、弱者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四十四、生命比钱财更重要
四十五、不完美才是最完美
四十六、做个知足常乐的人
四十七、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四十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四十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五十、安逸享乐不是长寿之道
五十一、不要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五十二、闭塞视听是为了耳聪目明
五十三、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五十四、看问题要善于触类旁通
五十五、人要永葆一颗童心
五十六、言易招尤,管住自己的嘴
五十七、要想无事,就不要生事
五十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五十九、有素质的前提是有涵养
六十、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六十二、盗亦有“道”,乾哪一行都不能违“道”
六十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六十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六十五、聪明人最爱乾傻事
六十六、先做人后做事
六十七、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六十八、善胜敌者不怒,善用人者为之下
六十九、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七十、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七十一、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七十二、人要自爱自重,但不要自以为是
七十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七十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七十五、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七十六、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七十七、天道损有余,人道损不足
七十八、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七十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小国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境界
八十一、天道利而不害,人道为而不争
二、做人不要一根筋
三、名利是无情之物
四、和其光,同其尘
五、天地无所偏爱
六、母爱是天地之根
七、不能长生,可以长寿
八、做人低调一点儿好
九、万事不可太过
十、立身要柔顺平和
十一、无用也是大用
十二、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
十三、得宠思辱是去祸之方
十四、透过表象去看问题
十五、立身处世要微妙玄通
十六、遇事顺势而不造势
十七、最好的领导总是被人忘记
十八、忠孝仁义过头就是不仁不义
十九、为政治国最忌处处标榜
二十、谋身之道贵在守拙
二十一、藏器于身只为待时而动
二十二、委曲求全也是一种保全
二十三、顺其自然胜过强力为之
二十四、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二十五、天人合一是和谐人生的标尺
二十六、不要被名利和地位沖昏头脑
二十七、不为世俗偏见所约束
二十八、知强守弱是强者自存之道
二十九、说话做事怕走极端
三十、不要逞强使气
三十一、强权不能解决争端
三十二、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十三、认识自己,战胜自己
三十四、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伟大是因为很平凡
三十六、战胜对手首先要成全对手
三十七、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三十八、不要太在乎繁文缛节
三十九、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四十、做人不能没心眼
四十一、立身难,立言更难
四十二、待人处事妙在斟酌损益
四十三、弱者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四十四、生命比钱财更重要
四十五、不完美才是最完美
四十六、做个知足常乐的人
四十七、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四十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四十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五十、安逸享乐不是长寿之道
五十一、不要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五十二、闭塞视听是为了耳聪目明
五十三、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五十四、看问题要善于触类旁通
五十五、人要永葆一颗童心
五十六、言易招尤,管住自己的嘴
五十七、要想无事,就不要生事
五十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五十九、有素质的前提是有涵养
六十、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六十二、盗亦有“道”,乾哪一行都不能违“道”
六十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六十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六十五、聪明人最爱乾傻事
六十六、先做人后做事
六十七、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六十八、善胜敌者不怒,善用人者为之下
六十九、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七十、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七十一、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七十二、人要自爱自重,但不要自以为是
七十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七十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七十五、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七十六、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七十七、天道损有余,人道损不足
七十八、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七十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小国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境界
八十一、天道利而不害,人道为而不争
序言
《老子》,又名《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更是一部包罗万象、充满智慧的奇书。
《老子》一书的作者李耳,字聃,世称“老聃”,后世尊其为“老子”,楚国人。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博览群书,学识高出当世,既是当时声望最高的学者,更是出类拔萃的智者。据《史记》记载,孔子前往东周,曾专门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回来以后,他的弟子问他老子到底是一个什幺样的人,孔子回答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像孔子这样的大智者、大学问家都对他如此推崇备至,其学识、智慧之不同凡响,可见一斑。
《老子》一书,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围绕“道”这一宇宙万有的本体,以诗一般的语言纵论宇宙、人生、社会万象,揭示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构建起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框架宏大,涵盖万有,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正如德国着名哲学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见解不但精闢独到,而且能与时俱进,2500多年以来,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其哲理的光辉和恆久的生命力。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社会各色人等,深研熟读《老子》的不可胜数。治国者用它不但能正本清源,而且能开启太平,造就盛世繁荣的局面,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太康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无一不是本着《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与民休养生息的结果。至于我们过去在外交策略上奉行的韬光养晦、沉着应付、随机应变、绝不当头等方针和策略,也正是对《老子》“无为不争”这一智慧学说的成功运用,为我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活动空间。当然,《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治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它对社会、人生、宇宙等方面的博大精深见解,更使它的影响涉及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权谋、外交、人生修养、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究《老子》,几乎都能从“微言”中发现“大义”,因而两千多年来,研究《老子》的着作层出不穷,仅流传于世的着作就达5000多种,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说,读《老子》是一种“文化热”,这种看法是肤浅的。其实,熟读精研《老子》不是“文化热”,而是基于它自身包罗万象的哲理智慧和恆久的生命力所引发的文化滚动传承。无论在哪一个朝代,人们都会乐此不疲地研读它,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如此。而且在长期的流播过程中,老子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澱,深入到人们的潜意识里,进而演变成人们立身处世的习惯性思维和自觉行动。即使是那些没有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识的跑街窜巷的小贩,也同样会用老子思想去编织他们的生意经。走在街头,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盯倒走,看倒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清仓大处理,不赚钱,赔本卖……这是什幺?这就是生意场上的“不争”,正因为商家不与顾客争,所以顾客的钱才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商家的腰包里。至于现代商场上大家都提倡的、引以为时髦的“双赢”,更是对老子“欲取先予”智慧的生动诠释。
总而言之,《老子》这本书太不可思议,没有人知道它还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什幺新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会不断地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人们的立身处世,影响将更为深远,这也是笔者编撰本书的出发点。
本书立足于《老子》微言大义,逐章畅谈人生处世智慧,解读社会人情世故,为广大读者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指点迷津。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甄别字句篇章互异,点校精良;译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阐释老子思想的“微言大义”,又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浅出地诠释如何按“道”的法则去为人处世,去解读人情世故,充满机趣。
人生虽短,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里面有太多的人情世故,要读懂人生这本书,须抓住经纬,才能事半功倍,快捷地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希望本书的问世,能让广大读者朋友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感觉,读懂人情世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鬆、和谐、充实、自在。
由于老子思想太博大精深,对它作任何的解释或描述,都是挂一漏万之举,本书也不例外,因此,贻误不当之处恐怕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老子》一书的作者李耳,字聃,世称“老聃”,后世尊其为“老子”,楚国人。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博览群书,学识高出当世,既是当时声望最高的学者,更是出类拔萃的智者。据《史记》记载,孔子前往东周,曾专门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回来以后,他的弟子问他老子到底是一个什幺样的人,孔子回答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像孔子这样的大智者、大学问家都对他如此推崇备至,其学识、智慧之不同凡响,可见一斑。
《老子》一书,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围绕“道”这一宇宙万有的本体,以诗一般的语言纵论宇宙、人生、社会万象,揭示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构建起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框架宏大,涵盖万有,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正如德国着名哲学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见解不但精闢独到,而且能与时俱进,2500多年以来,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其哲理的光辉和恆久的生命力。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社会各色人等,深研熟读《老子》的不可胜数。治国者用它不但能正本清源,而且能开启太平,造就盛世繁荣的局面,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太康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无一不是本着《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与民休养生息的结果。至于我们过去在外交策略上奉行的韬光养晦、沉着应付、随机应变、绝不当头等方针和策略,也正是对《老子》“无为不争”这一智慧学说的成功运用,为我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活动空间。当然,《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治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它对社会、人生、宇宙等方面的博大精深见解,更使它的影响涉及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权谋、外交、人生修养、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究《老子》,几乎都能从“微言”中发现“大义”,因而两千多年来,研究《老子》的着作层出不穷,仅流传于世的着作就达5000多种,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说,读《老子》是一种“文化热”,这种看法是肤浅的。其实,熟读精研《老子》不是“文化热”,而是基于它自身包罗万象的哲理智慧和恆久的生命力所引发的文化滚动传承。无论在哪一个朝代,人们都会乐此不疲地研读它,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如此。而且在长期的流播过程中,老子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澱,深入到人们的潜意识里,进而演变成人们立身处世的习惯性思维和自觉行动。即使是那些没有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识的跑街窜巷的小贩,也同样会用老子思想去编织他们的生意经。走在街头,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盯倒走,看倒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清仓大处理,不赚钱,赔本卖……这是什幺?这就是生意场上的“不争”,正因为商家不与顾客争,所以顾客的钱才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商家的腰包里。至于现代商场上大家都提倡的、引以为时髦的“双赢”,更是对老子“欲取先予”智慧的生动诠释。
总而言之,《老子》这本书太不可思议,没有人知道它还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什幺新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会不断地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人们的立身处世,影响将更为深远,这也是笔者编撰本书的出发点。
本书立足于《老子》微言大义,逐章畅谈人生处世智慧,解读社会人情世故,为广大读者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指点迷津。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甄别字句篇章互异,点校精良;译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阐释老子思想的“微言大义”,又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浅出地诠释如何按“道”的法则去为人处世,去解读人情世故,充满机趣。
人生虽短,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里面有太多的人情世故,要读懂人生这本书,须抓住经纬,才能事半功倍,快捷地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希望本书的问世,能让广大读者朋友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感觉,读懂人情世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鬆、和谐、充实、自在。
由于老子思想太博大精深,对它作任何的解释或描述,都是挂一漏万之举,本书也不例外,因此,贻误不当之处恐怕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